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

[抱怨文]一個花蓮人的牢騷

todau wrote:
這點說起來也有點奇怪.
從我小時候到現在,身邊的同學等等,印象中就只有一個人的爸爸在紙漿廠工作。
其他人都沒在那些工廠上班,不過我當然不會每個人都去問啦...

早年大理石工業真的很盛行,都把花蓮的自然資源拿去賣錢了。
我有個鄰居大約三十年前就是做大理石生意的,早就噱翻舉家遷去澳洲囉....
那時常在街上就能看到大卡車載著大塊的石頭跑來跑去,吉安附近到處都有大理石加工廠,路邊就有大理石碎片可以撿。

我不明白為什麼當年我們只能靠擷取有限的天然資源去賺外國人的錢。
但是我想,現在不應該再有這樣的選項了吧,難道我們只能靠賣祖產(天然資源)活下去嗎?
那樣的話,又能吃多久?大理石工業現在不就幾乎都沒了....



呵呵~~您也提到了30年前麻! 30年前的狀況就跟現在的狀況是一樣的,只不過角色對換了
因該是在更早,當時大理石藝品(藝品類我比較熟析點)或是加工品,原本訂單都下在歐洲,
像是義大利就是產大理石藝品材料很有名的,義大利在該行業也具有相當高的技術,當他們
的各項成本隨著經濟發展開始往上攀高的時候,碰巧台灣剛好工業起步,也有了初步的技術

當時的政府甚至鼓勵家庭即工廠,造就了花蓮許多的加工工場,還有另一點就是台灣所開採
出來的大理石品質並不輸給其他國家,還有其他具有特色的蛇紋石、貝殼化石(紅石)等等
仗著政府支持、人工便宜,搶了部分訂單之後,台灣的大理石業也能算是在國際上佔有一點位置

30年後~台灣的環保意識抬頭,大家都必須要花成本降低污染,降噪音、防止塵害、廢水要沉澱處裡
廢棄料的管制,人工的上漲、礦區的限制(話說我們開採的量遠低於水泥場採掉的)、對岸阿共仔給的優惠
,礦源硬是比台灣大的多,不走嗎?! 每年同業公會辦的考察,對岸的一指就是一座山的曠,這10年內帶著
技術出走的已經不知道多少了

不知道這樣的解答您滿意嗎??

您真的不明白?! 不妨想想您加的油是哪來的囉! 您開的車子原料哪裡來?! 天然資源有限的開採後經加工過後
產生的經濟價值,不是用一顆石頭一噸、一頓鐵礦賣你多少去衡量

東部的工業跟西部工業差異很大,發展上也有所不同,小弟是有幸剛好經過了這一段有趣的歷史
至今我們仍然經營著大理石藝品的生產,貝殼化石的停產讓這些藝術品少了些變化(好加在存了10年的量)
拼不過對岸的量只好拼質! 還得兼顧環保,但還是很讓我們自豪的是台灣的石頭做出來的藝品還是很優的啦!!
josephcx.tw wrote:
我高三的學業是在花蓮...(恕刪)


怎麼會看不到哩??

站在大同大禮步道的流籠頭上就看到整座山頭被削平了,

看到的還不止這個,

太魯閣加油站對面的舊亞泥宿舍牆上被噴上了『還我土地』,

這個是最初亞泥來到現在位置時侵佔富士、可樂兩部落居民土地的證據。

J大別在意,小弟不是戰您的文,只是把我知道的事情給說出來。


嘿對!! 哪是今天為了環保、為了觀光立縣,政府比照國防工業般的輔助,蘇花高~~口肯
把錢拿來養護大自然,減少破壞~~~今天政府有魄力!! 我馬上把工廠關起來生意不要做了
馬上轉型來當後山花園的園丁。
目前還待在花蓮,已經是第四個年頭。
其實無論是之前看到的蘇花高、北宜高議題,或跟朋友談論當中,
大家都知道花蓮是『人間淨土』,但卻忽略了她的『落後現實』。
或許對於不是久居於花蓮的朋友來說,花蓮的好山好水確實是大家心裡的世外桃源,週休二日的好去處。
但隱藏在世外桃源背後的隱憂,卻很少被大家看見。花蓮南北區域發展的不協調,
使得像樓主提到的醫療資源不均、就連城鄉建設也不同,反正是『拼』觀光,把觀光客看得到的地方弄好就好,
縣民的生活品質、工作機會,有空再說。


