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種東西叫美感,只有在有水準的地方才會被重視老外也都覺得繁體好看哩---------------------------------------------體--->体 可以被接受的簡化,並未造成不便麵--->面 超出簡化的範圍了,容易被曲解,當文字容易被曲解就不是好文字髮--->发 超出太多,連音都變了,要了解文字的真正涵意才能改字啊,不然就亂七八糟了
pandoor wrote:您的小DD可以充飢嗎?...(恕刪) 這就是問題所在了文字沒有對錯,好壞之分只有"好不好用"好用的文字,是資訊傳遞的工具,可以讓人"望文生義"也就是在read的一瞬間就可以立即理解,不需要再對照上下文,反覆思考在幾個備選可能中,刪去較不合理的,等到剩下一個再告訴自己..."應該是吧!"這是簡字的最大罩門(古典文學不在此限,因為那已是藝術,而不是工具了)如果從書寫便利性來說,或可認同簡字是"好用的工具"但是從理解度來說呢?漢字文化圈的文字書寫工具由毛筆-->硬筆,一直到利用設備輸入書寫便利性的影響已經不再那麼重要了你的考據嚴謹及就理論事的態度令人著實佩服只是,我無法認同附帶說明:我們學的發音規則,一樣是一二三四聲說到注音符號,還真的驗證到你說的"凡共產黨提倡者必反"據說當年曾有學者提議使用拚音符號來取代注音符號不過,因為這個理由被否決了如果當時有通過的話至少台灣幾年前不用把路上的招牌全換了
樓上說得好:美感!這東西是需要時間淬煉的,幾千年來的中國字,為何剩下的有好幾萬而不是二十六個字母,顯然也代表著祖先在文化上的一種堅持﹍看到對岸有人以「纏足」、「殉葬」、「三跪九叩」去類比這種文化上的傳承,實在是沒辦法溝通下去。
(幫palmp 貼一下他回的,嗯,我就不多寫了)Aquila wrote:【大陸中心╱綜合外電報導】中國小學教育將採用繁體字?在中國具高知名度的解放軍歌手、曾被傳為中國前國家主席江澤民情婦的宋祖英,昨與其他21位中國政協委員共同提案,建議在小學開始設置繁體字教育。此提議一出,立刻引發中國民眾兩極評價,支持和反對者針鋒相對。《南方都市報》報導,宋祖英等人提案指出,「繁體字是中國文化的根,知曉繁體字,就是知曉中國漢字的由來、知曉中國文化的由來。」建議應從小學開始繁體字教育,例如將繁體字變成必修課,或在講授簡體字的同時也教繁體字。宋祖英提案遭諷刺這些提案在中國國務院採納前雖未具任何效力,但爭議已不斷。有人極力支持,不過反對者諷刺,「直接建議保留裹腳、殉葬、三跪九叩好了!」<---- 繁體跟裹腳、殉葬、三跪九叩並列﹍應該是離被唾棄不遠吧?苹果日报我确实不常看,但我几乎每天看cnn和BBC。 所以这段新闻确实没有看到。那些讽刺繁体的意见并不代表官方意见。那些极端的言论来自网上评论。 而那些民族主义情绪很强的狭隘人群(当然,这个意见和民族主义关系不大),我们一般称为愤青。这些愤青只能代表一小部分人。 而苹果日报专门引用这些人的意见,我想也制造新闻的考量。
樓主應該是大陸的朋友吧?看樓主的發文模式,很像大陸式,都是啪啦啪啦來一堆沉甸甸黑壓壓理由,和台灣發言方式很不同~說實話,這種啪啦一堆的實在看不下。而且,這問題太敏感,文字的形成和文化政治...等等背景都有關係,兩國關係又不好,很難不變成吵架文!而且,這種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的事,實在不明白有什麼好發文的?就像一個韓國人突然跑來發一篇韓國文字多好多好的文,不是很奇怪嗎?覺得很好,在自己國家用就行了呀!何必跑到其他論壇提呢?不管它好或不好,台灣有自己通行的文字嘛!就算有人跑到你們那的論壇說簡體字的好歹,你在那兒回文不就好了嗎?我不想討論繁簡問題,不過我一點不贊成什麼繁難簡易的論調。克服文盲的重點不在繁簡之爭,而在教育。
Vinccccccc wrote:有種東西叫美感,只有...(恕刪) 发是多音字,一聲是發 四聲是髮kawli wrote:這就是問題所在了...(恕刪) 您說的很中肯 我完全同意只是 繁體的美感的代價是,需要字寫的很大,如果用鋼筆,那么至少要F尖如果想寫蠅頭小楷 簡體是唯一的選擇譬如剛剛出現打印機的時代,16針的陣列,打簡體字可以打宋體,打繁體只能是黑乎乎一片Aquila wrote:樓上說得好:美感!這...(恕刪) 那些人的話不代表大多數的大陸人我覺得,繁體字是一種藝術,也可以成為理解中華文明的直接工具而絕不是陋俗而簡體無論如何也將是中國文字的發展方向,更適應時代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