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

有感而發,高雄好像發展前景愈來愈糟

william.liang wrote:
唉 內容並沒有打選戰的意思
只是抱怨南北資源不均衡

只是說現在描述到高雄 好像沒一個重點產業
好像就是停留高雄港中鋼或是中油 以及加工區
若說科學園區之類的又比不上台南新竹
希望這是轉型之痛
或許首都南移也是不錯喔


根據資料
2004年台閩地區人口計有2268萬人,平均每平方公里627人,較2003年底增加2 人,其中以高雄市每平方公里9849人密度最高。

主計處表示,台灣地狹人稠,環境負荷壓力一向較大,其中高雄市每平方公里9849人,人口密度全國第一,領先台北市9649人,至於排名第三為台中市,人口密度6249人,與前2名差距大,相較2003年,高雄人口密度增加23人、台中增加73人,台北市則反向減少17人。

那這些高雄人的工作是什麼?你知道嗎?不可能這些人都是失業吧。
當然大家都在工作中只是媒體沒有報導,因為高雄不是首都當然焦點都是在台北。

高雄市議會的會刊

http://www.kcc.gov.tw/magazine/2006_08/part11.htm
http://www.kcc.gov.tw/magazine/2006_08/part10.htm
http://www.kcc.gov.tw/magazine/2006_08/part9.htm
樓主只是抱怨高雄沒有夜生活,結果居然可以發展成這樣的討論,其實頂不錯的,讓大家可以看到一些不知道的真相。

對於科學園區,我的看法跟 slime 雷同,台南到高雄已經有一堆科學園區了,加上中國大陸幾乎每一省就有好幾個,餅只是越分越小而已,開發的費用卻是越來越高,何苦阿。用心搞點不一樣的,作為下一個世紀的標竿產業才對。
文山小藍謅記: http://thomas-lan.blogspot.com 癲癇進修劄記: http://nyepilepsy.blogspot.com
TO slime:
認同您的想法
譬如觀光財 才好賺也環保 能永續經營且無法取代 高雄是有他特色的城市 希望能發輝
其實賺這種錢才比較快樂
我朋友在南科竹科都做的很累 簡直是用健康去換取金錢

TO earl258:
唉媒體都在台北 都只報導台北 連民視也....

對了各位大大
若發文讓大家不愉快在此抱歉喔
主要是最近剛好都是在想這方面的事情
剛好看到有人發文討論
就一股腦貼出了

主要是希望高雄能更好
畢竟是我的故鄉
在異鄉總是會想家..............
說實在總是有人從台北看天下啊

都市硬體再好,但是還是人在使用的,而人總不能一天到晚到外面生活吧,也是回到家中過日子吧

台北硬體建設再多,但是人情味總是很冷漠(在台北問路,沒有幾個人會回答的)

更不用說,要長期居住台北,光是房價就比中南部差很多

同樣的價錢,台北500多萬只能買個約20-30坪的公寓,台中可以買到30坪左右的透天厝,高雄可以30坪以上的透天厝

更不用說飲食跟交通開銷了(台北跟中南部物價差約1.5倍)

台北坐計程車很平常,中南部坐計程車比較少人坐

而晚上的購物地點

一般商店不就是在晚上10:00(百貨公司都是晚上10:00),甚至於更早晚上8:00就關了嗎?
除了便利商店24小時開門或是24小時營業的大賣場外,其他商店也都是蠻早的關了啊

總不能全台灣每個鄉鎮市都要像台北一樣是不夜城,消費城,購物城,那還有何各地方特色可言

(像是台北有什麼可以代表的名產嗎?高雄有三寶,台中有太陽餅或是鳳梨酥,或是銅鑼燒)



光看表面總是不夠的(實際生活過才是重點),現在反而是有著越來越多台北人南下買房子養老耶(因為台北的房子越來越貴了)
earl258 wrote:
根據資料2004年台...(恕刪)


戶藉和實際居住有落差吧!很多南部人上來北部讀書或工作,並沒有遷戶口。

不過每次提這種主題,最後一定會變成台灣所有縣市對抗萬惡的台北市,不過台北人好像也永遠不滿意現在的生活,不管交通、治安、環境…
slime wrote:
屏東也有很多吧.恆春...(恕刪)

