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lyshit wrote:化校縱火班第十期出聲...(恕刪) 請問縱火班業務與功能是幹嘛的呢?還請大大不吝指教!現在化校裡面好像只有偵消、煙幕以及應援營了,沒有縱火班了嗎?還是縱火歸屬在煙幕呢?有煙幕營弟兄可以說明一下嗎?
唸化學也不一定考的到化學的預官也有可能被編到步兵......等 你可以放棄因為化學兵算少數的兵力缺比較少我建議你可以選擇的話可以去澎防或花防獨立連比較小.上面長官少.比較輕鬆.....如果不嫌遠的話看你有沒有機會加入煙幕排...開煙幕車...超帥...那台車是新型的悍馬..(對台灣來說的話)連發縱火槍..超酷但沒那麼帥....很陽春下基地跟郊遊一樣在整天在座車沒啥事吃吃喝喝過一天一年下來沒幹什麼就退伍了~~~
trigger wrote:有 (稍息變立正姿勢...(恕刪) 學長好~我是18??T,二連的學弟,老實說剛到部隊的時候,剛開始抬發煙器真的很不適應(我記得空重好像74KG不包含油料以及滅火器那些有的沒的),但是也差不多1.2週就適應了,我還在想說如果每天都是這樣過,直到退伍那也不錯,但是自從有接業務之後就變天了,在化學兵那種單位督導真的不是普通的多,而且當時在竹子坑營區一個連滿編是70幾各,從來沒滿編過,最少人的時期一個連只有25人,光要整理,修護營區就夠忙的了,當了快2年的兵,大概只有睡過不超過30次的午休,那時候如果能夠2200準時就寢那真的是一件非常幸福的事體能的話,我們那時候真的沒什麼在操,3000公尺一個禮拜最多跑一次,只有專精跟軍團抽測的時候才會天天跑,那時候的自願役軍士官的體能光用爛還不能形容,有的單槓連3下都拉不上去,以下是我那時印象中的化學兵1.體能不用太好2.伙食不錯(我曾經吃過烤乳豬,而且是現烤的,羊肉爐,反正只要是每月的慶生餐會,有時候吃的比辦桌還好)3.雜事非常的多,有時候你光做雜事就可以耗掉一天了4.當官還好,當士或兵的話,人少的時候一天會釘到2班哨,而且還每天都有哨,只有累而已
看你是哪裡的化學兵囉我個人是陸戰隊66旅的化學兵下化兵學校看到陸軍的化學兵弟兄 晚上的行程竟是 "自由活動"我們每晚都在擦槍 沒槍擦的時候還跑去打莒拳不知道連長再想啥 想在陸軍的地方假精壯另外陸軍化學兵裝備、車輛又新又多不像我們的宰重車都沒煞車 都用離合器在煞車 一停馬上有人從車上跳下來放枕木最後化校結訓測驗第2天 載重車前往八德機場的途中撞入一間工廠 還A到停在旁邊的BMW最後被打退基地 還有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下恆春聯訓基地打聯勇操演有一場戲是由化學兵利用發煙機發煙30分鐘掩護步兵移防基地連上所有人聽到要發煙30分中就傻眼連上的5台發煙機每台約發個2分鐘就會噴火加起來頂多稱10分鐘最後演習時輕型消毒器.煙霧弹都派上場 只差沒拿滅火器上場不過也撐了十幾分鐘而已 而且煙也蠻稀疏的聽說後來連長被定很慘最後回歸重點化學兵跟你駐地的其他兵種 步兵、炮兵、戰車阿比起來算是涼缺啦
Ryan1947 wrote:哈哈哈 看來真的01上面真的無奇不有阿 小弟我也是36化兵群退伍的...(恕刪) 我也是 36化的Ryan1947 wrote:不幸的是我遇到2次下基地...(恕刪) 很不幸 我也是下兩次基地更不幸的是兩次完完整整的 下基地二兵時,站大門(花壇)夜哨(副哨).上兵正哨還教我 "第一教習"下基地時,看我二兵在教 一兵 上兵 第一教習
KAZU_0503 wrote:學長好~我是18??...(恕刪) 站哨.....人少的時候排長站安官....值星班長站對空警戒哨也是都有的啦....值星官和值星班長還同姓 (排長是2連調下來的....蔡排)
dylankeelung wrote:看你是哪裡的化學兵囉我個人是陸戰隊66旅的化學兵...(恕刪) 請問你們化兵連裡面還有在分偵消或煙幕嗎?您是哪一種呢?看您提到海陸化學裝備、車輛,怎麼感覺這麼老舊啊?真的打仗或演習都快變成裝飾品了~呵呵
A-JET wrote:我也是 36化的很不幸 我也是下兩次基地更不幸的是兩次完完整整的 下基地...(恕刪) 大大應該也是退伍十年以上囉,才會遇到兩次下基地,說不定您跟Ryan同期唷,不知您是偵消還是煙幕呢?說說下基地的情形吧?Ryan當伙房還曾經全副武裝戴著防毒面具煮飯哩!
stan1389 wrote:請問縱火班業務與功能...(恕刪) 哇哈哈哈大哉問!說簡單不簡單說難也更不難現下在日本出差今晚快喝掛了實在無法仔細回答底下這個是個人的回憶錄請隨意看吧http://blog.chinatimes.com/taipeijk/archive/2006/07/06/76789.htmlhttp://blog.chinatimes.com/taipeijk/archive/2006/07/07/77187.htmlhttp://blog.chinatimes.com/taipeijk/archive/2006/07/10/77870.htmlhttp://blog.chinatimes.com/taipeijk/archive/2006/07/11/78187.htmlhttp://blog.chinatimes.com/taipeijk/archive/2006/07/14/78958.htmlhttp://blog.chinatimes.com/taipeijk/archive/2006/07/17/797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