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

石門水庫缺水

tom_kaku33 wrote:
樓主只不過是因為最近...(恕刪)


尊重每個人的想法跟作法 ..
每個人都可以多一些體諒 , 世界會更美好


zerokiller wrote:
節流不開源也是沒有屁...(恕刪)


老天不給水 , 也只能從節流開始做 !
非私密事件,請勿以pm連絡.有問題歡迎在公開園地聊天.
sun911 wrote:
2006到現在也5年了..如果那麼有用..那為何石門水庫還有淤沙問題??
為何還是抽沙船在水面活動?


所以你要參與討論前,別人的文章都完全沒看過就亂罵一通了嗎?

我前面一開始就寫得很清楚了:

smallsea wrote:

其實如果目的是最小成本的「蓄清排淤」,

那缺水時並不是好選擇,

應該做的,是趁滿水位、水過多的時候,利用水庫本身設計加上水力,把底層的泥沙借用排沙的方式,一併排掉,不用耗費多餘的人力物力,

這才是最正確的作法。

缺水時,即使你用人工去清淤,那耗費的成本也相當可觀,


所以他雖然是最有效且成本最低的方式,但需要在滿水位水過多的時候,才能使用。

而且,誰說有效果最好的方式,平時就不能使用其他方式整理?

就好像你家裡要打掃,最好且最乾淨的方式是整個人跪在地板上用濕抹布來抹地板,

但你不可能天天這樣做,掃地或是用吸塵器雖然效果差,但比較方便,

而且就算你用最好的方式來抹過地板,

經過一段時間地板還是會髒,因此因此三不五時你還是會掃掃地、吸吸塵。

這很難理解嗎?

還是你家裡只要過年大掃除過了,一整年都不用再打掃了?


sun911 wrote:
你自己又說水底淤泥"毒性相當強"
可以允許這些有害物排到下游河川嗎?


可以。你有這種誤解,是因為你連別人的文章都完全沒看過就亂罵一通了,我說的是滿水位水過多的時候,才能使用。

比如颱風天之類,河川水流強勁,此時連同泥沙一併排出,他並不會累積,而是排入海中,

也許你又要爭執這樣會造成海洋污染,不過這種方式是合法且為世界各國所允許的。

下次要批評別人,先把別人的文章看過,這樣的要求太嚴苛了嗎?
smallsea wrote:
是嗎?你從哪裡看的資料?


還是你只是想當然爾?

...(恕刪)


老實說,兩者都有!但我想先說明的是,因為本樓主旨是「石門水庫缺水」,所以小弟之前的發言主要是針對台灣的環境,其它國家的水庫或有沈積物很毒而需固化處理的特例,但小弟不用功,未有涉獵,如果有誤導,請多包涵。

我同意重金屬的確會在水庫沈積物中累積,但只有很少數的情況下會累積到「有毒」的程度,通常是因為水庫上游有密集的採礦活動或者是高污染工業。大部分的水庫,其重金屬的累積是經由生物作用或者是吸附在沈積物顆粒上。尤其是次生的鐵錳氧化物,可以吸附很高濃度的重金屬,但前提是,要有適合鐵錳氧化物生成的環境、夠長的時間、以及足夠的重金屬來源。而水庫中的重金屬主要來自(1)降水(2)岩石風化(3)人為污染。

直覺來想,第一,水庫集水區雨水中的重金屬濃度比都市地區的雨水低上幾十倍,而台灣都市的雨水除了比較酸以外,重金屬濃度還不至於太高,所以降雨並不會使台灣水庫的重金屬有明顯累積。其次,台灣地勢陡峭,剝蝕速率(denudation rate)世界數一數二,被沖刷堆到水庫中的沈積物,基本上就是我們在地表所看到的東西,重金屬含量自然跟岩石及土壤中相近;且因為沈積物輸入太快、太多,生物活動或次生的鐵錳氧化物並沒有足夠的時間來累積重金屬。台灣水庫上游少有重金屬工業,人為影響不高,就算有,也會被大量的自然沈積物所稀釋。

