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由內容物的分析狀況,可以看出到底是在哪個環節出了問題。
狀況一:充填(前)時即有異物,在瓶身無破損的情況下,氣體不會消失。
(理論上倒出來的汽水會有氣泡,因為進去的汽水中含有二氧化碳,可是根據樓主的敘述,倒出的汽水是沒有氣體的)
狀況二:充填(前)時即有異物,瓶身在生產或運送過程中破損,所以瓶中液體不含氣體。
(若是兩項原因同時前後發生,理論上在運送過程中內裝液體會滲漏,通路運送與上架人員與消費者都會發現重量與外觀有異)
狀況三:充填前後沒有異物,充填過程將異物打入,但包裝或運送過程中無破損。
(這樣就會有可能造成異物入侵,但是打開瓶子還是有氣體)
狀況四:充填前後沒有異物,充填過程也正常,但運送過程中有破損。
(異物入侵之後,打開瓶子也沒有氣體,此時責任已經不在製造商,可是通路運送與上架人員與消費者都會發現重量與外觀有異)
狀況五:充填、包裝、運送都沒有問題,人為造成非密閉狀態後,久置產生異物進入。
(基本上開放的環境什麼狀況都會發生)
從樓主的提供的液體照片已經沒有氣體的情況來看,原始瓶身的密閉狀態決定了是否應該由製造商負責,可是樓主並沒有在第一時間交與相關單位來檢驗。
從液體中殘留的碳酸濃度、細菌真菌種類數量等,都可以對照出其暴露於空氣中的時間長短,這樣就可以釐清到底是哪個環節出了問題。
依我看來,不是各家媒體不願意踢爆,而是東森記者自爆了,所以其他媒體都沒有跟進,
東森在未經科學標準的求證就以新聞撥出,可能是清明大家休假沒新聞就衝看看獨家吧,撥出之後可能想找原廠一起到樓主那搓圓仔湯搞河蟹卻破局
加上維大力也不是多大的廠商,一年到頭也看不到幾次廣告,哪有可能用廣告業績壓電視台,電視台要爆料搶收視都來不及了,賺到收視的廣告費可能都超過維大力可以給的廣告錢
要是電視頻道都這麼好河蟹,當時麥噹噹薯條就不會死得那麼慘了...

對不起,我真的太認真了,對50樓以上的文章總是特別好奇

肛曆元年建國日,暨停權紀念日,同西元2009年11月20日。
所謂和平,就是我的菊花比你的還大朵。 停權數;3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