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

博士生也「菜英文」李家同嘆基礎差

空白 wrote:
先去查查他做了些什麼再來說嘴也不遲?
...(恕刪)



你怎知道我沒查過呢?

舉個簡單的例子
國小高年級的教師看到他要帶的新學生不會注音符號,或者不會背九九乘法
他會公然去拿這些事說嘴嗎?
或者當他教完一屆後,
又發現下一屆還是有部分學生不會注音符號,或者不會背九九乘法
他還會再繼續說嘴嗎?
這個老師他不會,他如果有心會循學校管道來改進這些問題

既然李先生是一個熱心的教育學者,他應該去循正常的教育管道來進行。
他應該揭露目前教育發生的問題,而不是這種質疑學生能力的事情

對一個專家而言,不是放個話而已,他應該相對提出這個問題相對的解決方針

jacksdm812 wrote:



你怎知道我沒查...(恕刪)



台灣用正常管道能辦事的話 那件事情 會拖得相當久 非長久

另外 李家同 不是你想像中的那般


除非 妳也要希望兒子去念哲學系
我本身是一個高中學生,這是我第二次看到李家同的新聞

第一次,是補習班老師發的,當時李家同強調一個觀念 - 「單字能力比口述能力重要」
從那時我就對李家同留下不好的印象,對我來說,口述能力應該是英文最重要的一部分。
記得他上次是舉了一個國家的英文名,還問說「你聽不懂是說的人的錯嗎?當然不是他的錯」
【以下是我的觀點】
一個發音不好就算會再多單字,說出來的話就是讓人感覺你很菜。
發音好的人就算只會一些很基本的單字,說出來的話就讓人感覺英文程度比較好。
或許同一個字發音比較好,可以比發音差的人少說個好幾遍 ..
我們老師曾經舉過的例子
[等你有一天到都市的大學念書(我本身不是都會區的學生),有些人就喜歡秀點英文]
[比如說在一般對話時在開頭說了一個 actually .. 或許因為你的發音可能有兩種情況]
[發音好的話,別人可能會問你:[你哪裡來的啊?] 你:[屏東啊!] 他:[這樣阿 !]]
[發音差的話,別人可能也會問你:[你哪裡來的啊?] 你:[屏東啊!] 他:[哦!難怪!]]

【以上是我對李家同這個人印象的補充,不再多做回覆。】

第二次(就這次),他提出的範例我還真不認同
開板大的內容並沒有提到,我轉載新聞裡的內容好了。
milesone wrote:
像是I sees,應該是I see;I loves,應該是I love,動詞何時要加s,居然都搞不清楚,連博士班學生也一樣啼笑皆非,居然寫出離譜錯句。像是他們沒錢上學,They are no money to go to school,正確句子應該是They have no money to go to school。


我想問看看他,能講出這樣句子的學生在全國大學生的比例是多少?

abc75950 wrote:
我本身是一個高中學生...(恕刪)


等妳考托福的時候 妳就知道 語音根本不是很重要

有很多國家發音的英文 那跟妳台北屏東來說 根本是 小兒科

英文 講話漂不漂亮 跟你的發音 完全沒關 當你用少用 的詞彙 表達

人家才會對妳 另眼看待


等妳真的上大學 你就會知道 座在你旁邊的就會犯這種錯
原來台灣巨砲不是陳金鋒了.............恭喜李大砲成為台灣巨砲
abc75950 wrote:
我本身是一個高中學生...(恕刪)


英文是拿來實用的,不是讓人來覺得你的英文強不強,
即使你發音在標準只會幾個單字人家還是會覺得你很菜,
我個人是認同李家同的觀點,

你認識過會講中文的老外就知道了,他們中文發音也都很不標準,文法也是錯一堆,
但至少他能溝通,他懂得單字量夠多,以至於不會想要講什麼卻講不出來,這種情況下你會認為他中文很菜嗎?
今天學英文目的就是要使用英文,因為英文是世界主流語言,
為什麼台灣人英文不好,就是因為一直把他當成一種專業,而不是一種必備的技能,

至於你說的第二段,他不就在表達對於台灣大學生英文能力弱的可悲,
BJ57 wrote:
等妳考托福的時候 ...(恕刪)


關於他提出的字彙概念我就不再多做回覆了 因為跟這個版的主題不太符合 .. 那只是我提出我對李家同的看法罷了的補充


這次他所提出的問題例句,我個人認為我不太有說服力。
abc75950 wrote:
我本身是一個高中學生...(恕刪)


(我也是高中生xD)

單字量要大其實真的很重要

許多人講說大部分都待在台灣 會話比較少 但是像要接觸新資訊的 單字量跟文法就真的要大要好

而我們英文老師英文就是有口音 但他英文確實就是強到爆炸 這是口音、發音無法抹滅的

還有 學單字還要學會如何念 天生因素無法克服 但至少要人家聽的懂

最後 李家同先生強調的是後半端學生 也就是為什麼會有被貶低的感覺

這從他的訪談中可以聽出(他曾說比較好的學生要用的是另一套方法、對待的態度...)

不用感到不平 但他所講的確實是部分人謬誤之處
太多太多的考驗
我想有讀過博士的才能真正體會李教授講的話, 英文對博士生實在太重要.
做為一個博士生, 最重要的事情是發現問題研究問題並解決問題. 在這整個過程當中, 就是要靠不斷的讀書, 找資料, 並進行研究, 提出自己的方法. 當你想要提出方法的時後, 又要先去查資料, 看看是否你想的方法已經有人使用. 若沒有人使用, 你還要提出你的方法比其它已知的方法好在何處. 而你提的方法, 還要經過科學而有效的驗證, 確定它就是比別人好, 才能再把你整個脈絡寫成博士論文, 最後經過幾個教授口試才能畢業.
這整個環節裡面, 就是不斷的找書/讀論文/建模型/實驗/修正, 不斷的循環下去. 而你獲得資料的方式, 若僅限中文資料是萬萬不夠. 即便是想讀中文的博士, 你還是要看國外的資料, 看看外國人對中國語文的想法與見解. 所以英文在整個博士的養成過程當中, 扮演了極重要的角色. 因為很現實的事情擺在眼前, 最新的文獻幾乎都是英文的, 你英文差就是吃眼前虧.
當然旁人不懂的可以狡辯說英文不重要, 但是身為一個博士卻英文很鳥, 說穿了就是書讀不多. 否則的話, 英文書/論文讀多了, 英文想要太差也很困難. 若連書讀的不多卻還能成為博士, 那只能說是個不夠格的博士.
公喵不帥, 母喵不愛. 公喵愈壞, 母喵愈愛. 不帥的公喵想要母喵愛, 就只好學壞.
蛤蟆油俠 wrote:
英文是拿來實用的,不...(恕刪)


如果根據你的說法,英文拿來實用,哪個外國人在一般對話的時候用的文法都是全對的?
雖然李家同提出的例句我不太認同(是錯到口語也不會使用),但是外國人有時候在對話,口語上文法有錯該怎麼判定?
  • 9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9)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