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

降低大學學歷門檻,對國家及個人的影響

悲酥清風 wrote:
我猜你不是在科技業吧...(恕刪)

真是人上有人,天外有天~ 不過工程師有時候也比技術員來得累多了,因為要一直動腦,有時候加班到很晚~
protossblog wrote:

一般來說,唸公立大學的學生,大都屬於中產階級或以上的家庭
但他們卻享有最多的補貼
而中低收入戶的子弟因為大都唸私立學校,而享受不到補貼
這反而是一種劫貧濟富

(恕刪)


上面這段話不合理。念什麼學校是看個人用功的程度吧?何時跟家庭環境有關了?
七八年級我不知道,最起碼在六年級生中,大部分還是要經過聯考的測試的。
聯考還有分你是中產階級還是中低收入戶在分學校嗎?

可以檢討現有的聯招制度合不合適,會不會讓家庭環境好的更容易上好學校
但是說中低收入戶子女大多念私立學校,這是哪門子的邏輯?

還有,研究所學歷也不再是保障了。
因為大學好考,所以有蠻多很混的學生在混四年後,想說考個研究所來檔一下。
現在一堆學校(甚至是招生招不滿的大學)還不是有開一堆研究所?
這些碩士經得起職場考驗嗎?

我最受不了拿著研究所的學歷來應徵,結果一問什麼都不會...翻開學歷,原來大學是用混的...
起碼我認識的 HR中,很多都會再過濾一次大學學歷。
就算你是台清交成的碩士,大學隨便混的,也不一定保證錄取。

簡單的講,出來混,就是要還的。

學生的工作是什麼?就是好好唸書,考上好學校。
家庭環境越差,就要越努力,考上國立大學,這樣才能幫家裏省錢!

這兩句話是以前念高中時候老師最常講的話,這才是重點。

努力唸書,考上好學校,這就對了。
講真的,如果拼命唸書,考上國立大學又省錢,學歷又漂亮,怕什麼沒工作?!?!
悲酥清風 wrote:
我猜你不是在科技業吧...(恕刪)


我想您是誤解我的意思了
我那是以一般新人底薪來算的
不知道哪有底薪不加班就能領四萬多的OP
那請告知我~
我會馬上辭掉工程師這個職位
不用被on call又不用幹到死去活來
每天準時上下班~有事叫工程師來就好了
這麼好賺
麻煩跟我介紹一下吧
拜託您了

賺錢是看能力還有運氣,讀不讀書也許有關,但是跟能不能賺大錢也沒關係
我堂弟高職畢業已經當老闆了,月入數十萬,我大學畢業一個月還在領四萬多死薪水...
以上您講的,我很同意,那也是事實
我也有朋友國小畢業家裡就幫他開早餐店,也是月入好幾十萬阿
王永慶也是國小畢業阿~那誰又賺的比他還多
但事情不是這樣子拿來比較的
小弟的論點只是說~學歷或許不是那麼的重要但確又不是不重要~
這個社會就是這樣~以一個社會新鮮人~誰又不是先看學歷呢??
不然工作打開求職網站,為什麼又要設學歷這個門檻呢??

不可否認的,我能當工程師是因為我有這個學歷
今天如果我只是個高中職畢業生
我想我連面試的機會都沒有,社會就是這麼現實
mhz2004 wrote:
上面這段話不合理。念...(恕刪)

很合理吧
有錢人可以去補習
家教
念貴族學校
買一堆參考書...
住的地方有冷氣..好的環境

沒錢的啥都沒
並不是每個人都住台北市的..那些住深山的怎辦...或是比較偏僻的
不是一句話...比用功可以說過去的

還有我個人以為學歷沒有貶值問題
"人"本身才有
一個人大概活70歲
都是不斷努力奮鬥的生活

只有自己鬼混讓自己貶值
學歷那種東西只是人生的一點東西罷了...
lee884309 wrote:
小弟有幸跟不幸的有機...(恕刪)


大大您說到一個問題的重點了
"大家都是大學生跟大家都是小學生好像沒什麼差吧!"←這句話真的是再同意不過
但是問題就在於
當大家都是大學生的時候,卻突然來個小學生 那還會沒什麼差嗎???

