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

"違和感" 變成中文了嗎?


XTR-tang wrote:
這幾天連續三次在01看到有人用違和感這個詞...(恕刪)


恕我愚昧....
這三個字怎麼看都是中文啊...

wise wrote:
恕我愚昧....這三...(恕刪)


照字面是漢字阿,但是它是日文辭彙。

違和感【いわかん】
1. 感到不舒適。
2. 感到不諧調。
你可能不知道現今中文裡有大多數的名詞都是清末民初期間由日文傳來的
從日文引進變成中文的可多了

科學
經濟
社會
化學
物理
哲學
問題
思考
啟蒙
古典
名詞/動詞/形容詞

這都要歸功於明治維新時期, 日本大量翻譯西洋書籍, 創造了這些詞彙 (創造也是日文)
尚書 成王告君陳曰:「必有忍,其乃有濟;有容,德乃大。」
濟者,成功也!
漢字互相流傳這本來也不是壞事,日本的違和解釋跟中國的文言文中類似,只是我們現在沒在用而日本保留下來而已,只是文法差異要注意,要不然用起來很怪,畢竟架構上日本的漢字跟中文有點不同,我個人是覺得有點古文的味道。

thron wrote:
漢字互相流傳這本來也...(恕刪)



借題發問

奪三振一詞也是日文吧

中職後來也引用是嗎
art4411 wrote:
颱風 的語源則是'外銷轉內銷'的例子, 據查是由閩粵地區的'大風' ---> typnoon --->颱風..(恕刪)

在臺灣的用法,“要作風颱”, “掃到風颱尾”..等
這個 “風颱” 要怎麼解說比較好?

萌貓 wrote:
日文不是以外來語特多聞名? 話說韓文跟德文好像還沒入侵

各國語言,都有外來語。

中文也有一堆外來詞,只是都是用漢字。
即使找不到合適的字,也是會造漢字。
第一代用不習慣,第二,三代後習慣了,就直接認定是中文。

海男 wrote:
奪三振一詞也是日文吧

在1960年代,少棒出名後,爲了媒體上不能說日語詞彙,而新創造出許多有中文字的詞。
傅達仁先生在某節目上,有談過那段過程。
不要引進"未亡人"的名詞就好
看了就頭上三條線

Xilver wrote:
不要引進"未亡人"的...(恕刪)

【未亡人】
1. 舊時寡婦的自稱。
《左傳・成公九年》:“穆姜出于房,再拜曰:`大夫勤辱,不忘先君以及嗣君,施及未亡人。先君猶有望也!'"杜預注:“婦人夫死,自稱未亡人。"《梁書・武帝紀上》:“宣德皇后令曰:`西詔至,帝憲章前代,敬禪神器于梁。明可臨軒遣使,恭授璽紱,未亡人便歸于別宮。'"《舊唐書・哀帝紀》:“又矯宣皇太后令曰:`……定大計者安社稷,纂丕圖者擇賢明,議屬未亡人,須示建長策。'"清 吳嘉紀《江都池烈女詩》:“朝爲未嫁女,暮稱未亡人。"
2. 指寡婦。
清 蒲松齡《聊齋志异・雷曹》:“樂雲鶴 夏平子,二人少同里,長同齋,相交莫逆……﹝夏﹞遺襁褓子及未亡人,樂以時恤諸其家。"茅盾《泡沫・趙先生想不通》:“趙先生聽聲音就知道一個是他的老二,一個是剛剛十九歲就已經成了`未亡人'的他的大媳婦。"亦省作“未亡"。唐 張說《鄎國長公主神道碑》:“其後,君子晨歌,夫人晝哭,未亡爲稱,生意盡矣。"清 錢謙益《母方氏仍前封》:“幸藐孤之有成,嶄然頭角;悲未亡之後死,閱此歲時。真古今節孝之所難。"
  • 8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8)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