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學是去年畢業找到工作
Master of Computing
職位: Training program 也就是給沒有工作經驗的畢業生申請的
正式職稱是Developer
聽她敘述,應該是programmer的工作
一開始談的薪水是46000澳幣一年
半年後試用期結束轉正職,但是薪水沒增加
今年4月調薪,調到56000澳幣一年
澳洲年薪6000以下免稅,6000以上到35000好像是另一各等級 (17%??)
35000以上到50000又是另一各等級
這裡生活費比台灣高一點點,但是聽我同學說,她每各月可以存到2000澳幣左右
早上8點上班,下午4點下班
大約5點左右,同事就走的差不多了
但是趕案子的時候,假日也是要去加班的
這不是我的經歷,純粹是跟我同學聊天時的印象
給版主大大參考一下囉
ggnoobs wrote:
版上的大大知道要在國外工作生活,要從哪些地方開始準備嗎?
我目前的打算是出國唸書...之後在當地找工作,也有聽說過技術移民這個東西,但不是很瞭解...(恕刪)
雖然說有技術移民,但是如果可以先找到工作(較難)或者念個書熟悉一下當地環境應該是比較好的。
以加拿大來說,只要符合一些專業條件限制(可以去查移民網站,資料很多),不用有錢就可以申請永久居民,之後就可以開始工作,問題通常應該是找不找得到適合的工作。
但是若能先註冊念個書,孰悉當地的文化與就業、生活環境再作決定當然比較保險,就是進可攻退可守囉。不過我也是工作了八年才有錢來念個碩士。
就如同其他幾位分享的,美加薪水高,但是生活消費也高,整體環境好不好我倒覺得是看地方與看人,像我正在匹茲堡念書,覺得這裡沒有比台北好太多,很多地方更不方便。
不過年輕人就是要闖啦,反正揚帆出海,沒淹死的話都可以當作經驗值囉。
hwFone wrote:
說到這個.....最...
總和回想一下我的求職失敗,把那些被當作充人數的排除在外,我到底有什麼不如人?除了經驗,這需要時間,而我不可能超越,況且許多都是在私立的大學或技術學院打滾過好幾年,除了發表論文可能比我少以外,經驗跟背景應該都遠遠超過我吧。國外名校回台的,這種數量好像一直沒少過,但是往往可能只有SCI論文一篇(IF0.X分)都可以申請到國立大學,至少都有面試,而我在這種場合,我連當面試充人數的都不夠格......國外的月亮比較圓,連被那些月亮照過的都比較亮眼。
(恕刪)
小弟台美兩地的學術機構都待過,基本上也了解國內博士畢業的心情!國外的情形與國內不同,國內學校為了表彰研究成果,要看老師的SCI paper,基本上是稱斤論兩的來叫賣,還有IF點數!但國外則不玩這些,SCI是私人公司的評比,那有什麼重要?在美國除非你想找教職,否則沒人逼你寫Journal paper,也就是一篇Journal都不用發就可以畢業!連MIT/Caltech/Stanford都是這樣,別不相信因我在某一間待過!可是論研究成果,一般美國國家型計畫都是十年,錄取率只有3%,經費是台灣的N倍,有錢有最優秀的人(台灣學生要進去至少是大學畢業時台清交的前三名)玩的東西可以是全世界最頂尖的計畫,理學院玩的有的可以夢幻到不行,你的老板或許還是"No Bird"獎得主,(我們EE的老師就沒那麼有響亮的抬頭,基本上都比較俗氣想開start up公司賺錢)!美國的名校研發基本上是要領先全世界,我以前老板在想題目是第一個想法是這東西有沒有人做過,沒有人做過的就是好題目!能在名校開山立派的老師的研究壓力可是台灣的N倍!
基本上在研究能量上台美不能比,不能說台灣的老師與學生就不行,就算是你是Top5的學校畢業回T大教書就可以玩與以前一樣的研究嗎?人力財力差太多了,還有學界的炒短線心態!台灣的格局限制台灣的研發成果,這不是老師與學生的問題!