有經驗當然要是我的話~我也是會先是看經驗,但若沒經驗呢??要看什麼???

現在高學歷真的已經是個變向的趨勢了
且教育體制卻又不盡完善
所以造成平均素質的大大下降
但對於一個社會新鮮人要有好工作,且沒背景也沒能力自己當老闆的話
至少不能讓自己的學歷還達不到社會一般的水平


mhz2004 wrote:
上面這段話不合理。念什麼學校是看個人用功的程度吧?何時跟家庭環境有關了?
七八年級我不知道,最起碼在六年級生中,大部分還是要經過聯考的測試的。
聯考還有分你是中產階級還是中低收入戶在分學校嗎?
...(恕刪)

中低收入的家庭,小孩可能要幫忙負擔一部份的家計,而念書的時間較少
此外,收入較高的家庭也可以讓小孩去補習
還有,社經地位較高的父母對小孩的教育也有一定的幫助
(比如說會指導小孩課業,或是對小孩的學習狀況較注意等等…)
當然,這些只是推論
不過事實上,現狀也跟推論相差不遠呀
之前台大校長不是才說,台大的清寒獎學金根本沒幾個人申請呀

mhz2004 wrote:
還有,研究所學歷也不再是保障了。
因為大學好考,所以有蠻多很混的學生在混四年後,想說考個研究所來檔一下。
現在一堆學校(甚至是招生招不滿的大學)還不是有開一堆研究所?
這些碩士經得起職場考驗嗎?
...(恕刪)

你說這些我同意呀
重點是,念這個研究所有沒有意義,經不經的起職場考驗
這應該是這個學生自己要去判斷及承擔後果的呀
而不是由某個高高在上的人或團體去「為他們好」「代他們做決定」

資質較差,或是較不用功的學生念私立學校,他們的父母也同樣納稅,卻沒享用到補貼
已經是被不公平對待了
如今,連他們要上"後段大學"的權利也要被侵犯(他們可是要自己負擔全額學費的喲)

這…應該不能算是公平正義吧?
升學之路變得順暢
小弟首先想到的就是
這嘉惠了(想要)從事學校教職的工作者
涉嫌圖利特定對象.....

當小弟在念大學的時候
有許多同學都相約去修教育學程
後來他們也有不少人都去完成教育實習
還記得當時宣傳教育學程課程的海報上面寫著
目前還有許多教師的缺額
不過,實際上並非如此
即使是在大學,也有很多老師都是死撐著也要當兼任教師
只為了要等待學校出現專任教師的缺額
更別提那些國小國中的情況了
許多人都期待著正職教師能提早退休或是改行甚至死亡
否則根本就沒有辦法卡位阿
教師的缺額就是那麼稀少
已經佔到位置的人,難道會肯把機會讓給別人?
既然無法叫他們把位置讓出來,那很想佔缺的人又該怎麼辦呢?
讓學校招收更多學生,這不就表示學校會需要更多教師嗎!
這件事首先就滿足了教師的就業市場需求
然後才提供學生受教育的機會
至於學校會需要招收更多學生的情況
當然就只有:選擇科系變多、入學門檻降低

好好的學校
被人叫成學店
並不是毫無道理的唷
今年發生的假考部隊不就反映了這種情況嗎

義務國民教育的延長
保障了教師缺額不至於呈現快速縮減的狀況
國中可以更輕易的升上高中
這表示國中教師與高中教師的數目不至於相差太多
也就是說
從國小到國中到高中,教師數目不會急遽縮減,影響就業機會
0分也能上大學,這同樣反映了大學教師的名額受到保障

protossblog wrote:
資質較差,或是較不用功的學生念私立學校,他們的父母也同樣納稅,卻沒享用到補貼
已經是被不公平對待了
如今,連他們要上"後段大學"的權利也要被侵犯(他們可是要自己負擔全額學費的喲)

