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xjian wrote:話說我曾經發現某一型號的大同牌電熱水瓶在家樂福和大同3C訂價不同,本來不同賣場訂價有差很正常,怪的是這款大同產品在大同3C賣的比較貴... 直營店好像都不會比較便宜不然會壓縮到下游販售商的利潤空間例一:以前帶小朋友去彰化白蘭氏雞精博物館現場所賣的雞精價格遠比福利中心和量販店貴上許多例二:台灣煙酒觀光酒廠裡的香煙售價也不比外面便宜唯一好處就是不會買到假煙罷了
伯朗藍山漲到25了?印象中是20開始喝 喝了很多年後來漲到23也持續喝去年冬天都還有喝7-11或全家加熱的但後來改喝喬亞 也是有咖啡味的糖水剛剛去7-1瞄到藍山是25!?何時從23漲到25的呀?通膨真的不知不覺來臨了嗎?
我看小七 請的店員 又要去收客人的垃圾 還要掃店外區塊甚至半夜還要請一個人在那邊顧大夜班也常有客人在小七一待 又是數小時。這些都需要成本!=我是想買這個啦!但又怕真買了,[有*隻成天到晚,將牠們天祖父母,高祖父母,曾祖父母,祖父母,父母 的代名詞掛在網路上 成天講],[我實在是到現在還不懂,為何要將牠們生父生母 用那個字來形容呢?] [是沒受過教育?或是?]又要在我背後‧‧‧我了。所以我就不好意思買!
香酥雞 巴比Q wrote:大客戶因應銷售策略,(恕刪) 以我們這邊有一地區性 算是中盤商 超市這款大概賣17 18 19這邊。 (數字我忘了 之前我每天去買三四瓶。) <==主要是打發時間!騎個車逛逛!不然一整天好無聊!另一地區性中盤商 超市 大概也賣這價位!=第一個通路體系 之前賣了。 (我太晚知道 不然要是幾千萬可交接,我想經營看看!)我個人覺得不管再經營的多不好,老闆應該每個月還是能淨賺幾十萬或百萬! (員工也有工作可做)後來易主,新接手 有一間比較高單價連鎖超市。 現一瓶大概是賣25塊![單價雖高一些 但還是有基本客群! 主要守住這些 相對來說生活應該比較好過的客群 也是有它獲利空間!]=另一地區性中盤商 超市 雖賣的比較便宜,但我仔細觀察過 這樣大概成本也是兩三千萬。每個月能淨賺個五六十萬,也是可以慢慢回本!
A340 wrote:本人味覺遲鈍,太好的(恕刪) 為何會把量販店的商品價格拿來跟便利商店的商品價格拿來做比較?兩者的營運成本完全不同?不是只有你認為的什麼以量制價,或是以價制量這麼單純吧?打比方説,量販店應該很少24小時營業的吧?而便利商店應該很少沒有24小時營業吧?這兩者在人事成本上的差異直接反應到商品價格沒有什麼不合理吧?對消費者來說,便利商店提供你24小時無休而且是就在你家旁邊,對比於量販店必須要你開個2、30分鐘的車去採購,這種時間成本反映到商品價格也沒什麼不合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