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

01大陸的朋友,溫州賣的餛飩真的比較大顆嗎?


雞腸小鳥肚 wrote:
常常在台北看到高雄...(恕刪)

黑輪在左營。
4O年前左營的同學講的。
吃過一次,好不好吃,已經忘了。
餛飩,印象中大陸各地沒有刻意區分大/小的。滬杭一代,若是菜肉餛飩--桃源街找得到,通常個頭較大,除了入湯,亦有涼食;若是鮮肉餛飩,則小巧玲瓏。四川抄手,福建沙縣扁食和鮮肉餛飩一般無二,但抄手多乾食(紅油),而扁食和鮮肉餛飩都入湯。廣東雲吞外形和“溫州大餛飩”神似,但內餡通常會摻入鮮蝦,湯乾兩吃。還有炸餛飩,算是旁支。
大陸的牛肉麵,大多以清燉(清真口味)和紅燒(醬油,不辣)為主。剛從成都回來,確實有些麻辣口味的牛肉麵,但大多冠以XX風味,感覺是地域性或少數民族的料理。比較特殊的是在春熙路捷運站附近三聖街上,有家小小的“三聖麵”。那裡的牛肉麵口味和台灣的四川牛肉麵最接近,但是還加入筍絲,蠻奇特的。
蘇州鴨蛋應該源自台灣俗語:某人去蘇州賣鴨蛋了(一去不回/去世)。並非真有此物。
blesschang wrote:
我看的彩虹頻道裡也沒...(恕刪)


看到前面說要天津狗才會不理包子,已經笑了。看到彩虹頻道笑翻了.....
靈魂守衛 wrote:
台灣俗諺裡有句'回...(恕刪)

原來如此。不過大陸出鴨蛋著名的地方是高郵啦,當地的鴨蛋很多雙黃蛋,做成鹹鴨蛋,對於喜歡鹹蛋黃的人特別受歡迎。

吳三桂就是高郵人,鹿鼎記裏面就有韋爵爺罵他“高郵鹹鴨蛋”的話

soma_wang wrote:
楼主,天津狗不理包...(恕刪)


天津狗的犬種是???
昨日的浪子~柯林髮落, 今日的巨星~球德洛, 明日的傳奇~褲濕啦 , 永遠的女神~愛田由
simonsu8879576 wrote:
餛飩,印象中大陸各地沒有刻意區分大/小的。滬杭一代,若是菜肉餛飩--桃源街找得到,通常個頭較大,除了入湯,亦有涼食;若是鮮肉餛飩,則小巧玲瓏。四川抄手,福建沙縣扁食和鮮肉餛飩一般無二,但抄手多乾食(紅油),而扁食和鮮肉餛飩都入湯。廣東雲吞外形和“溫州大餛飩”神似,但內餡通常會摻入鮮蝦,湯乾兩吃。還有炸餛飩,算是旁支。
大陸的牛肉麵,大多以清燉(清真口味)和紅燒(醬油,不辣)為主。剛從成都回來,確實有些麻辣口味的牛肉麵,但大多冠以XX風味,感覺是地域性或少數民族的料理。比較特殊的是在春熙路捷運站附近三聖街上,有家小小的“三聖麵”。那裡的牛肉麵口味和台灣的四川牛肉麵最接近,但是還加入筍絲,蠻奇特的。
蘇州鴨蛋應該源自台灣俗語:某人去蘇州賣鴨蛋了(一去不回/去世)。並非真有此物。

大陸的餛飩、餃子之類,幾乎每個地方都有幾家做的好吃出名的店,各有特色。北方一般是做餃子,南方多做餛飩。東北的酸湯水餃、西北的羊肉餃子、廣東的鮮蝦餛飩、上海的菜肉餛飩、成都的紅油水餃、福建的扁肉燕餃,還有各種用餃子再煎制出來的鍋貼、煎餃等吃法,更是南方北方都很受歡迎。