若要找教職,現在的大學的老師大都留學國外,自然想要找國外回來的,至少比較有國際觀,英文也比較好,台灣的研究也是跟著美國,看有沒有美國正熱的計畫趕快接著做,這樣在以英美為主的Journal上比較好發表!自然想找國外名校畢業的學生!至於國外一些不是有名大學的博士,台灣的大學老師當年申請學校時也都知道排名,要進來國立大學教書想想就好,騙騙沒出過國的人罷了!
至於國內畢業的博士,不要馬上急著找教職,若自己的publication List還漂亮,表示你已受了許多良好的訓練,不妨找機會去國外名校當博士後研究員,這一點可能要台灣的大老幫你寫推薦信,然後用國家的錢來補助你第一年的開銷,有了台灣大老的推薦,第一年又不用美國出錢,美國名校的意願就會很高,然後一年後表現良好自然會考慮把你留下,然後做個兩年有了研究成果,並是用名校的頭銜來發,這樣回台找教職錄取機會就很高,不過到這一步你不一定想回國,你已習慣了國外的研究環境,說不定就想留在外國也說不定!

國外唸完博士不一定人人想找教職,去業界上班的比較多!美國的整合型計畫錄取率太低,要跟自己的老板搶一定搶不過,再者,就算你非常強,Top5的學校畢業,拜托,這種條件每年畢業 至少有幾百人吧,每年美國相關科系有那麼多缺嗎?美國教職更是擠破頭,若你是黑人或女性,那你機會就比別人高!要找教職只有回台找!也不要以為台大找好老師就比較好找,因很多利害的跟本就不回台灣,一些缺空了好幾年找不到想要的人回台,真的!
心的通透 並非沒有雜念 而是明白取捨
hwFone wrote:
說到這個.....最...
這時候,一通博士班期間的白痴電訪經驗又湧回我的記憶,在問我個人的學歷資料的時候,我老實的說出目前還在念博士班,對方第一個反應是"土"博士喔,我是英國XXX大學博士 (XXX因為實在完全沒聽過,所以完全沒印象),最近才回來台灣工作。話語中充滿了莫名的優越感,讓我倍感不爽,我相信自己在這麼墮落應該也不會到替什麼單身聯誼會作電訪吧....我也不太相信會隨便叫人土博士的EQ有多高。
總和回想一下我的求職失敗,把那些被當作充人數的排除在外,我到底有什麼不如人?除了經驗,這需要時間,而我不可能超越,況且許多都是在私立的大學或技術學院打滾過好幾年,除了發表論文可能比我少以外,經驗跟背景應該都遠遠超過我吧。國外名校回台的,這種數量好像一直沒少過,但是往往可能只有SCI論文一篇(IF0.X分)都可以申請到國立大學,至少都有面試,而我在這種場合,我連當面試充人數的都不夠格......國外的月亮比較圓,連被那些月亮照過的都比較亮眼。
(恕刪)
小弟台美兩地的學術機構都待過,基本上也了解國內博士畢業的心情!國外的情形與國內不同,國內學校為了表彰研究成果,要看老師的SCI paper,基本上是稱斤論兩的來叫賣,還有IF點數!但國外則不玩這些,SCI是私人公司的評比,那有什麼重要?在美國除非你想找教職,否則沒人逼你寫Journal paper,也就是一篇Journal都不用發就可以畢業!連MIT/Caltech/Stanford都是這樣,別不相信因我在其中一間待過,不過不用Journal不代表就比較好混!論研究成果,一般美國國家型計畫都是十年,錄取率只有3%,經費是台灣的N倍,有錢有最優秀的人(台灣學生要進去至少是大學畢業時台清交的前三名)玩的東西可以是全世界最頂尖的計畫,理學院玩的有的可以夢幻到不行,你的老板或許還是"No Bird"獎得主,(我們EE的老師就沒那麼有響亮的抬頭,基本上都比較俗氣想開start up公司賺錢)!美國的名校研發基本上是要領先全世界,我以前老板在想題目是第一個想法是這東西有沒有人做過,沒有人做過的就是好題目!能在名校開山立派的老師的研究壓力可是台灣的N倍!
