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個相當主觀的報導,並且將一個人以一個意識型態套用在一個犯罪者的身上。
本案是相當典型的台灣新聞的手段:一篇報導要如和加強他的閱讀率,就是要將其與犯罪者矛盾的地方,加強其效果。
舉例來說:
1.高學歷犯罪:一般人認為高學歷讀的書比較高,較不會犯錯。(因此只要高學歷者犯錯,就會被用放大鏡檢視)。(如同本案)
2.高收入者貪污:高收入者收入就很高了,應該不會去貪財與貪污。(因此只要高收入者貪污,就算是一塊錢,也會被大肆宣揚)。(沸沸揚揚的特別費案)
3.高社經地位者犯罪:高社經地位者應不至於會犯下殺人犯火的事情。(因此只要高社經地位者姦淫辱掠,一定會上頭條)。(如律師殺女案等)
以上不勝枚舉。
另外一種報導則是相反:
1.社經地位低者力爭上游的故事:性工作者上大學、貧窮小孩考一百分等。
2.低收入者拾金不昧。
........
等等。
這些都是新聞的手法,將犯者與行動的矛盾性展露出來,以達到閱聽者的迴響。
這樣的報導有無公平正義性?我想答案是沒有的。
但是台灣新聞向來以重口味來回映大眾的需求,已經積習已久,要回復無觀點的報導,其實是需要一段革新之路的。
今天這一篇報導,若標題去除(清大、交大、碩士、博士)若僅只說明為:台灣籍 新竹市 27歲男子,性侵四名女性,來進行報導,或許就可以減低主觀判斷,先入為主的觀念了。
如果大家想要去看,什麼才是真正的新聞報導,日本的NHK新聞,是可以讓我們借鏡的地方。
terrychen wrote:
因為那些大是大非的觀念早就應該在高中國中國小建立起來了
現在有改了嗎?
大是大非又如何...
只要考試不考 會重要嗎?
就算重要 滿口仁義道德 說得一口好品德的人會少嗎?
terrychen wrote:
不過這次的事情應該是要讓法律給予制裁(不要再硬凹卡到陰)
兒子辛辛苦苦考上清交卻得不到應有的尊重
除了七月半卡到陰 還有其他的可能嗎?
已經很少看到"視力"正常的家長了.......
等到真正看清 不是忽視 就是放棄.......
對這些大人 我從來不抱任何期望....
把我們這代做好....未來小孩才不用面對污穢骯髒 表裡不一的社會
如果連這種小奸小惡都處理不好
(雖然有點刺耳 不過跟其他掏空 禍國殃民的人比起來 至少有帶把跟年紀大的不會被這餓狼騷擾到....)
這樣的社會治安怎麼能有什麼未來呢?
在學歷等於名利的當今,多少學生在國中、高中甚至大學、研究所,不外乎都是為了一紙文憑。文憑能幹嘛?在現今的社會當然是可以換取大把的金錢。而在名利的誘惑中,教育也慢慢的失去了教育的本質,學生們也不再是為了學習而學習。學歷,或許能證明自己在某些方面高人一等,但是在為了達到這個過程中所產生的人格扭曲,同樣是無可避免的。
學歷高的人,與學歷低的人其實並沒有什麼分別。或許會有人說在於對社會的貢獻什麼之類的,不過這些不過都是在牽拖。你能夠說一個沒有文憑,每天在電線桿上做著危險工作的工人們對社會沒有貢獻嗎?答案當然是否定的,可是在當今的社會中,當你經過一個這樣子的工人身邊時,你的長輩很難不會跟你說"你看看,你現在不好好念書,將來你就是在這種地方工作"。當這樣的想法慢慢的成為普世價值之後,有誰還會認為,修電線的工人仍然值得尊敬?或許有些人還會說"誰叫他不好好讀書才會成為電線工人"
反觀德國、日本這兩個國家的技職教育體系所教育出來的學生,雖然有些人的學歷無法與台灣目前普遍的學歷相提並論,但是對於社會的貢獻同樣是無可否認的。在這樣的事實之下,或許我們應該更加的重視個人的能力與特質,而不是一味的追求高等教育學歷。這樣的方式也能夠適當的減少因為齊頭式教育帶來的壓力所導致的心理問題的個案數量。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