敗家怪醫 wrote:
以我所知,目前本地的診療方式還是精神科醫師轉介個案給心理師(諮商師),進行個案管理諮商與治療,比較大的院所或是精神科專科醫院都會有心理師的設置,但是實在是僧多粥少供不應求。
心理師的執照近幾年才開放,諮商被限定要有執照才能收費,所以這幾年心理師還是在院所體系裡面,不太可能出來,醫院裡面太缺了。
我相當認同心理師在治療中扮演的角色,但是心理師的時間非常難排,一個病人一小時,還要加上追蹤、團體治療,服務量完全趕不上診間的需求,大部分的醫師只好選擇藥物。在心理師缺額補滿以前,很難過的說,也只能這樣。
你說的沒錯,真的是相當缺人
就如你所說,心理師大多還是在醫療體系中,要獨立執業的真的很少
我雖然唸過些心理諮商課程,但是並非心理諮商專業
所以對他們的整個服務的體系並不完全了解
但是我也僅能從我過去修課中所學,講些基本的觀念
過去心理學在台灣還是個很冷門的學系和課程
但近幾年大家好像發現了這個潛在市場
心理所的報考人數已經比前幾年增加了一倍呢,只是仍然不太足夠吧
臨床心理師和諮商師拿執照的要求真的蠻嚴格的
短時間內應該還是很難補足國內的需要吧
fyu找了台北市立療養院來幫助他處理問題,我覺得是找到不錯的對象
就我了解,那邊真的有比較充足的資源,以前修課時,老師還帶我們去參觀了解
最後,還是建議各位網友
任何一份測驗都沒有辦法說他是百分之百準確
除了神棍和一個我不知道有沒有的神明以外
沒有任何專業心理人員會告訴你他設計的測驗百分之百正確
所有結果都是需要有完整的分析後才能夠得到一個可能的結論
不要因為看了彷間一般的心理測驗的書,就以為測驗都是這樣直接就有了答案
所以不管你在這樣的心理測驗得到幾分,都不能真的決定你是否有憂鬱症
這些都只是專業人員的參考依據的來源之一
如果真的覺得自己得分過高,很困惑的話.建議去找比較專業的諮詢機構,如張老師
不要因為這樣的幾個阿拉伯數字,就把自己貼標籤,或把別人貼上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