• 7

台語的注音:隔壁 == "Keh Piah"

我覺得蠻奇怪的一點是,我小時候也沒有現在的這種台語教學,那我會說台語不就是無師自通嗎,當然不是,是因為家庭從小就講台語,久而久之就會了,學語言不就是這樣嗎
記得之前看到一本台語教學的小學課本,拿來看了半天,卻一句都不會說,因為看不懂寫的什麼鬼東西,以後我的小朋友出生 我一定不會讓她學這種台語,寧願在家都用台語對話,等去幼稚園之後再學國語,我相信6年級前段班的都是這樣而懂台語的
我覺得先把基本的教育搞好,在去搞東搞西吧!!!
我自認為我台語講得不錯了.
有一次看到台語的課本....
了....
heroo wrote:
因為看不懂寫的什麼鬼東西(恕刪)

我所看過的小學台語課本都是中文字+音標
內容大都是念謠 童話 兒歌 故事之類的
就像低年級的國語課本是中文字+注音符號

如果妳懂中文也懂台語,就算不會音標也不至於看不懂
你到底看到什麼鬼東西?
還有一種情況是:看到中文字,無法讀出它的台語音(或者很困難),
這代表台語文文字與語言脫鉤的現象很嚴重
文字與語言脫鉤,先消失的是文字,接下來就是語言(音)了
文字和語音都消失,代表部分文化也不見了

有空跟鄉下爺爺奶奶等老一輩的聊聊看
體會一下,我們這一代所用的台語辭彙是不是比他們少很多。

附上安可出版公司的教材圖片
swinhoewang wrote:
希望這個對大家有幫助...(恕刪)


以這套系統學完臺語,再去學英語的話,會不會陷入跟日本人一樣的困境?
比方說,英文裡"ph"通常發"f"的子音,但學了這套系統,可能就習慣發"p"的音了...
應該不會
台語屬漢語系,自古即是文字與語音各自獨立發展(這也是中國方言特多的原因)
漢字不是拼音文,而是所謂的意音文字
我們也不是以台語文為主要書寫文字,放心好了。

有問題的是客語與台語相互學習方面
通用拼音與台羅拼音的確有矛盾的地方(p、b、k、g之類)
我有點比較好奇的是,閩南語方言南腔北調,光在台灣本島就分不出有多少腔調了

像台北、宜蘭、彰化、台中、高雄說的閩南語都有差~

比如說像"你找誰"的"誰",各地方的台語就有"向"、"翔"、"夾"、"達"…好幾種音調跟發音

那課本上的是用哪種為主,又,如果是推廣母語想當然爾,是自己地方說的語言~

那課上統一一種閩南語腔調是什麼意思,不是又獨尊一地區的語言嗎?

看過七龍珠卡通的或許知道,英文"dragon ball",日本人在片頭發音"do la gan bo lu"

除非同時進行台語與英語教學,讓學生比較,同樣的"符號"如何在不同的語言裏有著不同的發音方式,
不然以後可能沒法取笑日本人的英文囉...
中國自秦始皇 即訂定 書同文的制度
即文字統一 卻無語言統一
所以各地方言可以自由發展 但卻使用統一文字表達

今天利用羅馬拼音也好 利用國字注音也罷
應該都是幫助了解發音

為台語創立新文字 感覺就已經太過了

小光圈的瞇瞇眼 更能看清這世間的一切
duckerMobile wrote:
我有點比較好奇的是,...(恕刪)

音標系統已經兼顧大多數腔調(手冊第七頁,特殊韻母)
所謂的南腔北調差別大都只在聲調部份
而聲調在音標系統是標注"本調"
念的時候是念變調
也就是說不管您是何種腔調
該怎麼念就隨你怎麼念,不受音標調號影響

聲韻母變化方面的南腔北調就由各地出版社略微調整
譬如宜蘭腔、鹿港腔,當地的教材應有所制宜
再不然,授課教師也要因地制宜

其實講半天,國小根本不教音標呀(頂多帶到而已)
它只是標注在文字旁邊,幫助讀者認識而已。

至於一般著作,就看作者喜歡哪個用法
您所舉的例子其實可以在字典找到答案
一個字的發音,字典會註明文讀音、白話音、漳州音、泉州音+其他腔調音
台灣主要是漳泉兩音,而漳泉之間又可互相對應,也早已互相融合,標漳標泉其實不是很重要。

請參考
台灣閩南語羅馬字拼音方案使用手冊

ccyang0203 wrote:
中國自秦始皇 即訂定...(恕刪)


+1,覺得應該是跟粵語類似的狀況才對,

唐詩很多要用古河洛話唸才能完全傳達意境,但卻不需因此額外造字,
看霹靂布袋戲唸古詩詞,跟自己用國語念,意境差很多,
  • 7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7)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