風鈴祭(一個國小操場襬幾個風鈴跟商家前面 就這樣而已)跟文物館(蚊子館) 那都是給觀光客看的 如果你是在地人從小到大了 你就知道 那都只是表面 提升不了什麼
屏東真的都沒什麼建設 旭海也快沒石頭了 都被撿光了 其他說的景點 我國小時候就有了..沒比較好 但也沒差到哪裡 甚至環淨越來越糟 埃.....怎麼會這樣 但是東西很好吃又便宜啦

高雄只能期待他捷運做好 看能不能在繼續發展下去.
高雄港口的競爭力逐年下降,所以應該思考的是
高雄這個城市到底要走向什麼方向, 港口城市? 觀光城市?
至於浪費公帑養蚊子,似乎每個縣市都不少,不根屬台北還高雄,而是官員愛作秀

我是土生土長的台北人,只有到桃園唸過半年書
很習慣台北的生活,有兩廳院,有美術館,有華納有美麗華
什麼樣的補習班南陽街都有,書局到處都是,半夜要吃東西.看書都有地方去
不開車不騎車,有捷運可以坐

其實每個地方縣市都不衝突,喜歡台北的生活不代表高雄不好
偶而去高雄玩樂也很不錯,物價真的比較便宜,東西也很好吃
常說舊的不去新的不來,產業外移換個角度想未嘗不是轉型的開始
台塑在雲林麥寮建廠,宜蘭的龍潭廠區也因此關閉。台塑移出宜蘭的前因後過或許有其他不同的看法與原因,但結果就是如此。而宜蘭的廠區後來被王永慶規劃為養生文化村。
而近幾年來的宜蘭,各方面也都在進步當中

我相信產業轉型必然有其陣痛期
以前常會習慣性的以唱衰的角度去看一些事情;現在則是開始會習慣正向思考
不同的思考角度會看到不一樣的結果
不然,以上面為例,如果單從單一產業來看,宜蘭不也是逐漸退化中

至少近年來,高雄在我眼中已經不再是負面新聞不斷
一下子哪個廠區污染,一下子哪邊封廠抗爭
已經逐漸進步中

台北算是台灣這塊小土地的首善之區資源匯集,其他地區自然會拿台北來做比較嚕,而台北則是拿來跟國外的都市做比較
別說南北問題,連隔著一條河的台北縣都跟台北市有相當的差異了
以下為個人淺見
先介紹小弟個人背景
小弟剛當完兵
自小生長在高雄 讀書在台南 去過台北多次 當兵在屏東 受訓在桃園
女友在台中 因此對屏東 高雄 台南 台中 台北 都有不錯的認識

高雄真的環境有變好 能讓生活賞心悅目的事物變多 是很令人激賞的事情
這是不可諱言的 而且高雄先天的環境並不差
棋盤式的街道 廣大的腹地 北有未開發的高雄縣 皆臨台南市
右下臨屏東 光是平地廣大的環境 比起台北盆地型真的好太多
台中的腹地也相當寬廣 中興 逢甲 東海 一連串的大學城讓台中的夜
比起高雄刺激不少 因為大學生多嘛 當然台北更刺激 高雄的夜
比較平淡 但不是不好 因為晚上本來就是要休息 時間可以留給好朋友
我想放縱的日子只是為了某幾天 如果大部分的時間可以用來看風景
聽音樂 跟好友親人愛人聊天 多麼愜意啊 高雄不錯啊
讓你喝咖啡的地方變多了 簡簡單單一個例子 小弟我愛看海
能在海邊 喝咖啡 聽音樂 聊天 吹風 我想花費一定比去PLUB等刺激場所花費更少
在高雄 不論開車 騎車 都可以輕易分享高雄的海景
台中的夜也不錯 該有的都有 可以去把妹的 分享心事的 購物敗家的 應有盡有
就連MOTEL也居全台之冠 真是爽啊 路不小條 但是沒有汽車 真的很痛苦
有了汽車 某些路也讓我很痛苦 氣候宜人的台中讓人愉悅 某些景點在享受之前
真的要慢慢找停車位 台北的好不在話下 身為首都 有當然一定的條件在生活品質上
便利的交通當然去哪都方便 但是 不用花費嗎 我連走在台北都覺得要花錢
一步兩步三步四步 都要錢 當然正妹帥哥多 養眼睛都覺得值回票價
可是薪水跟花費的槓桿太大 很吃不消啊 以休閒品質較好來說 花費一定比高雄多

