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

為什麼日本人那麼沉迷三國?

White bear wrote:
也有很講仁義道德的啊(恕刪)

打敗仗就招人恥笑,
正是那時代的價值觀........
White bear

歷史最後還是封他個"春秋五霸"(很懷疑真的有諸侯會聽他的嗎? 還霸主耶)[^++^]

2022-03-28 9:37
cckm

打敗仗前還是霸主,只是時間很短.霸主是諸侯推舉的,有一定的實力和人望.

2022-03-28 9:43
主要是因為陳壽所著的三國志,正史早在奈良時代就傳入了日本,但在江戶時代以前,三國志一直是貴族(武士)才能閱讀的書。

江戶時代後,通俗三國流入日本,及至1939吉川英治首先發表了吉川英治三國志等一系列小說,內容大多比三國演義更乖誕誇張,而且估計吉川英治自己也沒讀通三國,內容多為改編,添脂抹粉,吉川英治同時寫了宮本武藏與日本戰國時期的通俗小說,在當時吉川英治可謂日本的歷史小說權威代表。

接著橫山光輝才以吉川英治的三國志為基底,創作了橫山光輝三國志,其實並非三國比戰國迷人,而是因為日本的作家肯賞臉,如果當時吉川英治寫的是春秋戰國,那恐怕結果又不一樣了。

日本之所以喜歡三國跟我們一樣,是因為小說中起承轉合的描述一群人從年輕奮鬥到老的故事,水滸日本也喜歡,只是後傳太殘忍,西遊日本更喜歡,電視劇也常常播放,春秋戰國時代是因為故事跳來跳去,日本人或許知道也嚮往,能了解的方式有限,封神演義日本也很喜歡,太公望,九尾狐妲己,哪吒,楊戟,日本也都拍過改變動漫。

就好比日本戰國我們知道織田信長,武田信玄,德川家康,上杉謙信,我們知道三方原之戰,但九州的戰事我們卻在戰國後期所知有限,只知道某年某天有一戰,甚至誰參戰誰勝利我們都很模糊,不能了解,怎麼喜歡呢?

但恰巧有作家吉川英治做了中國三國志的推廣。
小說寫的好、人物刻畫好...
武將文官多...創作性更豐富
因為有人喜歡會買
tommy6045 wrote:
甚至於日本這邊就不說了
連中國跟我們推出戰國相關背景的遊戲也很少
比較有印象的大概就軒轅劍:楓之舞跟尋秦記
還有前陣子看到的大秦帝國
其他的就真的沒有什麼印象了,很好奇為什麼戰國都沒什麼人做呢?

你可以開發啊 ...
UNITY 是遊戲引擊
有免費版本可以使用 .... 只是美工很需要專業而已
最近在看 MOD 的王者天下,三國畫到爛了改畫戰國了
日本人改寫三國演義成適合日本人閱讀的通俗小說三國志,應該是廣為流傳的主要原因

我以前大學曾找來三國演義的通俗版來看,很好看,從頭看到尾

接著,我就去找了三國志正史來看,真TMD看沒幾頁就看不下去,撇除文言文問題

非常八股的條文敘述法,既不生動也很無趣,看沒幾頁就把書還給圖書館
主要是三國演義,江戶時就很流行了。
三國演義是日本第一部完全日語化的外國小說。
還有就是蜀的義,吳的和,魏的雄,名將百花繚繞。
十八路諸侯對應日本戰國群雄,織田信長對曹操,德川家康對司馬懿,也都能對應起來。
另外權謀也很厲害,那麼廣闊的天地,很符合日本人對大國的想象。
kantinger wrote:
https://zh.wikipedia.org/zh-tw/%E6%9D%8E%E5%AD%98%E5%AD%9D_(%E5%94%90%E6%9C%9D)

傳說中冷兵器最強騎兵武將

但五代十國胡風盛特別不重禮教

臣下反叛歷代最高

中層搞造反下層吃人肉

或許殭屍遊戲比較有機會?

李存孝主要是民間傳說,考慮到他是被車裂而死,這種慘烈的死亡被無限放大成武勇來補償了。其實正史上,李存孝武勇描述並不太多。

說起來,寫三國演義的羅貫中,還寫過殘唐五代史演義,裡面寫李存孝是五代十國第一猛將,不過這本書跟三國演義比起來就爛很多了。

冷兵器騎兵最強武將很難說是誰,我心中最強武將是十六國時期的冉閔、慕容垂,都是勇冠三軍的猛將。慕容垂十三歲就跟隨父兄征戰沙場了,但武力描述不多。冉閔是能跟頂峰時期的鮮卑騎兵大戰十場的怪物存在。

《魏書·慕容垂傳》:年十三,為偏將,所在征伐,勇冠三軍。俊平中原,垂為前鋒,累戰有大功。

《晉書》卷107《石季龍載記下》:與恪遇,十戰皆敗之。恪乃以鐵鎖連馬,簡善射鮮卑勇而無剛者五千,方陣而前。閔所乘赤馬曰朱龍,日行千里,左杖雙刃矛,右執鈎戟,順風擊之,斬鮮卑三百餘級。俄而燕騎大至,圍之數週。閔眾寡不敵,躍馬潰圍東走,行二十餘里,馬無故而死,為恪所擒。
  • 5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