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eui wrote:
最近去探討為什麼教育...(恕刪)
同學你好:
或許你可能還沒有機會深刻了解中國思想的延續發展
問題通常不會只存在表面
是有正反面改變以及多面論述
思想的影響 也不是表面看的中國人奴性強
在批評中國傳統政治專制和老古板以前
應該先去思考各國和各地區的制度發展
沒有最完美的制度
只有最適合的制度
注:本文所闡述之"中國"都為傳統之中國
而非現今所普遍認知之左岸中國
中西方分別
西方重視個人:每個人都應有自己的自由和財產 個人的價值應該表現且凸顯出來
中國重視 人:每個人都應替社會整體考量 並能接受因整體而犧牲的本身利益
西方重視科學 :是相對 理論是可以越辯越明
中國重視純,真:是絕對 不能因辯論而清楚
西方以法為治,人人生而平等 若有不平等 可依照自己權益爭取到底
中國以人為治,人生而不平等 但願意接受這樣的不平等
西方認為事情要被解決 一定要弄清楚
中國認為事情要被化解 一定不能弄清楚
西方的人喜歡你會很直接的告訴你 他喜歡你 並給你一個擁抱 那是直覺且不掩飾
中國的人喜歡你會委婉的告訴你 他對你有好感 並連你的手都不敢牽 那是深刻且非直覺
中國思想發展
西方的思想是思想家個人的思想,一個國家可能有許多思想家的學說匯集
例如洛克 盧梭 康德等...而這並不會構成人民平常生活的思想
但中國的思想是國家所因循的道德標準,不僅是個學說發表
而是全國必須落實實行 例如:秦國以法家為依據 全國以富國強兵為目的
我們知道歐洲國家的發展是建立在大一統的的基督教脈絡
而中國發展在秦代以後有截然不同的面貌
在秦之前
春秋戰國 百家爭鳴
各國需要思想家來吸引百性支持
思想家在這當中左右逢源
盡情發揮自身所學
中國各家學派幾乎都是重視"整體"
ex:儒家概念中的"人" 法家所謂的"國家"
在秦之後
唯有本家 只有單一正統
讀書人若要做官晉爵
只能用一套讓當代政府接受的博學(廣納各家思想 EX:)
最明顯的是漢朝 董仲舒的天人感應說
故在秦之後的年代
已經沒有所謂的純正且單一的思想
也就是所謂的腐儒的出現也在漢代之後
敝人之觀點
現今的台灣社會問題出在沒有保有傳統美德
且盲目追求西方價值
我們常常看到報紙有頁勞力士的全版廣告
背面翻過來 是某人搶劫殺害婦女的社會版
接受西化並不是手上拿著i pad
而是了解西方價值和背景 從中作取捨
我們必須認清並找回傳統美德
現在你看到的儒家價值必須求之於野
在田裡種菜 沒讀過書的阿伯所說的 所告訴你的都是傳統價值
政:政者正也 以道德感化人民 人民有恥且格
治:以嚴刑峻法賞罰 治道 民免而無恥
東海 政治系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