論景點
台北要有車 但是很塞車 景點多 不代表休閒的爽 因為大家都要去
台中要有車 因為路途遙遠 沒車去哪都不方便
高雄要有車 因為才有休假品質 去墾丁方便 這是全台灣最HOT的海 單純看風景 逛大街
2天一夜綽綽有餘 一天來回也有一天可以在家好睡 正妹保證HOT 天氣四季幾乎溫暖
泡溫泉 六龜 四重溪 關仔嶺都是可以去的 不輸北部的溫泉啊 就連知本都比較近
小吃 高雄台南夜市多 小吃多 屏東也不少啊 東港海鮮全台知名

論景氣
當然剛面臨找工作的我馬上知道 南高屏 加起來也沒一個台北多
百大企業幾乎全在台北 政策施為重點都在台北 104工作頁數一看就知道有多大懸殊
年輕人往台北跑是一定的啊
台中位居中間 往南往北都便利 科學園區都在附近 地價適中 生活品質不差
條件本來就不錯 雖然不是直轄市 但是有相當特色 工作條件本來就不錯
消費天堂 不脛而走 但能有一天轉型成為香港嗎 如能成為南北貨物集散地就優了
世界貨物集散地更優 有港但沒有機場 無法為南北提供源源不絕的動力 對"台灣"面向世界
的幫助就薄弱了 南北都需要一個像台中這樣的城市提供動力
高雄的海港是特色 轉型是特色 台北台中是科技大城 因為先天讓高雄犧牲了
(請參閱大地雜誌2001年6月刊 有詳細的介紹高雄)
南部的生活步調慢 其實是一件極佳的事情 個人認為三大城市都該轉型
但是高雄不應該跟北中看齊 應該有各自特色
高雄適合發展 人文氣息 設計創作 金融重鎮 港都觀光(結合高縣)
台中市適合 貨物集散 科技發展 購物天堂 觀光演藝(博物館 國際及演藝廳 球場)
台北市適合 醫學發展 教育大城 政治中心 未來產業研發中心 外交國際重鎮
各有所長以三城之力 讓台灣可以更國際化 更有國際競爭力 不是只以城對國際
是以台灣對國際 台灣才有未來 說實在一個台灣這麼小 上海都比我們大
只憑 台北 台中 高雄 單一面對國際 哪有優勢
對高雄來說不過是傷害 其實高雄很需要台北 台中的支援 不知道政府知不知道
因為高雄是港都

其實高雄就業機會少 也是沒辦法
因為年輕人很少 不過我覺得現在的年輕人也要負點責任
不能只是怪政府 因為未來都在我們年輕人手上 以後大家都會接替成為中堅份子
以前我們的長輩也是到台北創業 篳路藍縷 一點一低的成長才在北部生根
南部機會法是因為大家有高學歷都想要好工作 卻忘了回南部創業發展
為南部刺激生命力 其實高雄不錯了啊 有人就會有機會 人不多當然機會就越來越少
政府應該要給高雄一個好的環境 然後大家要給高雄一次機會
高雄才有機會起來 企業也要幫忙 畢竟網路發達 北高的距離相對國外來說也不遠
台灣真的很小 說不定逆勢操作有新發展還能賺一筆勒 不然就算敗了 高雄的物價也餓不死

高雄真的有機會 只是需要政府的遠見 企業的眼光 大家的幫忙
回來高雄發展 高雄一定很快可以轉型 我就想留在高雄發展
我想留在高雄與世界接軌 努力學習外語 為照顧我那麼久的城市盡點心力

所以前景有賴大家 不是越來越遭 想獲得不付出 怎麼會好 台灣資源這麼少
不過因為很多因素 大家信心不足沒辦法 拼經濟不是拼政治 拼金融就不用拼軍事
台灣只有科技跟經濟可以耀眼全球 我們要把老外的錢都賺回來 我們要賺的是不只是台灣人的錢
只要高雄有機會 台灣才有機會

找不到工作 我就去賣冰 高雄這麼熱
說到台北市50億翻修人行道,我就真不知這錢是怎麼花的
我家樓下不過就是將原來好好的紅磚道打掉,再鋪上水泥而已.而且作工粗糙,鋪附不均,碎石顆粒清析可見.簡直醜到無以復加.
  • 11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1)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