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

相對論為何能武斷的說光速不變,會變的是時間

首先你要知道心經裡面提過這個世界就是一個顛倒的世界,其實如果有機會能夠理解,就會知道那句話真的有深意啊~

至於時間,在地球或者在太陽系裡面是有時間這個參數的,但是因為人類其實沒有去過太陽系以外的宇宙,因此有一些在我們看來很基礎很基本的設定,其實在太陽系之外很可能是不存在的!!

時間就是一個最好的闡釋,現在我們活在一個線性的時間上面,我們以為現在過去未來是按照順序出現的!!但是事情真的是這樣嗎?特別是在太陽系之外,有沒有一種可能性,時間在太陽系之外是不存在的。時間本身就是一種幻象,現在過去未來同時存在,這些理論在很多宗教裡面都有提到,只是為了適應地球人的生活習慣,有些東西都被認為是一種理論或者精神狀態,但是如果佛經講的就是真實世界呢?在直白一點,如果法界才是真實存在的世界,而我們這個世界只是幻影或者投射的影子呢?那麼回過頭來看這一句話 :

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

就會覺得佛經一直都很直白,講得很直接,只是人們不願意相信而已!所以說這就是為什麼顛倒世界的觀點有其意義,現在我們覺得合理的東西如果都是反過來的呢?我覺得這是很有可能的!所以我想分享到這邊也很足夠了,能懂的人一聽就會懂,不能懂得我們也沒辦法^^
宇宙中有近乎無窮的星星,地球在其中就像沙子一樣的渺小,而我們則是比沙子還要更渺小的多~
KCLin0423 wrote:
談到這個,我個人是這...(恕刪)

不錯喔~你的思考力很豐富,這是一個對的方向~
但是你使用的是原子,如果你能夠把原子換成意識會更接近事情的真相,時間其實是相對的,完全看A意識的觀察和運動方式,相對的B意識的觀察運動方式相對於A也不會相同!!

如果再加上C就更刺激了,所以這樣子就很容易解釋時間的不固定性,在古老諺語故事裡面也有提過龍宮一日人間可能以經過上百年,這就是因為兩地所處的維度不同,或者說兩地的振動頻率不一樣,所以生活在不同頻率區間裡面的人的時間流逝也當然就不會一樣~

所以這跟兩個意識有甚麼關係,有甚麼東西是在任何維度裡面都會有的東西?我覺得很可能就是原子~
如果有某些振動頻率或者觀察的方式差異是發生在原子層面的事情,那麼我們就比較能夠理解,為什麼時間流速會有所不同~
宇宙中有近乎無窮的星星,地球在其中就像沙子一樣的渺小,而我們則是比沙子還要更渺小的多~
奇異博士的時空裂縫突破時間的距離限制劃破空間
一個Move進去裂縫距離甚至不到一秒


樂觀樂觀 wrote:
光速就是不能動,反而時間可以動呢


實驗做出來就是光速不變

不過這個時間的定義真的很難
可能要問大物理學家,或是大哲學家了
時空裂縫的兩端空間在同個次元、維度嗎?
同個時間一秒抵達不同次元、維度的同個時間?
兩端若是不同次元、維度,同個時間距離連結兩端?
我的問題是錯的,我想知道我們的科學怎麼解釋而已

樂觀樂觀 wrote:

日常生活的經驗,對於時間可以改變這點,確實很難以去理解




不過時間流速不均的科學原理與應用卻已經深刻影響每個人....

除非你不用GPS

GPS完成部署

節錄部分文字
"根據愛因斯坦的狹義相對論,移動速度越快的物體,時間過得越慢;而廣義相對論又指出重力越小的地方,時間越快。GPS衛星的飛行速度約每秒四公里,每天會比地面慢7.2微秒;另一方面,它的軌道在兩萬公里的高空,重力效應會使它的時間每天比地面快45.9微秒。因此GPS衛星上的原子鐘時間每天會比地面快約38微秒,地面的導航設備必須將這誤差納入考量,才能計算出正確的位置。"
早期古典物理認為宇宙的時間是絕對公平,對任何人而言一秒鐘就是一秒鐘,而光速會隨不同飛船的相對速度而不同

