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0225 wrote:台灣的消費好像也慢慢...(恕刪) 現在的資訊太發達了手機出的速度很快且相關的數據一下子就傳開來蘋果手機除了那顆SOC用最新的TSMC製程製造之外其他都不一定領先然後與PC一樣的狀況出現了對絕大多數人來說手機的功能都用不到一半的那不是每年換甚至好幾年才換的狀況越來越明顯蘋果實在賣得太貴拿太多的利潤其品牌溢價其實在沒有新的壁壘之下買單的人減少很正常的過去幾年蘋果都等競爭對手出新東西然後蘋果出一樣但更完善的能力也越來越體現不出來加上蘋果畢竟就是個封閉的系統生態看似強大但相對開放系統就是差不多4倍差其PC系列其實跟手機操作改得幾乎一樣來減少品牌愛好者學習門檻但PC賣得遠沒有手機那樣市場占有率高ARM架構真跑大多數PC的東西其實沒有優勢的(不是跑分高就真的比較快)蘋果PC對好用的來說還是那些圖片和影像的需求者(這一塊就真的有差)但如果玩遊戲用蘋果電腦那就呵呵對我而言我現在看蘋果有點類似我1980年代到2000年左右看SONY現在的蘋果比當時的SONY略強大但沒強太多都是同樣搞自己的封閉生態但類似的問題是增長基本也沒了蘋果不造車那這一塊的營收除了車機之外基本沒了而這一塊別說中國廠商GOOGLE也不是吃素的特斯拉自己也有自己的AI這一塊蘋果根本就更落後AR和VR這一塊這麼多年就是距離實際能用等不到啊(連中國的廠商都賠很大)是很賺錢但除了回購自己的股票保持股價之外要投資也不知道有那些比較適合的如果本業也開始慢慢被追上來那下一個可能的出路在哪?但手上有錢就表示如果有新的東西能通過併購翻身這是不能小看的
qweasdzxc123456 wrote:這些大概4~5天就咬...(恕刪) 小玉西瓜移入土層後長得真快~https://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2405/mobile01-09cd5e83cefed5c027cd3680b8572091.jpg" />
Lucid 執行長親自揭密,Lucid Air 電池為何能擁有超長續航當特斯拉推純電車的時候美國大概有約30家同時新創的電動車廠活到現在的可能一隻手掌數得出來Lucid是其中的一家(在台灣可能只知道特斯拉)這家以整個體驗來說可能跟中國品牌約35萬RMB差不多但售價要高一倍可這家也是有自己獨特的技術的(比中國還強)Lucid 的永磁同步馬達與逆變器、差速器、傳動系統整合,形成超高壓 900V 動力單元這個是裡面的一段但外行就這樣看過了這家厲害在同樣能力的電機其尺寸比其他家要小所以同樣尺寸的車可以塞更多的電池來提高續行內部空間也可以因此設計出讓人坐裡面更舒適(通常電池會提高坐的高度而這家可以跟汽油車差不多)所以現在歐洲超跑要電動化選的電機基本也是用這家的別以為中國電動車技術比美國強美國厲害的技術還是很厲害的然後這家拿到沙烏地主權基金的投資我看了裡面的要求之一是要去沙烏地設廠事實上中東資本投資中國廠也幾乎都有同樣要求但是當地條件是否可行會卡住但實際拿到多少錢是跟投資協議內的進度有關沒實際去投資設廠那肯定有部分資金(甚至很大的比例)是拿不到的看似與中國交好的中東國家其實是廣泛布局的即使是電動車也不是只選中國有美國的也會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