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4

台灣勞工真的有比大陸勞工貴嗎?請分享:大陸勞工薪資行情!(我的跟大陸差不多了)

所以台灣的競爭力 只剩廉價勞力了 囧
如果文明是要我們卑躬曲膝,那我就讓你們看見野蠻的驕傲。
不要再抱怨了

我在大陸也8~9年了,是外商公司

現在公司連台勞台幹都不用了

最大的幾個部門主管(生產部,財務部,...)幾年前就本地化了

已經不是薪水的問題了

同樣級別的課長、經理,本地籍幹部的薪水早就高過台灣人了

在大陸職場面臨的其實最嚴重的壓力是全球化的競爭

我們公司基本上是多國聯軍,什麼國籍都有

各國籍的各級主管來來去去上上下下的也看得很多

就是不知道幾時會輪到自己下臺鞠躬

與其有時間嘴炮扯一些五四三的

還不如認真的培養自己的競爭力

創造自己被老闆利用的價值

藍綠的愚民政策與鴕鳥心態

就當做肥皂劇,看看就好

太相信的話,倒楣的還是自己
台灣的基層、低技術人員薪資比中國大陸高…

高階、高技術人員薪資不如中國優厚…

或許這也是較均富(貧)的一個原因…

這樣的結果有好有壞…

台灣的市場規模相較中國大陸小得太多了…

各種資源也沒有中國來得那麼多…

將勞力密集的產業轉型…以創新、高技術…或將產業精緻化…以不容易複製及取代的產業內容面對競爭…

或許才能殺出重圍…

整體國民素質較高的國家…面對危機時能渡過難關、重新站起來的機率或許會較高…

執政者想方法提高台灣的教育品質…讓整體國民素質再提昇…和找出有效的作為來面對台灣現有的經濟困境…兩者同樣重要…

另…民眾自我工作技能與文化涵養的自我再提昇…應該也是可提高工作所得的一種方式…

台資企業在大陸的風評確實是糟糕到不行,
我們公司工程師一進公司起薪1500-2000左右,
但上次和韓資L公司工程師聊到, 他們工程師一進公司就有3000起薪, 起跑點就差了近兩倍.

而大陸人又很敢衝, 很敢要, 不像台灣人含蓄的性格.
曾經見過陸籍組長跟台幹嗆為什麼這次升遷沒有升我當課長?
於是有能力的人才不是薪水逐漸往上爬追上台勞, 不然就是學得一些經驗就跳槽.

所以台資企業往往是其他外資企業的人才培訓所.

聽說華南白牌手機製造大廠華X的工程師, 也有薪水上8000RMB的,
這薪水在台灣也算是中階了.

大陸待越久, 越覺得台灣逐漸的被追趕超越....雖然有某大部分人仍堅決不肯面對這事實
草本野 wrote:
大陸待越久, 越覺得台灣逐漸的被追趕超越....雖然有某大部分人仍堅決不肯面對這事實...(恕刪)


這就是產業同質性太高的惡果,自從台灣人嚐到代工的甜頭以後,對產業升級增加本身競爭力這類高風險的事就

沒興趣了;當90年代初期台灣人發現了對岸這塊寶的時候,紛紛開始前進大陸去,賺的還是剝削勞力的錢,以為

對岸永遠是扶不起的阿斗,還以台灣的管理跟cost down的能力在自豪;說穿了這種優勢根本不算是優勢,等到

人家把你的招數學起來了,而台灣人卻還沉醉在自我感覺良好!等到訂單被搶走了,勞動合同法來了,只好抱頭鼠

竄到越南等更落後的國家.......也因為台灣商人的不長進,又要面對大陸後起之秀的競爭,結果受害的當然就是台

灣人(勞工)自己了。像越南這種地方也是很保護勞工的,只有台灣這種把勞委會當資委會的國家才會允許資方剝削

勞方!


以前能力與報酬是成正比的,我猜這樣下去的話這種定律可能會不適用在台資企業,因為根本付不出錢來請人才;

當哪天在台灣應徵陸幹都變成大熱門的時候,到時候台灣的經濟會是怎樣的一個光景呢?
薪資水準是社會標準 玩兩岸接軌當然是你跟對岸薪資接軌
不過有人提過跟對岸哪裡接軌嗎
沒有產業的地方 工作比勞工少的地方 跟上海 深圳的薪水怎麼接呢
當然是跟內陸 偏遠地方接軌 比如雲南 陜西那種地方接軌
早就跟你講明了 現在的台北是給台商回流準備的
E04都說六成願意赴陸工作 那不就是你嗎
我以前在上海做電子產品包裝設計師,大學畢業前(蘇州一間默默無聞的三流本科)一個月找到這份工作,面試時,我要求薪資1500RMB,其他沒要求,入職時經理決定給我1800,三個月試用期后,漲到2300RMB,然後半年過去,年底,漲到3200RMB,繼續做了一年,漲到4500RMB,然後我離職,薪水5000起吧
從1800漲到4500,用一年半時間,
畢業三年了,我的收入在6000RMB/月左右吧!
6000块的收入的人遍地都是吧!
不過操作員的薪水還是蠻低的!
歡喜做 甘願受
回想一下一年半前 什麼大三通大發展 陸客捧金救台灣
現在呢 都什麼時候了 還在產業赴陸 共同市場
人才 產業 經濟 文化拱手讓人 還說是對的方向
抓準了黨政軍媒法在手 要選要告你也不會贏
失業 蕭條 公器私用 麻木不仁到這樣 結果倒馬去三個
這些人玩不久的啦 不過你陪葬其實也不冤枉
早叫你趕快移民的
價格要素均等化。這是是大家都懂的、也是大家選擇的嗎?
自己選的就要甘心接受
HOTSHOT8888 wrote:
這就是產業同質性太高...(恕刪)

大大所言極是,競爭力不足
  • 24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24)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