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橋市是台北縣政府所在地,人口眾多,超過55萬人,號稱台灣“第一縣轄市”。
早期,板橋地區的地方勢力主要是地方大家族或望族。50年實行地方自治後,地方派系興起,並形成新的地方勢力。60年代至70年代初,板橋鎮的劉順天、郭政一、邱明政三人先後角逐鎮長一職,形成板橋地區政壇上的劉派、郭派與邱派三股政治勢力。三個派系也代表著三個家族,各擁有自己的一片天地。
劉派或劉氏家族。該派系最初領導人為劉天順,曾任二屆板橋鎮長。其家族勢力龐大,長子劉炳偉曾任市代會主席、省議員及省議會議長、國民黨中常委等職,1998年在“凍省”後當選為第四屆“立法委員”,並在“立法院”成立一個跨黨派的、以原省議員為主體的次級團體“台灣政策研究基金會”,顯示了其在政壇的影響力。民進黨上臺後,劉炳偉在第五屆“立法委員”選舉中落選。次子劉炳煌經商,三子劉炳中任板橋中興醫院院長,四子劉炳華曾任“立法委員”。劉氏兄弟的堂兄弟劉炳發、劉炳信與劉炳輝分別曾任台北縣議會副議長、台北縣議員與市信用合作社理事主席,均是地方實力派人物。劉派家族企業經營範圍甚廣,涉及營造、建築、醫院、廣告、金融及生産等事業。其中以劉炳偉家族為核心的海山集團是知名的大財團,旗下企業包括煌偉建設、滿佳建設、海山證券與劉大有企業等。劉派的基本勢力集中在板橋市農會、板橋市信用合作社等。
邱派或邱氏家族。最初領導人是邱海水。邱家早在日據時代就以經營三合板起家,到60年代從事糧食經營,再擴展到現在的金融與服務業等諸多領域。邱海水曾任縣議員與台灣省米糧公會理事長,其兄邱榮隆曾任鎮代表會主席,也是板橋信用合作社的創始人。邱海水之子邱益三曾任省議員,邱榮隆之子邱明政曾任縣議員及板橋信用合作社理事主席。與邱家關係密切的實力派人物還有前“立法院”“集思會”骨幹吳梓及陳滕麒、楊林貴美與黃順燕等。其基本勢力仍在板橋市農會與板橋信用合作社。其投資事業主要為海山證券、環球戲院與亞東造景等企業。
郭派或郭氏家族。初其領導者為郭政一,曾任市民代表、“國大代表”與“立法委員”等職。郭派是以板橋江翠地方發展起來的派系。郭家原來擁有江翠地區80%的土地,在1968年都市計劃中,郭家因土地變更而獲得鉅額財富,並開始形成一股地方勢力,其代表人物大多是地主出身。其他重要人物有郭金榜(市民代表)、郭炳煌、郭慶華、王淑惠、郭杉村(市民代表)、郭逢裕、郭正喜(里長)等。
三大派系早期共同掌握地方政治與資源。如在同一時期,邱家的邱明政任縣議員,邱益三任省議員;劉家的劉天順擔任市長,郭家的郭政一擔任市代會主席。在郭政一繼劉順天出任市長後,劉家則推出劉炳偉任市代表會主席,邱家則因經營板橋信用合作社而不得不依法退出政壇。劉炳偉後來走紅政壇,不僅是省議會議長,也是國民黨中常委。在劉炳偉的統合下,劉家與邱家、郭家等組成海山集團,跨足建築、金融、證券等事業。
鄭派。是台北縣板橋市一股新的政治勢力,其領導人為“立法委員”鄭逢時。鄭逢時本縣人,經營多家企業,曾任縣議員,後任增額“國大代表”,接著連任第七、八、九等三屆省議員,1985年當選第三屆“立法委員”,1998年因其在政壇的顯赫地位與影響力被國民黨列為不分區“立法委員”,並當選。鄭氏三個弟弟鄭逢德、鄭逢利與鄭逢調等均在商界發展。其妻王玲惠曾任國民黨婦女工作委員會副主任與台北縣婦女會理事長,王玲惠之父是台中縣黑派領袖之一。其他主要人物有吳梓(前“立法委員”)、張馥堂(曾任兩屆市長)、吳清池(曾任縣議員及板橋市長)、呂金材(曾任里長與市代會主席)、李淑貞(里長)、石瓊文(曾任“國大代表”)、黃梓榮(曾任板橋市長)。鄭派投資經營事業包括士林電機、元大證券、民興紡織、國寶飯店等企業。
此外,板橋市還有不少小派系與政治勢力。如在新埔地區以林豐正(現任國民黨中央秘書長)為首的林家林係;在埔乾地區的曾家,包括了曾隆(前縣議員)、曾文奇(曾任市民代表)、曾文振(連任第十四屆縣議員)、曾國川(市民代表)等;浮洲地區的吳家,包括吳清池(曾任縣議員與市長及“立法委員”)、吳雪峰(曾任縣議員)、吳竹林(曾任市民代表)等;江翠地區的葉家,包括葉萬順(曾任縣議員)、葉慶賢(曾任板橋農會理事長);後埔地區廖家,包括廖聰海(曾任縣議員)、廖聰賢(曾任市民代表)、廖裕德(縣議員);社後地區的黃家,包括黃春榜(曾任縣議員)、黃春喧(曾任里長)、黃聲鏞(曾任縣議員與省議員)等。這些家族性的小派系對市級以上的政治權力結構影響不大,但在較小區域內仍具相當影響力,掌握著地方基層的經濟與政治資源。
而第二級產業在民國五十五年以後則不斷成長,六十年以後,成長更為迅速。早期六十年代前半的工業以紡織、飲食和化學為主,到後期,飲食、製造、化學、紡織等工業則逐漸縮小規模,小型工業達到百分之八十六,電子、電機製造、金屬機械設備製造修配業興起,以及一些殘存的大型工廠為主。幾個大型工廠,如遠東紡織、厚生橡膠、雄獅鉛筆、正隆紙廠、聲寶電器等,這些區域聚集了很多外來人口在此就業。
板橋的第三級產業方面,此行業人口比率很高,很多都集中在舊市區和文化路沿線,而舊市區的就業或開業人口以板橋在地的人口較多,大都經營小型零售業,第三級產業的銀行金融機能則分布在核心商業地區、後埔過渡商業區、新埔地方商業區及埔墘地方商業區,亦及華江橋下的文化路和光復橋下的中山路沿線。而工業化的發展使大量的工廠設置也在台北縣境內,這些生產也吸引了許多外移人口 。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