基本上在研究能量上台美不能比,不能說台灣的老師與學生就不行,就算是你是Top5的學校畢業回T大教書就可以玩與以前一樣的研究嗎?人力財力差太多了,還有學界的炒短線心態!台灣的格局限制台灣的研發成果,這不是老師與學生的問題!
若要找教職,現在的大學的老師大都留學國外,自然想要找國外回來的,至少比較有國際觀,英文也比較好,你若要進國外名校,大學成積一定相當好,台灣的研究也是跟著美國,看有沒有美國正熱的計畫趕快接著做,這樣在以英美為主的Journal上比較好發表!自然想找國外名校畢業的學生!至於國外一些不是有名大學的博士,台灣的大學老師當年申請學校時也都知道排名,要進來國立大學教書想想就好,騙騙沒出過國的人罷了!
至於國內畢業的博士,不要馬上急著找教職,若自己的publication List還漂亮,表示你已受了許多良好的訓練,不妨找機會去國外名校當博士後研究員,這一點可能要台灣的大老幫你寫推薦信,然後用國家的錢來補助你第一年的開銷,有了台灣大老的推薦,第一年又不用美國出錢,美國名校的意願就會很高,然後一年後表現良好自然會考慮把你留下,然後做個兩年有了研究成果,並是用名校的頭銜來發,這樣回台找教職錄取機會就很高,不過到這一步你不一定想回國,你已習慣了國外的研究環境,說不定就想留在外國也說不定!

國外唸完博士不一定人人想找教職,去業界上班的比較多!美國的整合型計畫錄取率太低,要跟自己的老板搶一定搶不過,再者,就算你非常強,Top5的學校畢業,拜托,這種條件每年畢業 至少有幾百人吧,每年美國相關科系有那麼多缺嗎?美國教職更是擠破頭,若你是黑人或女性,那你機會就比別人高!要找教職只有回台找!也不要以為台大找好老師就比較好找,因很多利害的跟本就不回台灣,一些缺空了好幾年找不到想要的人回台,真的!
心的通透 並非沒有雜念 而是明白取捨
windcatz wrote:
可是你所抽的26%稅 在加拿大是拿來做福利用的吧?...所以我想你繳那些稅,假如你一直都待在那邊,對你來講是有益的。)
某種曾度這就是“類社會主義“的精神
收入多的人就要被課比較多的稅金
才符合社會正義的目的與原則
加拿大這裡的高稅賦,高福利的政策其實主要是用來照顧社會相對弱勢的人(另外的一個想法就是任何人在你一輩子裡面都有可能會出現相對弱勢的機會與狀況)
舉個例子來說
我們家小朋友目前四歲多,
白天因為我們夫婦裡個都上班,
所以將小朋友送daycare(非營利機構幼兒園)
每個月的費用要七百加幣(大約台幣兩萬多)
小朋友同學中有家長,單親又低收入(BC省低收入的門檻是每年年收入低於$32,000)
該小朋友的幼兒園費用只要付$80元(1/10左右)
同時該家長租房子的房租政府還有補助不少錢(BC省對於有工作的低收入戶有租屋的補助)
這些福利的目的
就是希望讓社會相對弱勢的人還可以生活的有尊嚴
不需要去住在很糟糕的地方
至於往後的退休金
還是要每一年自己去買或存入退休基金
否則以後靠政府發放的退休金
我想應該不夠基本生活吧
我老公的朋友, 一小時約85加幣, 我老公也才僅賺一小時50元.
都是IT行業. 不知道這位先生是在哪家工司工作, 是正職?還是contractor? 因為以上都是contractor.
我老公周圍的同事在大公司工作, 也都僅8萬加幣, 都還是白人.
若一個移民過來, 能夠賺到 13萬加幣, 真的很想聽聽你的過程.
我本人移民過來一年半, 沒有當地學歷, 找到的工作也僅是一小時12塊, 在office的工作罷了.
沒加班? 我老公的朋友都很努力的上班耶, 若有機會, 多會留下來工作, 或是work form home, 趕計畫進度.
有的時候, 老公的同事要上晚班, 因為要跟印度那邊的人聯繫.
看看其他行業的, 例如老師? 薪水真的也不是很吸引人. 朋友周遭就幾個.
