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竟消費者是被動的,當整個台灣流行音樂市場都是千篇一律的東西,消費者根本沒有選擇的機會,更何況是剛接觸音樂的年輕人,他們只能被迫接受同一類型的音樂,隨著歲月增長,他們對音樂的認知就會慢慢定型,接受度也越來越狹窄
事實上像蔡依X甚至黑X會之類的音樂確實有其存在的價值,放眼望去即便像歐美或日本這樣多元的唱片市場也存在著類似的音樂,這些音樂具有啟蒙的功能,因此他們必須淺顯易懂,朗朗上口;只是過了啟蒙期,台灣的唱片市場可以提供的東西實在太少了
也就是說,由於唱片公司長年的不長進,換來的代價就是台灣人普遍音樂素養的低落,然後他們再來接掌唱片事業,如此惡性循環著
要突破的話還是得由唱片公司做起
事實上台灣不是沒有人才,只是到了這個田地,要突破的難度可能媲美國父革命,很期待有財力又對音樂有期許的人(或企業)登高一呼站出來挑戰這個市場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