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四五千米的高空跳傘,是可以勉強不用攜帶供氧設備的,大約一萬兩千英呎以上的跳傘,依美國規定是機上要有供氧設備,但許多國家,礙於經費以及軍機飛行高度限制規定,是都沒有安裝這個設備,且照規定也不能飛到這個高度,但是規定是規定,常也有游走邊緣的訓練,以高度而言,還算不上高啦!你說與玉山還是聖母峰相當的高度,是要帶供氧設備作急救用,但不會要你吸著氧氣上山吧?再來所謂的高空跳傘,如圖所見,大陸軍方跳的是方塊傘,就像我們神龍小組跳的一樣,方塊傘有比較好的操作性能,所以可以操縱方向,但因為大陸跳的是引張帶式,跳離飛機後會由引張帶拉出引導傘,再由引導傘拉出主傘,主要是穩定性的關係,因為從機身後方跳出身體會因飛機後方氣流關係容易造成翻轉,因此要先拉出引導傘,穩定跳傘員的正確姿勢後,再藉由引導傘的拉力將主傘張開,一般國外用此種方式跳傘者,多是進行高空跳傘的初學者所用,比較安全。而所謂的高跳低拉 ( HALO ) ,是指由高空跳出,自由落體至三千英呎左右再行張傘,主要是為了進行滲透,不要有太多的滯空時間而設計,跟解放軍這次跳的不同,因為不知道當初解放軍的單位,如以猜測論,個人認為他們十五位,應類似導航員性質,先行跳出檢視並尋找適合地形以便建立空投導航布板鋪設,讓飛機朝此方向進場讓後續大部隊跳出!因此,其實就當時不知道地形狀況下,能夠跳出的大概也只有那少數人,後面的大部隊是裝備圓型傘的傘兵,其傘具無法進行太多的操控,故在沒有適合的開闊地,跳下去等於送死!也因此當時川震就只有跳那些人,主因是當時地形真的不適合跳。回頭來說明主題,其實大陸的解放軍傘兵,空降作戰跳出後集結時間會比台灣的傘兵慢,因為他們的裝備與人員是分開空投的,也就是說,他們是將武器另行空投,人員獨立空投,人員落地後,再去尋找武器裝備與集結,才有辦法開始作戰。台灣的傘兵在民國四十年代後,就已經採用人槍一體的空降方式,如果落地後不要在那邊拍照喝飲料,基本上半個小時內一定可以集結完畢,而大陸傘兵要先找槍在集結,時間就會晚一點。所以這幾年共軍尋求與俄軍的聯合軍演,就是在嚐試與學習人槍一體,與重裝備的空降方式。不過兩邊的作業方式,都各有優缺點,在此不便多說,但是其實就川震的經驗來說,其實比較內行的大致上都看得出來,而那自然是國防單位參謀的事了!^_^照理說類似的救災活動,應該只要有攜帶通信與簡易醫療的幾人為一小組空跳即可,分組跳進各災區的小組成員,檢視該區災情並回報,建立通聯管道,尋找適合地點,後續讓直升機部隊接手即可,這應是個人認為比較合理的快速反應。去年八八水災大出風頭的佳暮四英雄,就是在直升機上作滯空下降後尋找合適地點,與當地村民理出一個適合讓直升機落地的場所,才讓後續的災民可以快速的離開災區。
別怕我們在各鄉鎮市都有精良的反登陸部隊如:機動旅:汽機車飆車族步兵:各大陣頭都部屬在民間很多年了加上地緣的關係共軍如果強行登陸說不定還得不到便宜呢!武器更是精良從武器之首:板凳到下等人才會用的槍應有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