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道路工程做到好?不再需要再挖、再舖?這不符合台灣政府官員跟營造商的作風!1.不斷的挖路,坑坑疤疤,因為誰需要挖就挖,哪個單位愛挖就來挖,路會平才有鬼!2.一次把工程作到好,投標的營造工程廠商以後喝西北風啊?政府養護單位那麼多人,全部裁掉嗎?3.政府的規劃工作是只有短期的,不會有整體的考量,甚至有時候只是消耗預算,因為今年你沒有用完,明年因為執行不力,先砍掉你的。 我有看到過,公司旁邊的南京東路的馬路及附近新生北路路面及排水溝,花了半年的時間大整修,造成每天上班都不方便,終於半年後完工了,漂漂亮亮!結果.....一個月後為了捷運開工,全部剛舖設好的人行道及設施,全部敲掉、推平!如果這種浪費的作事方法,靠的是老百姓辛苦繳稅的錢! 我覺得......我繳太多的稅啦!!
日本的道路鋪設品質確實值得台灣學習…台灣的道路品質不佳,有個很關鍵的問題…在於台灣的地下管線過於混亂,不同單位…自來水、電力、瓦斯、下水道…等等等等…沒有整合為單一管線,早幾年台灣曾經試辦過統一管線,但發現成本過高,施工期過長又加上附近居民抗議施工帶來的不便…沒有統一管線的問題造成不同單位在維護、維修埋在地下管線時,不同的單位壞一次挖一次…讓不是專門的道路鋪設單位進行施工,使得回填不夠確實(誰挖誰填,不是養工處來回填),鋪的時候可能是平的,過幾天車子壓過後就陷下去,或是因為擔心過一陣子會下陷,所以鋪得過高,與原本路面不平整。我個人的觀察,發現道路會不平、坑坑洞洞,大部份確實是因為挖挖補補所造成的。經過了解,現在的做法似乎有改進,例如台北市忠孝東路四段的部份,先請有在道路下埋管線的各單位先行維護其管線,等各單位施工完畢後,再由專門鋪設道路的政府部門以新的方式鋪設道路(加高柏油厚度,由原來的5公分加高到10公分,且使用類似日本較粗的柏油粒子,同時為了提高施工品質,改在白天鋪設),鋪完後各單位的手孔、人孔蓋再進行加高與路面整平的施工,這些地下管線單位在一定的期限內,除非緊急狀況,不得再以維修管線的理由申請開挖,否則處罰。說實話,我個人不期待台灣的道路能達到日本的水平,但期許台灣的道路有一天能讓人不再詬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