最大的差別, 我會覺得是台灣的公司認為加班是正常, 這邊的公司確認為加班代表是你工作能力不佳, 才需要留下來工作.
賺越多, 稅繳的越多. 如果說你賺 13萬,稅只要繳26%, 我真的更要請教你了.
賺12萬的要繳Fedral 26%, 還要算Provincial 的 14%...不知道你怎麼省稅得呢.
我自看我自己的薪水覺得很可悲, 這邊物價房價都高, 就算牙齒有80%保險, 還是一份支出.
狗狗上週生病, 就花了我2500加幣. 很多東西, 沒想像中的便宜.
我身邊不少的新移民, 薪水都只在基本工資, 8塊起跳而已.
國外的生活是很不錯, 是對那些可以融入的人來說的. 不少人, 只是表面看起來很亮麗, 其實, 很多人都有苦沒說出來的.
TAKAHASHI3542 wrote:
請教一下,400萬年薪稅率是多少?
實繳約100萬(約近1/4是免稅福利), 外加提存約60萬退休基金RRSP(避稅用)...

ginthdiana wrote:
恩怎麼您老哥我似乎認識,請問他是定居在卡加利嗎?世界不會這麼小吧
呵呵... 世界還沒那麼小, 他住在溫哥華....

liaokw1225 wrote:
我放棄美國比起台灣超過兩倍的薪水回到台灣..
是我認為台灣有比我在美國繼續尋夢打拼更重要的東西..
美國跟台灣各別有其優點..
就同前述喽, 每個人追求的目標大不相同.....
wenjong wrote:
您應該算是很幸運的,要不然您就是在石油相關產業工作才有這麼好的收入
在加拿大或美國年薪能有10萬以上,那真的是很不容易(除非是銀行高階工作或是石油相關產業)
在UBC大學裡面當教授年薪也不過六七萬加幣
除了石油銀行業之外, 還有軍公教呀! 在台灣不是有一堆人暗暗叫軍公教是既得利益者, 歐美國家的軍公教待遇也是很不錯的.... 大學教授爭的不是$$, 以收入評斷教授對他們來說是一種侮辱哦....

cqlin25 wrote:
親戚花了很多錢才投資移民到加拿大
但他在台灣的菲傭卻輕輕鬆鬆就技術移民全家過去
我只花費約NT2萬不到就辦好了, 那時還可以在台北送件面談.
就同前述, 菲國人在台灣就是矮一截, 但在國外跟你我都是一樣的"亞洲移民"呀, 他們吃苦耐勞可能比台灣人還受歡迎耶...
windcatz wrote:
可是你所抽的26%稅 在加拿大是拿來做福利用的吧?
加拿大最高稅率是39%(我就是用這個), 外加喪失的福利津貼, (會計師告訴我的)邊際稅率相當於46%...

小孩唸到18歲都不要你出錢, 65歲以後沒收入政府也會養你養到死, 健保做的沒台灣好不過比美國好太多了...
wenjong wrote:
某種曾度這就是“類社會主義“的精神
收入多的人就要被課比較多的稅金
才符合社會正義的目的與原則
沒錯, 雖然繳了很多稅, 但是還是很贊同這個精神...
mhb wrote:
年薪有13萬加幣以上的人, 我的朋友周遭裡面, 我還真的只有認識一個人.
呵呵... 我剛來時的薪水只有1.5萬/年, 從基層從新做起, 也不是一到這裡就有13萬. 就我所知絕大多數的新移民都有吃不了苦, 放不下身段的問題.
要知道, 職業無貴賤在國外是真實實踐的精神. 很多有能力移民的中高產階級無法適應, 往往到最後是拿到身分就回流了...
你有能力技術, 不是你說了算, 是要這個新環境能認同你. 語言能力不及人, 思考模式文/化背景迥然不同, 再加上你是外來族群搶當地人的飯碗, 天下沒有這麼便宜的事讓你好處佔盡呀...
吃虧就是佔便宜, 我們老祖宗講的話一點都沒錯, 但試問有多少人願意吃虧? 尤其是在工作上? 在國外的工作上?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