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4

妳贊成蓋蘇花"高速"公路嗎?一條安全不坍方的路.

看到這新聞,真是太誇張了:


本來政府就又責任,建造一條安全不坍方的路給人民使用,
但是,以10月21日當天來講,
花蓮官方不用在蘇花入口管制交通,以天候不佳,危及行車、人員安全,用公權力強制管制
車輛、腳踏車進入蘇花公路。
後來還是有管制,但是太晚了,使得有車輛人員失蹤,包括小美的父親(郭小美加油).

花蓮縣政府呀!你們早點掌握資訊,早點交通管制,把車輛擋在入口處就好,就不會有人死啦!
蘇花是歸花蓮縣政府管的嗎?一頭封閉了那另外一頭呢?
unimmi wrote:
看到這新聞,真是太誇...(恕刪)
一堆嘴巴上說做工程的, 我看乾脆用嘴巴去蓋公路算了...
有多少碎石層是要花很多時間做鑽探的, 用那種工法也不會只有一種.
這些資料你我也不會有所以我也沒資格批評到底安不安全..

不管是蘇花公路, 蘇花高, 蘇花改 , 只要能給花蓮人一條安全的路是最重要的..
Luke Chen wrote:
蘇花是歸花蓮縣政府管...(恕刪)

還不簡單?
當然就是跨縣市協調啦~!
別讓任何人告訴你,你不能做什麼。 即使是我也一樣。 如果你有夢想,你就要去捍衛。 你想要什麼,就要努

calvin62 wrote:
一堆嘴巴上說做工程的, 我看乾脆用嘴巴去蓋公路算了...

有多少碎石層是要花很多時間做鑽探的, 用那種工法也不會只有一種.

這些資料你我也不會有所以我也沒資格批評到底安不安全..



不管是蘇花公路, 蘇花高, 蘇花改 , 只要能給花蓮人一條安全的路是最重要的..




同意~~~一個工程 像這種這麼長的隧道 會通過 很多地質

"事前" 探勘 和收集資料~要先做足工夫~不是今天要說做 明天就開工

事前要做的事一大堆~才能決的 要不要做 怎麼做 萬一碰到問題該怎麼解決!!

感覺現在好像 被罵了 工程馬上就要做了!!

再不做 又要被罵囉!!

最主要政府又沒有建立偵測預警系統,全憑人力巡邏肉眼判斷,當時又還沒發佈颱風警報,根本沒有封閉的準則。真要直接封閉的話,那些中國旅遊團還有砂石車業者難道不會抗議嗎?
很好玩嗎? wrote:
還不簡單?當然就是跨...(恕刪)
Luke Chen wrote:
最主要政府又沒有建立...(恕刪)

現今的氣候跟以前不一樣,常常在一兩天之內就會降下在過去要一個月才下的完的雨量。
影響的地層深度也遠超過過去的監測範圍,否則國道三號就不會毫無預警的就整個埋掉了。
台灣在91年就已經有全台海拔一千公尺以下山坡地的地質資料,也知道哪幾處有可能發生岩體滑動。
但是像小林村這麼大規模的山崩,仍然是過去的資料無發預測的。
除非探鑽深入地層做監測,否則光從表土層來預測已經是不可能的了。
政府地質監測單位也說過,目前所有地質監測及防災工程都只能治標不治本。
唯一能夠根治的方式就是將民眾全數從這些危險地區撤出。

目前也只有日本真正做到全國國土監測,而日本還是一個國土開發面積只有30%的國家。
這也是為什麼很多國家在做開發時會盡可能縮小開發面積,並限制都市範圍。
台灣能夠開發的國土只有20%不到,但目前實際開發面積遠遠超過這個比例。

個人有整理一篇統合NHK以及公視相關影片的文章,有興趣可以看看。
至少比那些單純打嘴砲的政論性節目有參考價值多了。
別讓任何人告訴你,你不能做什麼。 即使是我也一樣。 如果你有夢想,你就要去捍衛。 你想要什麼,就要努

Luke Chen wrote:
當時又還沒發佈颱風警報,根本沒有封閉的準則


土石流不是看颱風!主要是根據雨量累積數據。

雨量到某一個程度之後,任何土木工程恐怕都是失效。

土壤含水量是否到飽和跟雨量監視系統有密切關連

很好玩嗎? wrote:
現今的氣候跟以前不一...(恕刪)


小弟覺得
西半部尚有很多平原土地可供開發
與其花那麼多錢去蓋一條路
為什麼不考量把東部人全遷來西半部
一來降低人口外移工作
二來大多數產業都在西部就業機會也高多
三來空屋率應該會大幅下降吧
當最後一條河被污染了、最後一顆樹被砍了、最後一條魚被捕了,人類才會發現金錢原來是不能充饑的/克里族印第安人預言

nickhus wrote:
小弟覺得西半部尚有很...(恕刪)

平原也不是整塊都能夠拿來開發的,西部都市土地的部份還有一定的容量。
但是佔大多數的鄉村地區其實並不樂見其都市化。
台灣的都市土地其實都還能夠做更有效率的利用。
別讓任何人告訴你,你不能做什麼。 即使是我也一樣。 如果你有夢想,你就要去捍衛。 你想要什麼,就要努
  • 114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14)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