在資料方面,小弟工作的單位恰巧在幾年前分析了一批石門水庫的沈積物,光分析所使用的耗材費就接近兩百萬,就數量來說,應該算有代表性了。從取回來的樣品來看,石門水庫的沈積物是砂、泥互層,其沈積構造顯示,石門水庫的沈積物主要來自暴雨期短時間沖刷而來,其它來源非常少。而其元素組成分析結果顯示,石門水庫沈積物與地層中岩石相當,並未發現有重金屬明顯偏高的現象。詳細資料版權屬於委託單位,小弟不便在此公開。但有一份公開發表的文章是有關於日月潭的,他們做出來的重金屬組成跟地殼平均組成比起來,高了不少,但如果跟頁岩平均組成來比較,則是互有高低(台灣的地層成分比較接近頁岩)。值得一提的是,日月潭的重金屬濃度的確有因為密集的人類活動而上升的趨勢,但離「有毒」還很遠。如果說要固化處理這些水庫沈積物,恐怕連大部分的台灣都要固化了,先別說別的,台北盆地以前是湖,台北湖累積重金屬的時間比台灣所有水庫都長的多,那是否台北所有的建築土方都要固化處理?
重點應該是"排砂清淤"這部份政府有沒有在做吧??

一年的執行成效多少 大家都不知道

我上北資局的官網也都找不到資料

大家一起來監督政府比討論淤泥有沒有毒來得有用吧



jijerwang wrote:
重點應該是"排砂清淤"這部份政府有沒有在做吧??
...(恕刪)


有,但是成效不彰,這也不能全怪政府。你如果去看過怪手、卡車在水庫清淤泥的畫面,你也許也會感嘆,要清到何年何月才能清完!公務人員也不是不做事,他們也想破腦袋想解決這個問題。就拿水土保持來說好了,很多人都認為山上種檳榔的人要為水庫淤積負全責,於是政府就委託了一堆研究團隊,想找出水庫的沈積物主要來自哪裡,然後針對該地直接整頓。最後的結論是,台灣地形陡峭,地質破碎,到處都是崩塌地,山上整地種檳榔對水土保持不是沒有影響,但充其量只不過是雪上加霜,就算把這些「霜」都去掉了,底下的「雪」還是滿坑滿谷,這是台灣水庫的宿命。我們常常喊愛台灣,我想免不了也要包容一下台灣這個缺點。

能想出辦法別讓事情惡化比較實際, 清淤泥, 清不完的
上游的榮華大壩都己經完全都被土石淹沒, 去現場看一下就知道, 人類無能為力
全部清完的力氣, 大概一個萬里長城都都可以蓋好了

最直接的還是每人省掉一半用水, 水庫應該可以少蓋好幾個

真的很丟臉

桃園機場在漏水 石門水庫在缺水

政府官員們~~你們真的有在為台灣做硬體建設嗎??
自我感覺良好是阻礙國家的進步~~不是愛國的表現~~

小風 wrote:
真的很丟臉桃園機場在...(恕刪)



有官員抨擊,有農田水利會向政府收補償費,卻將水賣給科技大廠。

這是不是一種另類貪污呢????

chlorite wrote:
有,但是成效不彰,這...(恕刪)



這代表水庫方圓二公里內,水土保持平時就沒在做,或是做得不完全,

評估甚檳榔樹? 事情是這樣處理的嗎???

這部份難到沒有法規來規範,只要會破壞水庫周圍地形與地貌的事,都不能做。

不然,無論如何,就要便宜收購。(保障水文安全)

沒有此種法規,你們水庫單位的,就要本著職責,要求水利主管單位要呈報立院儘快修法來規範,

評估到最後,水庫壽命不掉光了???

要管好水庫的水,等於在管土(要和林務局配合),土沒共管好,水就會流失,這道理不知道嗎???




Godsraven wrote:
評估甚檳榔樹? 事情是這樣處理的嗎???

這部份難到沒有法規來規範,只要會破壞水庫周圍地形與地貌的事,都不能做。

...(恕刪)


檳榔園只是舉一個大家都知道的對象來當例子,並不是指去評估檳榔樹,實際去評估的對象,是土石的來源。法規可以規範人不能開墾,但不能限制地層不能破碎、山坡不能太陡、斷層不行通過。如果水庫所淤積的土石都來自人為開墾的地區,那簡單,每戶居民人花一兩千萬請他搬家,每個月再提供生活費,都比清淤所花的預算還要少。現在的問題是,有很多土石是來自天然的崩塌地,面積大且分佈廣,要整治需要天文數字的預算。人定勝天,那是在資源充足的前提下才短期成立。沒錢、沒人,就想法子去適應大自然吧!
  • 7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7)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