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0609 wrote:
當然知道,本人就是教...(恕刪)
我也是教改前的產品
但我的小孩還沒入學,所以無從比較
但就這些年出社會後,跟許多教改前產品一起工作後
我也才能體會,教改前產品也真的很失敗
對色彩一點都不敏感的人,能決定未來幾年產品的顏色
只因為,啊我就聯考分數剛好落在工業設計系,所以可以應徵這個職缺
因為我的聯考分數決定了我的科系
我的科系決定了我的職位
實際上呢?作品暢不暢銷?有沒有跟上流行趨勢?
到底是專業還是心虛,只有自己知道
各位身邊這種同事朋友,應該很多很多吧!
就像電影三個傻瓜裡的那位攝影師
他是因為家裡的期待讓他不得不棄攝影就工程師
所有教改前的產品
不也全都是因為聯考分數決定了自己的出路,而非由自己的性向或興趣決定
會有教改,應該也是因為上述而產生
只是國外好的制度,到台灣卻水土不服
這是誰的錯?
其實我想家長應該佔很大部分吧
因為我們這種教改前產品的思路,就是“孩子,我要你比我強!別輸在起跑點,通通要比別人強!”
所以,孩子畫畫輸別人,補!
孩子音樂輸別人,補!
孩子某某才藝輸別人,補!
天曉得,孩子其實可能跑步比較強啊!
教改的原意應該是畫畫比較強的去發展畫畫
音樂比較強的去發展音樂
修車比較強的去修車
種田比較強的去種田
結果現在呢?
每個孩子都要會畫畫音樂修車種田
這倒底是家長的錯?心態的錯?制度的錯?執行的錯?還是通通都是李遠哲一個人的錯?
充其量,李遠哲只是一個靶
讓大家把自身過錯推給他的靶
讓自己可以撇得一乾二淨的靶
他理想中的一流大學應該用什麼來評比??
我想我們要評定大學.總需要一些量化的東西
說真的以論文來評定一間大學好壞的確有些缺陷.例如會產生一些論文生產機...
不過那要用怎樣的方式來評定一間大學好壞呢??
minhua0317 wrote:
我也是教改前的產品但...(恕刪)
我並不是說教改以前的聯考制度是完美的,家姊繪畫能力一流,曾經得過南部七縣市比賽冠軍,但是他讀的是他一點興趣都沒有的機械系,當然他現在薪水還不錯,但是心中的遺憾總是難免.
但是教改既然是"改革",就必須做得比以前更好才對,而不是跟以前比爛,恕在下直言,李院長把教改失敗推給中國數千年的科舉,閣下把教改失敗推給家長心態,在敝人看來都是笑話,推動改革的時候難道不清楚對象是誰嗎?推動改革的時候沒有針對傳統的缺點做修正嗎?還是在完全不清楚局面的情況下就盲目推動改革?發現此路不通才抱怨是家長的錯是傳統的錯?然後再告訴我傳統聯考其實也有缺陷,所以就別抱怨了?
李院長身為教改總召,對於教改的成敗本來就必須負責,說的不好聽,就向馬主席每年都要為228像全國道歉一樣,因為他必須負起全責,但是很明顯李院長對教育其實是外行,身為專業化學家,他淌這個渾水實在不聰明,但是他既然下水了,又確實有指導教改的方向,那要他負責確實並不為過.
另外我承認我其實沒小孩,但是親友有小孩,我看到他這麼艱苦的日子,說實在我還真不敢生.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