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4

一道據稱「三年級」數學題火熱 ---"賣鞋賠多少"?


taipei9031 wrote:


大家好,下面是我的看法~


將這整件事切割成A(鞋子交易)、B(換錢)、C(找錢)、D(還錢)四個事件,
配合現金流、利潤的觀點來看:

年輕人 鞋店 鄰居
A +21 +50

-15

-6
B -50

+50 +50

-50
C +29 -29
D

-50 -50

+50
Sum +50 -50 0



在A事件中,鞋店收到了$50,這時還未被發現是假鈔。對鞋店來說,現金流+$50。
因為年輕人可以將鞋子於市場上拋售,所以鞋子的價值是$21。(假設了年輕人的賣價可以等於鞋店的賣價)。對鞋店來說,生產的成本是$15,但此交易應賺$6卻未賺,是損失。

在B事件中,用年輕人的假$50換真$50。鞋店先將$50交給鄰居,鄰居再將$50交給鞋店。
這個時候,年輕人的假$50還未被發現。

在C事件中,找給年輕人$29,所以鞋店現金減少$29。

在D事件中,鄰居發現年輕人的$50是假鈔(-$50),然後鞋店才需要退還$50。
因為退還鄰居$50是已經發生的事情,所以為了回答「鞋店損失多少錢」的問題,不需要再對「鞋店究竟該不該聽信鄰居的話而退還$50」的議題再做調整。





整體來說,鞋店損失了$50。
如果認為鞋店原本應賺得而未賺得的利潤不應該納入(和年輕人拋售鞋子的價格無關),那麼鞋店就只損失$44。

鞋店損失從$94掉到$44的關鍵就是: 假鈔被發現的時間點
用事後的角度看,如果一開始我們就知道年輕人的$50是假鈔,那麼所有鞋店跟鄰居的交易就等於一個資金融通的行為。一來一往,不計利息下,鞋店不會因為資金融通而有額外的損失。



謝謝大家~


我也覺得這種算法是最正確的

問題是


題目跟本沒有說"最後店家有沒有拿回假鈔"


0888686 wrote:
「有個年輕人向鞋店買...(恕刪)


現金流動的只有鄰居的50元,以成本算的話年輕人賺29+鞋子,老闆賠21-50-鞋子,鄰居0
lgl07190 wrote:
這樣的話
那找給客人的29元是該算誰的
那個29元也應該是算店家賠的才對
不然就是憑空出現的了


哪有憑空出現?
那是鄰居被騙來的50元
其中21元給了商店
29元給了顧客

而且很多人都忽略了
假鈔是沒有價值的


毛利鬼太郎 wrote:
我很意外居然這麼多人...(恕刪)


店家跟鄰居換回假鈔不就是店家先賠了50 元<店家假鈔50 元不具價值.價值等於零>

鞋子成本15元

給客人29元

50+15+29=94元


有錯請指正!!

會長大的幸福 wrote:
有錯請指正!!

那鄰居給的50元真錢,找了29元給年輕人後剩的21元是不是還在老闆口袋裡?
這21元你有算到嗎?


會長大的幸福 wrote:
店家跟鄰居換回假鈔不就是店家先賠了50 元<店家假鈔50 元不具價值.價值等於零>

鞋子成本15元

給客人29元

50+15+29=94元


有錯請指正!!


那麼
一開始店家用假鈔跟鄰居換真鈔時就是賺50了
+50-50=0



其實這種題目回歸最原始狀態就好了
中間經過多少交換流程不用太在意
因為從頭到尾只是50元到底是真是假的差異

如果50元是真的,獲利狀況是甚麼?(在考慮成本和利潤情形下)

店家一雙鞋→50-29-15=6元
顧客50元→一雙鞋和零錢29元→15+29-50=-6元(花高於實際成本6元的價格買下鞋)
鄰居真50換假50,再用假50換真50→0元

那麼50元變假鈔,
店家就是原本的6元-50元=-44元
顧客就是原本的-6+50=44元
只有50元的移轉
一張假50不可能創造-100的價值
會長大的幸福 wrote:
店家跟鄰居換回假鈔不就是店家先賠了50 元<店家假鈔50 元不具價值.價值等於零>

鞋子成本15元

給客人29元

50+15+29=94元


有錯請指正!!...(恕刪)


損失超過50元絕對邏輯有問題
答案是
算利潤就是賠了44
不算利潤就是賠50

因為鄰居有先給50元真鈔,事後再還他50元真鈔,
所以在鄰居這方面是沒有賠錢的

賠的就只是鞋子跟找出去的錢
真受不了!
難道鄰居沒給50元真錢!那還鄰居真錢50元回去,是要怎麼變出虧損?
會算成94元都是在這裡鑽牛角尖
當然是賠44阿!

鄰居跟你換錢 本身沒有吃虧 只是把他的錢再還給他而已

就像是你從他那邊拿了50塊 然後又還他 所以沒有賠

而賠的錢只有那雙鞋子的成本和找出去的錢 也就是44塊
  • 64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64)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