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

改善都會交通---公車左邊下車????


維克‧遜 wrote:
但是台灣的條件跟其他國家不一樣的是,機車太多,路太小。

不知道Redrum大提供的路線有沒有其他大大乘坐過該路段公車,
或者經常使用該路段的其他車輛駕駛對於規劃前和規劃後的感覺。


新生南跟仁愛路是有交叉的
你不妨可以右轉或左轉進仁愛信義實際看一下
不過仁愛信義是單行道
所以只會有單向逆行公車道

我畫得那個我記得是在香港(或是日本)看到的
他們是真的在正中央設置,行人由穿越道到中央候車亭上車

而仁愛/信義的逆行公車道我記得設置很久了
一直以來也都沒啥大事發生
只不過他的候車亭不算是在正中央
不過我覺得如果是雙向的車道這樣設置應該還OK...

至於要讓車子變成在左邊開門
這...應該還沒有國家跟車廠這樣設計車子的
左駕右開門、右駕左開門...
所以基本上就沒機會這樣規劃
台灣人,貪財怕死要面子;凡事都要爭面子,說到會死人,面子可以不要,聽到有錢賺,命都可以不要...

kantinger wrote:
不過就挺好奇有幾個地...(恕刪)


我覺得最主要是因為國外的一些規劃到了台灣就自動變成學一半
剛看了些您PO的連結

我發現幾個不一樣的地方

像是
1.機車少
2.慢車(自行車)可行走在BUS LANE上

台灣的道路規劃大多還是以汽車車流為優先考量
也因此就很容易忽略掉機慢車跟行人的動向

其實我平時有在玩一款叫 CITIES IN MOTIONS 的遊戲
裡面就包含了要規劃公交系統的路線跟動向
自己實際規劃才發現這真的很難啊V_V
台灣人,貪財怕死要面子;凡事都要爭面子,說到會死人,面子可以不要,聽到有錢賺,命都可以不要...
吵這些其實通通沒用。

其實最重要影響交通最大的還是再用路人自己。再怎麼先進的道路規劃也只能些許的改變交通狀況,開車騎車不禮讓才是交通混亂的根本。

以前在美國開車的時候,大部分都市裡哪有像台北市這麼多複雜的道路規劃。重點是,前方有車子一打方向燈想要切入旁邊的車道,後面的車子一定慢下來禮讓,多等個三五秒,等車子插進來之後交通立刻恢復原來的順暢。大家都知道互相禮讓不只是讓行車比較安全,更能夠維持整體交通的順暢。

現在在台灣開車觀察了好幾年,可以很清楚的看到不禮讓的結果就是交通變得更亂。一輛車子要切進隔壁車道,後車不禮讓的結果就是這輛要切的車子越開越慢想要找機會切入,所以擋到後面的交通。或著這輛車子強行插入隔壁車道,導致隔壁車道的後車不爽而切入更隔壁的車道要超車,因此又阻礙到更多的交通。種種的這些不讓的行為導致一連串的連鎖反應拖累了整個車流。

所以說大家拼命批評政府的規劃不好,說真的,大家自己有為台灣的交通盡一份的心力嗎? 大家還不是一上路就埋頭猛衝誰也不讓。

維克‧遜 wrote:
RICE 大,感謝您..
關於右轉專用道,我有想過3D的,也就是右轉專用小高架,好像也有點困難.(恕刪)

右轉專用道在新加坡寬度只比汽車寬40cm左右(很窄)
日本東京車道寬度約遊覽車寬,兩遊覽車會車我都擔心後照鏡會撞到
類似這

公車專用道設慢車道,慢車道夠寬,腳踏車可以走,
有公車專用道的路禁止汽車臨停,臨停去其他不禁止路段.

因人車分道,行人經這些路段禁止穿越馬路要走行人專用道,
(個人覺得以前辦人車分道行人道邊圍欄杆,就堵死一些亂穿越馬路的人,
同時也把許多小巷弄出來道路有安全島,卻做切口允許迴轉堵住,
少紅綠燈就少堵車)




hsin139 wrote:
注意車前狀況不也是交...

一台巴士停在路口上下乘客或許降低乘客危險,反過來變成內車道或轉灣車的危險(想一下前方綠燈你剛加速突然下一路口前前方公車煞車,那你怎麼應變?)(恕刪)

多時相紅綠燈+轉彎專用道就可解決,現在已經不少路口已經有這設計.

kantinger wrote:
http://www...(恕刪)
你的連接看的是
各國家靠右走靠左走,公車專用道設在慢車道,內線快車道全有,
那個方式好...霧XX

維克‧遜 wrote:
RICE 大,感謝您...(恕刪)


我沒看完全部
提出我個人看法
我個人也是覺得專用道放最外側最好

臨停問題
我比較想說的是
有足夠大到開設專用道的路段幾乎都是紅線
那你紅線還臨停嗎??
所以
放最外側好處是
第一
路人不需要再花時間跟危險到達路中間的公車站等車
公車站就在人行道上
第二
不會再有公車亂切的狀況
第三
杜絕臨停導致的交通亂象
  • 6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