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2戰時的科技有很大一部分來自德國,日本2戰打戰只有一個策略,"不投降,不怕死!",這也是為啥老美要賞2顆原子彈的主要原因.人家德國還有自知之明,自行暗殺希特勒46次可惜都沒成功,不然歐戰老早就結束了.
kenyeh99 wrote:+1以前教科書都說日...(恕刪) 那到不是,日本是存心要亡華沒錯,只是其資源得不到補給,禁運措施就是美國要逼迫日本停手的最有效手段日本逼不得已才發動珍珠港事變,希望拔掉這個美國在太平洋的海軍樞紐,事實上,就算日本不打珍珠港美國一樣會參戰,日本只是加速這個過程他國策原本就是要佔領整個中國,並不是關東軍的決策,關東軍是安逸太久了跟中國交戰經驗讓他認為自己是金裝,直到蘇聯一巴掌把它的的面紅耳赤,原來我只算綠裝的覺悟.知道跟蘇聯差距,轉而專心打中國而不動蘇聯腦袋日本當時之所以無法全力對中國展開,也是國際情勢問題,德國跟蘇聯沒有全力上手,甚至日俄諾坎門戰後還簽了德蘇互不侵犯條約,關東軍必須要提防蘇聯,至於美國更是三不五十就要日本從中國佔領區滾蛋,關東軍直到歐陸戰區白熱化與跟美國撕破臉才能放手壓著中國打所以日本的問題還是出在資源,鋼鐵原料不足,卻必須要有海軍維持南洋來的資源,要是沒有海軍,不打通東南,連關東軍都動不了,所以他的鋼鐵幾乎投資在海軍上頭;要是投資在陸軍上,全國三半月內就要回到砍柴升火大家騎馬的狀況,這不是開玩笑的,光日本國內一九三十年一年,全國含中國佔領區生產石油只有六十九萬噸,但是最低壓制限額要是實施每年還要兩百五十萬噸(包含國內民用喔),一年缺少一百八十萬噸燃油需要從國外輸入,雞生蛋,蛋生雞,鋼鐵換戰艦,戰艦搶石油,就這樣一路給他擴張下去是日本打算這樣就能明白日本不是假如怎樣假如怎樣的問題,日本是根本沒有能耐全面應付中國戰場,因為他不拓展南洋以戰養戰,連中國這塊骨頭都要吐出去;他是越玩越大,玩到自己都知道收拾不了
kenyeh99 wrote:拍謝,美國禁運日本前...(恕刪) 是的,日本侵華1931年 ,日本發動九一八事變後侵占了中國東北 。此後,日本又陸續在華北、上海等地挑起軍事事變,中國政府當時採取妥協的政策避免衝突擴大。 1937年7月7日,日軍在北平附近挑起盧溝橋事變 ,中日戰爭隨即全面爆發。而日本的鋼鐵與石油匱乏,是更早的事情,所以日本之所以後來放手開幹,一方面是軍備要投資在海軍,關東軍獲得的給養不足,一方面是還沒跟英美法蘇撕破臉,我剛舉的一年缺少一百八十萬噸燃油的是一九三零年,事實上那還是日本統計含民用都壓到最低限額,日本沒有一年不缺少燃油,所以他們的對中國的開戰決心,是一點一滴測試歐美底限;軍備沒起來,海軍沒建成,提早讓美國翻臉,那他們真的會去砍柴至於關東軍拿下東三省後還自己挑起了諾坎門被蘇聯打的魂不附體,其實也是為了解決蘇聯威脅,有這威脅在,他們也不能全力打中國
kenyeh99 wrote:德國最大的失敗就是外...(恕刪) 俾斯麥同時也是很有戰略眼光的外交家他很清楚普魯是要統一德國最大的障礙和對手便是法國因為法國從拿破崙時代外交策略就是干涉德國內政,將勢力深入德國境內培植親法勢力公國使之相互對立以此來獲得法國最大利益所以德國要完成統一,必須要徹底打垮法國,將其勢力驅逐出大德意志地區俾斯麥外交政策的主旨便是孤立法國,使之不能擺脫普法戰爭以前的孤立狀態。為了進入孤立並削弱法國,俾斯麥還倡議德、奧、俄三國皇帝建立同盟的關係。甚至刻意與英國交好,避免觸及英國利益,希望英國在與法國開戰時英國保持中立態勢,從而最終打敗法皇拿破崙三世。而法國在敗給統一後的德國後,割讓亞爾薩斯和洛林的恥辱,加上將中歐與西歐強國地位被德國取代,歐洲均勢由新興的超級強國德國所打破,法國國內不忘雪恥的聲音和運動不斷,但國家總體實力已無法勝過德國,所以走向與歐洲頭號強國英國和解並結盟以對抗德國的道路,而英國方面因為德國獨霸歐洲大陸並開始威脅到自己的地位,基于對如旭日初昇般的德國感到忌憚而放棄孤立主義於1900年代初期和法國捐棄前嫌走到了一起。
Navy Seals wrote:要不是當時山本五十六...(恕刪) 我不認為山本五十六打珍珠港是耍笨!!他的頭腦比誰都還要清楚.就是日本要和美軍開打必定輸!再不得不開打的情況下.先拔掉美國太平洋艦隊這個利牙,日本才有南進的機會!再偷襲珍珠港的同時.聯合艦隊馬上就南下.他花了不到六個月所建立的戰果,美國花了三年多才打到日本本土
德國事實上 德國研發原子彈的進度比美國早可是~後來被攔截~情報全部曝光光看坦克 潛水艇 飛機幾乎就打的歐美國家撐不下去只是後來潛水艇戰略被整個攻破才一蹶不振~不過說起來 美國真的是二戰的關鍵角色德國跟日本都是輸在美國的手上也難怪美國在之後掌握了老大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