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rk0826 wrote:真有錢我也是...(恕刪) 300多還是便宜的,前1-2個禮拜買了一瓶有加碳的男性用洗髮精,剛洗的1、2天覺得不錯,不油又有蓬鬆感,但後來又沒啥感了,是這幾天下雨的關係嗎?我總認為貴一點的效果肯定好,看來要改觀了
小時候哪來的洗髮精、沐浴乳?就連南僑水晶肥皂都算奢侈品。農村裡都是用雜牌、一整條的肥皂,自己分切使用。非肥皂--台灣最早的肥皂粉大概是在1960前後面世。喔!好野人用資生堂蜂蜜香皂,中產階級則是用蜂王黑砂糖香皂。記得第一次見到美國的香皂已經是60年代中葉。最早的洗面乳(白雪),洗髮精(脫普、花王)也接續上市。劣者至今都是一塊香皂洗頭兼洗澡。前些年則是用水晶肥皂替小犬(瑪爾濟斯)洗澡。真的價廉又好用。其實,除了肥皂以外,其他的清潔劑核心都是界面活性劑。洗碗精,因為要處理食器,內容物反而是最安全的。如果擔心清潔/除油效果太強,先調些清水,揉搓出泡沫,再抹在頭上就好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