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70

談談佛教


min9821 wrote:
好厲害,好幾頁前的...(恕刪)


慘~修心真難

對於大多數人,
只修習健康和對抗衰老就行了,
不要追求上層次

因為第五層次以上,
對心性的要求是極為嚴苛的,
是正常人無法做到的

16-3筆記的一部分
jk300 wrote:
慘~修心真難
對於大...(恕刪)


修行乃大丈夫者事,
非帝王將相所能為。
帝王將相只是世間福報,
真正能依37道品修心,
才能非色非空見如來。
阿彌陀佛。

vu84vu wrote:
這句話最妙了:「不廢世法而證佛法,不離佛法而行世法」。沒有離開佛法行世間法,你在炒菜時何嘗不可以念佛,你在帶孫子,拍孫子睡覺的時候何嘗不可以念佛,而且對你的孫子有很大的加持。可謂一舉兩得。如果沒有這個就不能得度。


vu84vu wrote:
遇到這樣的人,佛這...(恕刪)


「佛陀住世的時候,兇惡的人有佛陀調伏,佛陀涅槃以後,兇惡的人如何去調伏呢?」
釋迦牟尼佛回答:「你問我涅槃以後,惡人如何調伏,應『默擯』置之。」

min9821 wrote:
南傳有菩薩道嗎?
...(恕刪)

google 有很多資料
行至水窮處,與人云亦云。〔薪水是零元,還活得下去〕。
小笨賢 wrote:
「佛陀住世的時候,兇惡的人有佛陀調伏,佛陀涅槃以後,兇惡的人如何去調伏呢?」
釋迦牟尼佛回答:「你問我涅槃以後,惡人如何調伏,應『默擯』置之。」

總覺得學習歷程,好像出現過很多種古文老師?

台上教古文,絕對不會歪出去講別的?
有沒有老師自己的意見、想法、看法?
總覺得沒有

以前年少的時候叛逆,常常會問:
這段古文,能不能這樣(那樣)解釋 ...

有一種老師會回答說,沒這樣的解釋,主要還是剛剛講台上那樣解釋

有一種老師會回答說,歪出去的解釋很多種,各式各樣
但基本上最令大家都信服的解釋是什麼,那是第一要務

『默擯』,擯的是誰?

第一要務,大概是止住自己的情緒波動 ?

然而,就像鏡子一樣

水面平、無波、映照如鏡 ... 的時候

紅皮蘋果來,映照出紅皮蘋果
綠皮西瓜來,一樣映照出綠皮西瓜

一樣的

善人善行而來,一樣映照善人善行
惡人惡趨而來,一樣映照惡人惡趨



那映照的鏡子,確實叫做,默擯
行至水窮處,與人云亦云。〔薪水是零元,還活得下去〕。
水云 wrote:
google 有很多...(恕刪)

原來還有台灣原始佛教協會,
很多人討論過了。
只有我都不知道。

南傳佛教中的菩薩道由原始佛教的依據,主要是根據佛陀的本生故事演變而來的。

菩薩的種種結果就是成佛,佛般涅槃後不會再來了。

無論是佛或是阿羅漢都必須經過多生輪迴的修行,此兩者在未成聖者時,皆是修菩薩行
,菩薩有數種,發願成佛的未來佛有分三種,慧者、信者及精進者菩薩,
慧者菩薩在勤修波羅蜜(parami)四阿僧祗與十萬大劫之後即當成佛,
信者菩薩需要八阿僧祗與十萬大劫之後才能成佛,
精進者菩薩則需要十六阿僧祗與十萬大劫之後才成佛。

無論是佛或是阿羅漢都必須經過多生輪迴的修行,此兩者在未成聖者時,
皆是修菩薩行,菩薩有數種,發願成佛的未來佛有分三種,
慧者、信者及精進者菩薩,慧者菩薩在勤修波羅蜜(parami)
四阿僧祗與十萬大劫之後即當成佛,信者菩薩需要八阿僧祗與十萬大劫之後才能成佛,
精進者菩薩則需要十六阿僧祗與十萬大劫之後才成佛。

發願成為佛弟子的阿羅漢則分為未來上首弟子、未來大弟子及未來普通弟子
,未來上首弟子需要修習波羅蜜長達一阿僧祗與十萬大劫,
未來大弟子則須修習十萬大劫,未來普通弟子則少於十萬大劫。

阿羅漢與佛在解脫生死的方面是平等的,而不是大乘所說的不平等,
但兩者的能力是有差別的。

以上參閱明昆三藏持者大長老的南傳菩薩道。
----------
依照南傳菩薩道的說法,成佛與成阿羅漢同樣是遙不可及的事。
我們所住的太陽系運行成住壞空一次相當於一大劫(約100 億年),
十萬大劫相當於太陽系生滅十萬次,阿僧祗的時間更是難以想像了 ...

還是回到阿含解脫道比較實在,即身觀察,緣自覺知,精進不放逸,
今生可成就初果須陀洹,頂多是七世來回即能成阿羅漢,何需花費十萬大劫 ...
https://www.oba.org.tw/viewtopic.php?t=321

阿彌陀佛。
阿含經的意思,
佛跟羅漢涅槃後就什麼都沒有了,
那念佛可以消業力,
是佛在世才有用嗎?
還是佛的福報,
涅槃後還繼續留存?
阿彌陀佛。

min9821 wrote:
阿含經的意思,
佛跟羅漢涅槃後就什麼都沒有了,
那念佛可以消業力,
是佛在世才有用嗎?
還是佛的福報,
涅槃後還繼續留存?
阿彌陀佛。

我習慣現代人的詞語,叫做「影響力」

無論,悉達多,成佛

留下的是,身教或言教

那都是「影響力」,或者說成以前的文字,佛的福報

「影響力」(福報)就是那麼大、那麼淵遠流長
「影響力」(福報)就是"只有"那麼大、"只有"那麼短暫
行至水窮處,與人云亦云。〔薪水是零元,還活得下去〕。
水云 wrote:
我習慣現代人的詞語,叫做「影響力」
無論,悉達多,成佛
留下的是,身教或言教
那都是「影響力」,或者說成以前的文字,佛的福報
「影響力」(福報)就是那麼大、那麼淵遠流長
「影響力」(福報)就是"只有"那麼大、"只有"那麼短暫

影響力能消業力,
是這樣嗎?

對了,
阿含經裡面不知道有沒有提到阿逸多上升兜率內院的說法?
那時的阿逸多還沒證任何一果羅漢嗎?

看了一早上,
涅槃也是佛說,
菩薩也是佛說,
佛也是佛說,
想涅槃可以,
想成阿羅漢可以,
想成菩薩也可以,
想成佛也可以。
阿彌陀佛。
  • 1170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170)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