對於這條公路的態度,
小弟從最初的打死不要,到現在陷入兩難。
因為,從環保、生態角度來說,這條公路的興建效益真的不大。
但我對於環保與觀光的反對論述感到反感,這些無非是為了滿足外來者的觀看慾望,而非真的照顧到在地生活。
所以,小弟認為,政府應該要多聆聽在地人的聲音,少點學者專家,畢竟公路不是只開給他們用的。

今天我在MSN上的ID改成了上海的天空好藍好藍,花蓮的天空應該也是好藍好藍吧!我貼心的同事馬上將01的這篇文章轉給我看,說真的花蓮的孩子離鄉背井在外工作的何其多,可是不管離家的距離是多遠,大家對於故鄉的那一份牽掛與思念絕對不會有絲毫的改變。自從花中畢業之後離家到台北讀大學開始,我從小到大的家變成有如一個旅館驛站每次回到花蓮都是來去匆匆,後來在桃園成了家也買了房子這種感覺更是強烈,因為自己的東西早已搬到桃園的家中,回到老家連換洗的衣物都是放在行李帶回去的,每次回家先跟老婆兩人將行李拿到房間放好,離開時再將所帶來的衣物收到行囊帶走。這個動作對於像我這個長期在國外出差的人而言是一個再平常不過的動作,可是心中的那種感受是完全不同的。現在我長時間在上海工作,今天又將收拾行囊前往北京,走出旅館抬頭一望上海的天空好藍好藍,花蓮的天空應該也是好藍好藍吧!!我又開始想家了,想念花蓮的山、花蓮的海、花蓮的天空、花蓮的風..........
我也是從小花蓮長大,退伍後到外地工作。
花蓮沒有什麼工作機會,花蓮適合養老,花蓮的天很藍,海很清,山很綠,
對於蘇花高,爲什麼不能再多保留一絲記憶中花蓮的印象,真的有必要嗎?
蓋了就能解決就業機會與經濟發展的問題嗎?我不是專家學者,也無權決定,
只希望,能不概最好,若真要蓋,能保留多少自然的生態?這留給其他人去筆戰..

今年回花蓮掃墓,七星潭多了很多人工建物,整條街賣麻吉,整條路掛民宿招牌,
變的熱鬧了,絡繹不絕的觀光客,帶來經濟?還是帶來環境的破壞?我不知道 ..
還好,周家蒸餃還在,兩籠蒸餃一杯冰紅茶,還好,熟悉的味道都沒變,呵~

呵,只是路過,抒發鄉愁..
風小呆筆記本: http://Blog.TraderShare.Com
別再把花蓮當成後花園了....
花蓮人也是要生存的....
花蓮人也是要工作的....
花蓮當地有多少大公司存在...
花蓮人不大多去外地工作了...
就是因為花蓮賺不到什麼錢...大家才會去外地工作啊...
如果連最基本的生存條件都不好了...
那花蓮人怎麼生活...
所以花蓮要進步要都市化不是沒道理...
所以再要求花蓮保存好生態環境時...
請想想自己..為自己生活的都市作了什麼....
自己都沒作什麼卻要求別人去幫大家保存生態環境讓人去參觀遊玩時...
那是什麼感覺...
如果真的喜歡就搬來住啊...
來看看在花蓮要怎麼生活....

我並不是說花蓮不用作好生態環境保護...
而要強調的是..花蓮它在進步它在都市化...
它在求生存....


後人哀之,而不鑑之, 亦使後人而復哀後人也。
童兒 wrote:
仗勢著好山好水的優勢,仗勢著交通不便利,狠狠的海坑你們一票,有沒有人住過不怎樣的"民宿"
連你家狗窩都比他豪華,一個晚上卻要價新台幣七八千塊呢!! 有的請喊右

住不住隨便你,不住麻!! 你們就去七星潭排一排睡車上吧!! 春節假期我還真的跑去七星潭看一長
串的車床,這還變成花蓮的奇景之一了呢!

那些合法民宿哄抬房價也就算了,至少他們算是合法民宿,一些消防安全的設備不會少
就是有一些不肖業者隨便拿個招牌插在路邊也變成民宿了,有沒有人住過這種!! 有的請喊右

這就是目前花蓮普遍存在的現象!! 還是說全台各地都這樣~~~那....也認了吧!