這…應該不能算是公平正義吧?...(恕刪)


在經濟不景氣的情況之下
無法期待須要受教育的人數變多(少子化)
眾所皆知的是
平均每對夫妻如果都只生下兩個小孩的話
那麼未來的人口只會越來越少,不會持平
那麼當平均每對夫妻生小孩的意願只限於一個...最多兩個的時候
台灣的人口數目就會...........
在這種現實的人數壓力下
只能把教育的項目極盡所能的切細,並且廣開教育之門
美其名為教育多元化
其實用意是讓所有的魚兒全部入網

原本一門學問只需一名教師
可是當這門學問被細分成十門課程的時候
教師的需求數目就多出九名
這多出來的九名教師,全部都有學生可以教唷!
於是
受教育對於貧窮人家而言就變成一種可怕的負擔
以往只要九年的教育費用
後來變成十二年的教育費用
大學入學門檻降到最低
這表示已經偷偷讓人需要負擔十六年的教育費用
巧合的是:大學升研究所、研究所升博士班...也越來越容易了
糟糕的是
越是高等教育
所需要的學雜費就更多
因此實際增加的教育費用遠遠不只這個數目
那些正常教育期間的補習費用...
以及學習其他專長的補習費用...
這些都是可以預見的負擔
就因為有這麼多這麼多的負擔
所以確實是不用期待會有更多的小孩出生......


偏偏有好的資源的學生更能夠專心學習
而不需要去擔心學習之外的事情,例如打工賺學雜費
那些沒有好的資源去學習的學生
免不了就要去操煩一些學習之外的事情...而且他們也感覺不到教育的好處,只知道那會多花錢
兩相比較之下
前者有比較好的成績是可以預期的
升學都是看誰的成績高而不是看誰家收入低
獎學金都是看誰的成績高而不是看誰刻苦讀書
於是前者可以進入好的學校、國立的學校
享受政府更多的補助、拿到更多的獎金
後者則進入比較差的學校、私立的學校
花費更多的學費、只能期待自己符合清寒獎學金的資格
補助
往往都補到不需要補助的對象身上
真正需要補助的對象反而沒有受到補助

叫做不公不義
翱翔肥胖體 wrote:
升學之路變得順暢
小弟首先想到的就是
這嘉惠了(想要)從事學校教職的工作者
涉嫌圖利特定對象.....
...(恕刪)

照你的邏輯
那政府可以不准你看電影嗎?
你看電影之路變得順暢
嘉惠了電影院業者和電影明星
涉嫌圖利特定對象

是這樣嗎?

價格是由供需決定的
只要這三者(供給、需求、價格)有任何一項受到強制力管束
市場機制的調節就無法生效

現今流浪教師的問題,是因為大多數的國小國中高中都是國營企業
教師的價格和需求,都牢牢掌握在政府手中
如果學校是民間企業的話
教師供過於求,價格自然下跌(價格:薪資、福利)
價格下跌,就降低了人們想當教師的誘因
就不會有這麼多人搶破了頭想當教師

話題拉回來
交易要成立,必須買賣雙方都同意才行
今天分數低的學生及其家長
認為好歹念個大學,拿個學位
即使是後段大學,即使要花不少錢
他們仍願意負擔這個成本,因為他們認為這對他們自己是有利的
(應該沒有人要花錢去做對自己不利的事吧?或許有人會說這對他們來說是不利的!他們都被學校騙了。但是為什麼不讓他們自己去判斷,而要勞駕像萬人考大學那些義士們來「替他們作決定」?為什麼他們斷定他們的意見「一定是對的」?憑什麼?)
應該不需要其它不相干的人替他們判斷「是不是浪費錢」吧?


翱翔肥胖體 wrote:
補助
往往都補到不需要補助的對象身上
真正需要補助的對象反而沒有受到補助

叫做不公不義

這段話我完全同意。



  • 5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