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覺得
台語應該正名為 河洛話 或是閩南語
國語應該改用"華語"的中性名稱,
在台灣這種多元族群的社會,實在應該好好尊重各族群.
當老一輩在說 國語=北京話時,
他們也該想想他們所謂的台語 實際上也是中國傳過來的.
並不是台灣特有的語言.
而事實上我們知道 一般所說的國語,無論是用語、腔調都跟現存北京話有差距,
就像台灣人說的閩南語 跟中國沿海、東南亞 所說得也有些微差距一樣.
語言本來就是種工具,能溝通就好,
原本沒有文字的語言應該思考如何傳承下去,
而不是搞一堆連原本會說的人都讀不出來的拼音.
這樣變成只是種考試的教材,而不是可以用的工具.
Uber輸入介紹碼5120b搭車享優惠. https://www.uber.com/invite/5120b
Hans Cheng wrote:
語言本來就是種工具,能溝通就好,
原本沒有文字的語言應該思考如何傳承下去,
而不是搞一堆連原本會說的人都讀不出來的拼音.
這樣變成只是種考試的教材,而不是可以用的工具...(恕刪)
"語文"顧名思義 語言(音)與文字(形)
語文的傳承就是語言與文字的傳承
文字的傳承很簡單,把漢字教好學好就可
但是語言呢?
這就是拼音系統存在的必要
無論注音符號也好、漢語拼音也好
這些都是幫助語言(音)傳承的工具
新的拼音系統(其實已存在多套多時,官方版近年才歸於一統)
會被習慣於注音的我們排斥是一定的
就像要求大陸人學注音符號一樣
所以從小學教起(並沒有刻意教音標,更遑論考試)
其實並沒有任何壓力
小朋友會聽、會說、會讀的同時
耳濡目染會慢慢習慣課文文字旁的音標
日後若他想要"書寫"鄉土語言
自然地就會去學習、去運用
而且
以羅馬字為基礎的拼音系統
是世界通用的
小朋友看慣了鄉土語言的音標
懂了一些共通的發音規則
將來學習其他外國語文會快一點
同樣的,外國人要學習我們的語言
也會因為這種舉世慣用的拼音系統
而降低入門門檻
這對文化的傳承與推廣都是正面的
P.S
漢語族的各語系如閩南語、客家語、吳語、粵語等都是同源
源自上古漢語,上古漢語有對應的上古漢字(甲骨文或更早),
也因此閩南語是有文字的。
但是閩南語也融入了不少非漢族的詞彙
這些詞彙有的有字來代表,有的就沒有
而且文字跟語言的發展
受限於地域與歷史淵源
本來或多或少就有脫鉤的現象
有些音已經找不到其對應的字
或是有些對應的字
現在的意思跟以前不一樣
所以會造成大家的誤解
Hans Cheng wrote:
唉~ 不要隨政客起舞...(恕刪)
"台語應該正名為 河洛話 或是閩南語"
為什麼?有人會去討論美語要不要正名為英語嗎?
"當老一輩在說 國語=北京話時''
這不是老一輩說的,這是國民黨說的,不說還要罰錢呢!
"他們也該想想他們所謂的台語 實際上也是中國傳過來的.
並不是台灣特有的語言."
這有啥好在意呢!美國人會在意english從哪來嗎?瑞士人會在乎德語從哪來嗎?
"原本沒有文字的語言應該思考如何傳承下去,"
大家都已舉證那麼多了,你還是認為沒文字??
"唉~ 不要隨政客起舞."
是你自己在手舞足蹈吧!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