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命建設~~
不見得就是直線式的發展拉~~ "
大大這句話說的沒錯,否則中國政府就不用老是在做"宏觀調控"了!
所謂的宏觀調控,簡單說就是打壓經濟,不要讓它過熱到失控,引發嚴重的通貨膨脹到最後變成泡沫...
嚴格來說作法是沒錯,而且這種做法也只能適用於類似中國這種威權的國家!
但是宏觀調控後就一定沒問題嗎?才怪!那只是表面上的打壓,沒有辦法解決問題的根本所在...
在這個人治的國家,宏觀調控對"有辦法"的人基本上是沒什麼用的,但是這些特權本身就是大問題,
所以宏觀調控基本上只是把一個經濟循環做一個遞延,簡單說就是"用時間來換取空間".找出問題
各個擊破,以避免經濟的硬著陸導致社會失控...
大陸建設的快,但是很多並沒有用在刀口上,反而造成許多無謂的浪費,這就形成泡沫;就以捷運來說,
如果沒有相當的人口與消費實力,除非國家願意補貼,否則蓋捷運不就是賠錢貨嗎?經濟成長越快速,
得大頭病的官僚也越多,為了突顯自己的政績與實力,就會做很多能力與需求以外的事, 例如很多小縣城
的地方政府蓋的比皇宮還豪華就是一個例子!
再來就是股市與房市,已經調控好幾次了,有用嗎?追求高經濟成長,本來就會伴隨通貨膨脹與泡沫化的副作用,
如果中國的經濟成長率跟目前的台灣一樣的話,那就不是一個慘字了得,是會鬧革命的,中國的經濟是踩在鋼索
上走的,因為經濟成長率下跌犧牲的一定是底層的農工階級,而這些人原本就已經很窮了.
台灣的狀況的確不好,但是這是居住在這塊土地上的人共同的責任!商人無祖國,到大陸也沒什麼不對,這跟愛台
灣沒有關係.如果真要說愛台灣,就更應該要為這一塊土地好好的努力打拼不是嗎?
HOTSHOT8888 wrote:
台灣的狀況的確不好,但是這是居住在這塊土地上的人共同的責任!商人無祖國,到大陸也沒什麼不對,這跟愛台
灣沒有關係.如果真要說愛台灣,就更應該要為這一塊土地好好的努力打拼不是嗎? ...(恕刪)
說到經濟大家都頭頭是道.
我比較關心台灣男人的禿頭情形
看一下上周末NYTimes的頭版專文吧,
寫得很清楚, 2006年後, 整個華南都是.小於PH 5.6的酸雨;
(大家如果英文還可以, 請參考一下全文, 上周末出去晃, 走到哪, 所有攤販商店都是一疊
封面是中國慘象的NYTimes,看了很難過)
(在美國的中國人卻是很高興已經"逃離"了, 反而是我這個台灣人感到憂心)
基本上,整個中華民族很可悲.
因為西方國家遙控台灣人在大陸設廠, 利用童工?!, 最後嚴重汙染的中國, 恐怕幾百年都清不掉.
但是也值得我們反思
中國是否適合台灣生存
我相信寒蠶效應還會再擴大,而這已不是先例了,歷史只不過換個方式繼續重演
我們可以再觀察看看
ps.在中國不允許私人企業,所以才需要在當地有代理人,所以不要再說為什麼不可以獨資了
很多大大提到建設, 尤其是造橋鋪路搞捷運這一類的, 或是萬丈高樓平地起之類的. 講句真話, 如果今天我可以叫萬華中山區的居民在一個月內給我全部搬走, 搬到哪裡不甘我的事, 不搬搞啥子 "最牛釘子戶" 我就讓他下鄉勞改, 台北市的城市風貌可以在三五年內整個改觀. 在看一個美麗的幻景的時候, 別忘了背後所付出的成本. 而這個成本, 不是你我負擔得起的. 扯遠一點, 看看大陸沙漠化的程度, 空氣品質的可怕, 鋼筋水泥等原物料的供不應求, 更別題整個社會付出多少成本在這一波極大的改造運動中. 再扯更遠一點, 還有所謂中華生活文化的喪失, 歷史古蹟文物的破壞, 以及整個社會價值觀的淪喪.......
這些東西重不重要或許見仁見智, 但是可以肯定的是, 如果今天上海全部變成高樓大廈, 另一個曼哈坦, 而北京也變成七零八落的現代化都市, 那麼中國要賺什麼觀光的錢? 難道就因為他是中國, 大家都沒去過嗎? 當然, 中國可以靠其他的東西賺錢, 只是肯定少了一樣賺錢的工具.
