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lybluepig wrote:但是如果給你兩隻校時過的手錶,但時間不同...(恕刪) 不合邏輯既然兩隻都是校時過的怎麼會有不同的時間?除非是在不同時區但既然兩支是不同時區應該也不會拿不同時區的時間來比較了
好文章~good job~補上一個樓主沒提但很有趣的觀念...贏家的詛咒在競標案(如工程公司標工程)中為了得標,只好壓低出價(如政府給5億別人才要做,但我4.5億就做了),贏家(標到者)會是價錢壓到最低的,但因此也成為賺最少的(毛利極差)....甚至可能賠錢(機率大增)...反之,如Yahoo拍賣中,得標者很有可能出了高過於市場行情的價格而得標而不自知所以沒有習慣事前作足功課的贏標者別爽太快,妳可能得事後去確定是真的"得標"還是"中標"
我覺得 手表定律 也可以用來解釋 資訊超載…i.e. 手上只有一隻表,自然會滿相信手上表的時間,用它來作決策…但要是手上表多了一隻,可能就會有衝突的資訊,這時作決策就無法那麼的迅速,有把握…經濟學有一個基本的定論,說消費者有完整的資訊,就可作最理性的決策… 後來發現,這個定論,基本上是錯誤的…資訊給的太多,消費者根本無法消化這些資訊,更不用說作最理性的決策… (i.e. 有誰在買鞋時,會在網路上先看遍全台所有鞋店賣同樣鞋子的店,仔細思考不同店的售後服務 / 價錢 後,再下定決心買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