其實清境也是外來民宿一個接一個開.素質也是參差不齊.如同你說的.仗勢著好山好水的優勢,仗勢著交通不便利,狠狠的海坑你們一票.那就開一條交通便利的快速公路.連接清境.直通武嶺就能解決住宿賞雪塞車問題?那武嶺跟雪就變便利廉價的感覺.但蘇花高問題還是留給當地人解決吧.外人還是少評論好.
我就是花蓮出外工作且在桃園定居的花蓮人,我身分正出生地花蓮引以為傲,之前同學說我是花蓮山地人喔!我說我是客家人,早年祖先從桃園到花蓮開墾的!所以每當回到花蓮老家我就有份回鄉感覺真好!所以在出生地附近買了塊土地,準備退休做民宿的!有時去花蓮碰到外地來玩的都會問我花蓮什麼店很小啦,有沒有大潤發啦?幹麻瞧不起花蓮嗎?嫌落後喔!我就是不喜歡花蓮過度開發,保留一些鄉下感覺,這樣很好,至於宜蘭雪山通後過度開發,已慢慢感受不到鄉下的感覺,我還是喜歡花蓮的空氣,很優喔!歡迎到花蓮來玩喔!
想不到在mobile01
居然有這麼多喜歡花蓮的大大們
有點感動呢~~

只是.沒想到還是扯到了現實生活中的蘇花高.實在是小弟的無心之過啊
既然如此.乾脆將小弟的心聲一吐為快
我只是覺得.花蓮人要的不是蘇花高速公路.也沒必要從宜蘭蘇澳蓋到花蓮吉安
要的或許是.蘇花快速公路.或是蘇花安全公路(防落石).甚至.只要麻煩公路局多做點超車道(做...)

經費好像900多億.蓋起來應該要十年.

我覺得政府應該要跟花蓮縣民眾講清楚.這900多億.如果不蓋蘇花高.經費預算會不會回收.還是會繼續用在花蓮上

900多億.不蓋蘇花高.我想可以做很多事.尤其是對民生基礎建設缺乏的花蓮來說

小弟清明節回鳳林老家.掃墓之外.跟老媽聊起蘇花高.她一直贊成.她覺得好不容易政府願意花900多億在花蓮身上

為何不蓋.但是.當我跟他說.如果這些錢.讓花蓮人二選一.蘇花高跟建設花蓮.我老媽他則是天真的回答:那可以在我們鳳林蓋一個迪斯耐樂園啊.反正我們鳳林地那麼多又便宜!(工業用地一坪一千塊)

蓋蘇花高要十年.換句話說.有個900多億的東西.要十年後才能享受到成果.雖說套句某個偉人說的:今天不做明天會後悔..=.=.但是.我們花蓮下一代.是否能夠等待十年.而不變成人型候鳥..
更別提城鄉差距過大.花蓮南北資源不均.教育程度...有些小鳥連飛出花蓮的能力都沒有.算了.我們只能自傲的說.
我們有些候鳥能夠在資源缺乏的環境下.飛出一片天空

寫到這裡.才想到.很多人.事.物.是有相關聯性的.為何有慈濟功德會.為何有慈濟醫院.原來是鳳林的一攤血事件
一個原住民少婦小產.沒錢治病.被證嚴法師看到.才發願要在花蓮蓋窮人醫院(後續不多說)

我們鳳林有座箭瑛大橋.原本那邊沒有橋的.當地的學生要上學都要涉花蓮溪而過.後來張箭和林秀瑛老師為了救被水沖走的學生.而殉職.省政府才決定幫鳳林鎮蓋那座橋.(後來有拍成電影.秦漢跟林鳳嬌演的.ps.我媽也在裡面演路人=.=...)

其實.蓋或不蓋蘇花高.我都沒意見.相信也有人跟我抱著同樣的想法.各有利弊啦
不知道.各位大大知不知道花蓮的木瓜溪?那座台九線的木瓜溪橋.可以說是花蓮人自立自強的象徵
在橋的最南端原本有座收費站的.沒錯省道有收費站的..當初花蓮縣是台灣第一個實施地區自治法的縣
也就是第一個民選縣長.就在花蓮.那時花蓮縣政府沒錢蓋現在的木瓜溪橋.只好向省政府借錢先蓋.在由使用的花蓮人繳過路費.慢慢償還.不只是木瓜溪橋.花蓮縣境內很多重要橋樑.都是花蓮人自己掏腰包蓋的

900多億...埃 只希望這筆錢最後花得值得
  • 9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9)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