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

少子化VS責任制

stanphill wrote:
日本與美國都是一線的先進國家,月收入至少3萬~8萬美金,

一線?什麼叫一線?
活在東京比在台北還累的,請比比房租吧,物價更是不用說。
你知道在紐約領個7~8萬美元的年薪,能存的錢並不比在鄉下州賺個4~5萬美元還多嗎?
stanphill wrote:
台灣人比他們辛苦太多了(年青人22K---政府給的,寒酸不?)。

別把日本想太好,他們是派遣制度的發源地。
等你了解日本的這些勞工處境,在來評評日本有沒有比台灣好。
東電的派遣勞工,那些辛酸故事,在日本那邊已經吵很久了。
stanphill wrote:
台灣的社福,政府實際上根本不在意,連人民生活都沒在顧了,還會管到社褔???(健保不是社福!)

健保當然是社會福利。頭一次聽到有人認為社會保險不是福利的……
社會福利的定義是政府直接發放的現金、或是提供的服務(含物品)、以及社會保險給付。
stanphill wrote:
公共托育政策,這肯定沒用啦,生的人還是少,新生兒的量衝不高,少子化依舊!!

你太小看福利服務的影響了,現在生的少,是因為比以前更注重育兒品質,而且在沒有公共服務的環境下,完全是用貨幣來計養育成本。在薪水不漲的年代,當然沒人想生。但是如果有了這些服務,大家會減少直接用貨幣來計價育兒成本,再加上媽媽可以兼顧工作和養育,所以提升生育意願是可以預料的結果。

還有,這些福利實施辦法,民間組織早就規劃好了,只差政府願不願意配合而已。我想2012以後的機會很大。興辨公共托育政府所負擔的費用遠比目前的育兒津貼和幼兒教育補助還少得多,但成效卻大上一百倍。這可以用行為經濟學來解釋這個現象。更不用說法國、比利時、和北歐的成功實例。

stanphill wrote:
負向機制,根本沒建立(奢侈稅是騙票用,離正義可遠了。),

這裡的負向迴饋,是指價值觀的改變,在這裡是指愈來愈多人選擇租房而非買房。
我認為房市最好不要用課稅的方式來擋,畢竟稅收還是會轉嫁給一般大眾。
應該要透明化,但在台灣似乎不太可行。
opelisc2000 wrote:
看下面這新聞片段,你就知道台灣M型上端的無良到何程度?(這與政治無關,只是舉例)

比較可怕的是,建商和富人沒有明確公開房市的交易價格。
怎個漲法,局外人都沒譜的。
不過可預料的是下場一定很慘,房市不可能只漲不跌。
話說回來,買房並不是一件好投資 (對於中產階級而言)。
股市更糟… (題外話)

sove_i_skogen wrote:
一線?什麼叫一線?活...(恕刪)

別隨便引用

日本在怎麼爛,也比台灣好多了,日本人工作態度兢兢業業,事業心強,台灣人呢?只想朝九晚五,還想學歐美,人家歐美是強國,台灣呢?

日本脫亞入歐,獨獨工作制度不敢比照歐美就是如此,如果日本人也跟台灣一樣上班打混摸魚,他們會成為已開發國家才怪

opelisc2000 wrote:
日本人工作態度兢兢業業,事業心強...(恕刪)


有人說是因為過去終身顧用制下的"餘毒"
現在日本新的年輕一代不見得如此
opelisc2000 wrote:
別隨便引用日本在怎麼...(恕刪)


大家都知道日本人工作態度兢兢業業.
但大家也知道日本男人下班後會去喝喝酒OL也會逛街或做一些活動.
台灣人呢?加班時數世界第一還談什麼喝酒逛街.
大致上來說一個員工的態度決定在公司的制度.
在一個合理的工時與合理的制度下員工認真是合理的.
但在一個超時與感覺工作怎麼也做不完的情況下員工當然也有生存之道.
台灣一些企業情況是不是-要員工有台灣人的上班時數-要員工有日本人的工作態度-看能不能只給越南人或泰國人的薪資?

14060m wrote:
大家都知道日本人工作態度兢兢業業.
但大家也知道日本男人下班後會去喝喝酒OL也會逛街或做一些活動.
台灣人呢?加班時數世界第一還談什麼喝酒逛街.
大致上來說一個員工的態度決定在公司的制度.
在一個合理的工時與合理的制度下員工認真是合理的.
但在一個超時與感覺工作怎麼也做不完的情況下員工當然也有生存之道.
台灣的企業普遍的情況是-要員工有台灣人的上班時數-要員工有日本人的工作態度-看能不能只給越南人或泰國人的薪資.

日本人喝酒原因是為了業務上應酬,應酬在東方國家是無法避免的事情,無論上至日本新加坡,下至印尼泰國,都有應酬文化。

但是不少日本公司,大半夜還在開會,我曾經半夜十一點被客戶叫去開會,在東京大阪的商業大樓,通常在半夜十二點都還能看見燈火通明,員工努力上班;反觀台灣,很多辦公大樓到晚上七八點,就只剩幾間公司還在上班,其他公司都已經打烊了。
另外,我不贊成台灣要增加出生率。

台灣人口雖少,但是人口密度高居世界前幾名,更何況台灣可居的地方根本不是很多,不是山區,要不然就是窮鄉僻壤,這樣還需要這麼多的人口嗎?

更何況現在經濟不景氣,尤其是失業率很高,如果現在增加出生率,20年後小孩長大出社會,也是一樣面臨僧多粥少局面,尤其是隨著科技化,台灣早已不是勞力密集產業,中國這種勞力國家都實施一胎化了,早期台灣因為以農工業為主,當然需要較多人力支援;但現在農業人口少了,工業也大多自動化,第三級產業所需人力又不需許多,以前十個人能處理的事情,現在或許只需一兩個就足夠了,這樣,還需要這麼多人口嗎?

與期增加人口數,不如增加人口素質還比較實際吧!!

PhysX2 wrote:
沒有時間+沒有錢+沒...(恕刪)


沒有時間→ 因為責任制的關係都在上班沒體力跟時間做人

沒有錢→ 加班沒加班費 房價教育費又高

沒有未來→ 在台灣成為正常國家之前當然沒有未來

以上三點有兩點是企業的責任
另外兩點是政府的責任

可以合理懷疑政府跟企業在聯手消滅台灣人

miro13 wrote:
可以合理懷疑政府跟企業在聯手消滅台灣人


你說的是事實,但是政府基於自身利益,並非想改革。

大膽設想,不久的未來,政府會直接完全開放大陸人士來台置產與工作,

事實上,已經在試行了,

只要大陸人在台灣投資達一千萬新台幣,就可以在台置產買房。

少子化問題,並非重點,

主要是國家資源長期處於M型化狀態,這是不改革的後果,未來全台灣會收苦果。(也許是被對岸兼併了)
有錢人不會苦阿

因為台灣人選舉已經很少有人在聽政見了

結果就是那樣
yoroshiku wrote:
少子化真正的原因,其實就是人口過多時大自然的平衡機制而已,甚麼節能減碳的口號都是騙人的,唯有減少人口才能真正救地球,所以請支持絕育做環保吧!


+1

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 8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8)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