再講個題外話:
商人追求低本成高利潤, 消費者追求便宜又大碗, 一味地追求低價, 到頭來倒楣的, 絕對是消費者. 君不見大陸產品問題這麼多, 全世界有多少人刷過大陸生產的黑心牙膏?! 又有多少小朋友玩過大陸生產的黑心玩具?! 講到這個很感慨, 今天帶小朋友出門逛街, 英國一家很大的連鎖店 Early Learning Centre 賣的湯瑪士小火車也貼出了召回的告示, 因為大陸生產的湯瑪士小火車, 顏色含鉛過量, 所以召回... 講真的, 湯瑪士小火車賣超貴的, 結果還不是一樣這樣搞. 對於企業來說只是賺少, 有投保, 可以告下游廠商要求賠償, 損失的商譽不談, 實際金額其實不大, 受害的, 還是消費者, 因為健康這東西不見得是事後可以挽救的. 歐美各國這下子真的是開始嚐到惡果了.
再講個題外話:
大陸的興起, 一方面是因為各國看上他十幾億的人口數, 意味著無限的商機與龐大的市場, 但是實際上在操作的過程, 其實玩不過共產黨. 大陸的快速崛起, 感激這麼一群先遣部隊的投資所創造出的假象, 然後吸引後來的義無反顧地投入. 規模夠大的企業, 技術根本的企業, 不過是把製造業的東西下放而已, 這是技術層面上容易被複製的部分. 但是真正的 know-how, 大陸只能夠靠著商業間諜去偷. 台灣的優勢, 不過是極具彈性的製造能力以及整合能力, 這一些東西要學不難, 就算沒辦法學到精華, 像不像三分樣, 學到七八成也就夠了, 接下來的差距靠便宜的工資, 以及強取豪奪的技倆去彌補. 十幾年來, 台灣還有哪些製造業的技術沒有到大陸去? 還有哪一些技術沒有被 "複製"? 以前聽過一個故事, 關於茶, 台灣人愛喝茶, 但是有位先生說, 如果極緻是 100%, 那麼 99% 與 95% 的茶的分別搞不好只有千分之一或更少的人喝得出來, 但是價錢可是天與地, 更別說那些拿去做罐裝飲料的茶搞不好連 80% 的茶品都不到. 今天台灣人種得出 99% 的茶, 這是台灣人的優勢, 但是這種優勢跟種得出 95% 的茶的大陸人一比, 這種優勢只能夠得獎, 能夠吸引極少部分的人的青睞, 但是對市場行銷賺大錢來說, 一點幫助都沒有. NOKIA 的手機真的是靠 N95 賺錢嗎? N95 不賠錢就很好了, NOKIA 賺錢都是靠著低價手機在賺錢, 在鞏固他的市占率的...
大陸的崛起, 受害最深的, 也就是當初這些極力投資的國家了, 台商不過是最早的那一批中的一部分, 不過, 最早的一批, 死得最快, 也死得最慘罷了........ 看看 UDN 的報導, 一方面討論新光事件, 另外一方面說到台商去大陸要團結, 舉了一堆農業前進大陸的慘狀, 包括產品技術被學去, 品種被偷去複製, 市場打不開, 要耕地到經濟規模人家不給你, 工人意識高漲聯合抵制你, 政商關係搞得焦頭爛額等... 商人無祖國, 而留著中華民族血液的商人更不要提什麼攜手合作、利益均沾的鬼話, 如果這些東西存在的話, 還會有人帶著台灣的農產品品種先跑去大陸 "開發處女地" 嗎? 台灣的電子代工業需要搶國外單搶到頭破血流, 企業間水火不容嗎? 如果有人要政治解讀這些話就隨便, 我只是點出一個事實, 有中國人或者是流著中華民族血統的地方, 只有利益問題, 沒有同舟共濟. 只有老大哥以大欺小, 不是老大的話就是聯合次要敵人打擊主要敵人, 沒有攜手合作共創美好未來這種鬼事. 例子不勝枚舉, 而晚了我也要去洗澡睡覺了, 所以就不繼續哈拉下去了.........
講這些題外話, 只是希望大家看事情的時候可以看得 "深" 一點, 表象的東西很容易說, 但是有價值嗎? 打嘴砲有吧.
人生?大哉問!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