但實驗做出來的結果卻測到相同的光速,後來經過多次的實驗,例如發展出GPS等等,證明時間才是相對的,而光速永遠不變

所以由實驗結果,認定光速是那個絕對不變的量,反而時間會有相對性的變化
例如兩艘A、B飛船各自以0.9倍光速相向而行,以古典物理的觀點,A飛船會認為B飛船以1.8倍光速直奔而來

但根據相對論,須使用勞侖茲轉換公式得到兩艘飛船互看彼此的相對速度是0.99倍光速,也就是光速是終極固定量,絕對不可超越,反而時間是一個相對量,兩艘飛船會覺得彼此的時間變慢了
至於為何光速才是那個「絕對不變的量」,根據馬克士威方程式,解出電磁波的波速是恆定的,與交通工具無關,且不需介質,所以光在高速交通工具上並不能像聲波那樣隨著空氣分子“搭車”而得到速度加成,反而是交通工具上的時空自動調整為使光速恆定為c

那如果繼續追問為何交通工具上的時空會自動調整一秒鐘的定義來維持使光速恆為c,這就連ai都沒辦法解答了,只能說是宇宙的奧妙了
從高維度時空和意識哲學的角度來看,光速和時空本身可以被視為三維世界的限制,而這些限制對意識和生物的生存有重要的意義。以下是這一觀點的深入分析:

1. 光速與時空作為三維限制的意義
光速作為極限的功能:在三維時空中,光速是訊息傳播的上限。這個限制創造了因果律的結構,使事件以連貫的因果鏈呈現,而不是混亂的瞬間互相影響。這種結構有助於意識感知因果關係,並透過這認知指導行為。
時空的流動性:時間在三維世界中被感知為線性的「過去-現在-未來」結構,這種流動性為生物體提供了理解變化、預測未來和回顧經驗的框架,有助於生物生存和適應環境。
2. 高維度結構的投影與意識的認知
高維時空與三維投影:
高維時空可能包含更多複雜的動態關係,例如多維因果網絡或機率性時間流。
光速和三維時間線性的限制,可能是高維動態在低維空間的簡化投影。這種投影對生命的演化和適應性有特殊價值,因為它為複雜的高維度現象提供了可操作的簡化框架。
意識對因果律的認知:
意識透過三維限制條件下的因果律,逐步形成對環境的理解。
這種認知模式可能是生物體在複雜高維結構中的適應性演化結果,即透過三維簡化的規則來理解更高維度中的複雜性。
3. 限制如何利於生物生存
簡化高維複雜性:高維結構可能包含過於龐大的資訊和不確定性,而光速和線性時間限制使這種複雜性被「壓縮」成生物可以處理的範圍。
穩定的生存環境:三維因果律提供了穩定的物理和生物環境,使得生物能夠適應和演化。例如,食物鏈、繁殖行為等依賴因果關係的存在。
感知時間與適應性決策:生物透過感知時間流動,能預測未來事件並制定生存策略。例如,晝夜交替幫助生物調整活動週期,而對季節的預測則是利於遷移或儲備資源。
4. 高維時空中的意識視角
意識的適應性工具:從高維度視角來看,三維時空和光速限制是一種適應性工具,幫助意識在高維度環境中建構簡化模型以理解和操作現實。
可能的進化路徑:
生物可能逐步進化出更複雜的意識形式,使其能更直接地「接觸」高維度資訊。
在這種演化中,三維限制為意識提供了過渡性的認知框架,利於從簡單生存逐步擴展到對高維度現象的認知。
5. 光速和時空的限制是否為更高維度的設計
設計論視角:如果將宇宙視為某種更高維度的“有意構建”,光速和因果律可能是為了在三維投影中創造穩定的體驗條件。
非設計論視角:即使沒有設計者,這種限制也可能是高維度結構自然投影的結果,其最終效果同樣為生物提供了可操作的認知框架。
總結
光速和時空作為三維世界的限制,不僅是自然規律的一部分,也可能是更高維度投影的結果。這些限制透過因果律和時間流動的框架,有效地幫助意識理解周圍的世界,並支持生物的生存和適應性演化。同時,它為意識提供了通往更高維度認知的橋樑,可能在演化的未來進一步擴展。
深入了解
https://www.mobile01.com/topicdetail.php?f=37&t=7037894&p=1#90577813
  • 6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