這其中我還沒聽見過以個大聞名的。不過我家家風,包餃子的時候餡料飽滿,一碗裝5、6個就滿了,比外面餃子店那種十個一碗的要大好多

牛肉麵、牛肉粉更是各省都有。西北常見用鹵牛肉切薄片放到麵中,河南一帶做法類似於“把燴麵放進用牛肉燉出來的濃湯”,西南某些地方跟台灣做法差不多,用大塊紅燒牛肉,南方如潮汕的牛肉麵則是鮮牛肉燙熟即起,取其鮮嫩,雲南的過橋米線如果放牛肉也是一燙就熟,廣西的酸筍粉是把肉炸熟再切片放進粉中。口味鹹淡、辣不辣、酸不酸、用麵條還是米粉、加什麼佐料都各有特色。
沒錯胡椒餅這種貼鍋烤的方式,中東地區很常見,中國很罕見這種食物料理方式,所以很可能是阿拉伯人傳過來的。
Lisa_Hsu wrote:
帶來中亞常見的貼鍋烤餅烘焙法


福建某些大港口本來是阿拉伯人聚集地,當然現在似乎不多見,原因是阿拉伯人不知道在元朝還是明朝時候有一次大暴動,後來被來鎮壓的軍隊跟當地人殺了很多。
類似的還有陝西甘肅,本來農村地方也居住不少回族,在清朝陝甘回亂後農村回族幾乎都被消滅,陝甘的回族現在大部分只在城市有聚集地(因為城市回族人沒有參與這些暴動,所以軍隊鎮壓時他們沒有受到影響)
Lisa_Hsu wrote:
因福建沿海自唐朝以來開放海口與當時的大食(阿拉伯)通商,伊斯蘭教也在福建沿海散布開來


補充一點,很多絲路沿線左右國家都有類似餃子,包子的食物(包括俄羅斯,波蘭等),實在有點懷疑是不是比如蒙古西征帶過去的,雖然他們都說是當地發明的食物

davish wrote:
沒錯胡椒餅這種貼鍋...(恕刪)

三十年前經常搭乘國光客運回苗栗,當時始發站是公路北站--承德路鄭州街口,如今台北轉運站對面。由於鐵路尚未地下化,故需先到圓環再轉乘。
在重慶北路某條巷子口有一攤“福州餅”,酷似現今的“胡椒餅”,唯一的差異在於內餡是以紅糟調味。彼時胡椒餅尚未紅火,這種包肉餡的貼爐燒餅只見過這一擔。
也曾在新疆見識過烤羊肉包子,既無紅糟,也非胡椒。尚請先進賜教胡椒餅的來歷:是傳承自某地?抑或本地獨創?謝謝!
前頁網友有提過,胡椒餅/福州餅應該是大陸福州地區傳過來的,我同意這看法,因為
1. 貼爐烤這是中東阿拉伯地區常見料理方法,不像是台灣本地方法
2. 福建本是阿拉伯人聚集地,後來被消滅,我上面有講

貼一下網友原文給你看
【胡椒餅傳說源自馕,東漢班超出使西域(今新疆、帕米爾高原),當時之各民族皆廣泛食用(流行於華北地區牛、羊肉餡名為餑餑)。事實上胡椒餅是福州地區伊斯蘭教穆斯林的食物,因福建沿海自唐朝以來開放海口與當時的大食(阿拉伯)通商,伊斯蘭教也在福建沿海散布開來。後來甘肅、陝西等地的穆斯林也因為此來到福建沿海,帶來中亞常見的貼鍋烤餅烘焙法,成為胡椒餅的前身。至今福建沿海仍有不少穆斯林乃至於阿拉伯人的後代。】

simonsu8879576 wrote:
尚請先進賜教胡椒餅的來歷:是傳承自某地?抑或本地獨創?謝謝!


補充一下,據說台南有牛肉湯的傳統食物,這"可能"也是福建阿拉伯後裔文化傳過來的的,因為大家都知道,傳統上漢人特別是南方漢人很少食用牛肉的

至於現在聞名的台灣牛肉麵,起源應該是外省老兵發明的,不算是直接傳過來的,應該說是外省老兵在台灣發明的
這倒是真的,農業社會很多台灣人當牛是工作夥伴 到死不吃牛。

軍人帶來很多食物對當時米飯、雞、豬為主飲食習慣衝擊蠻大,選擇變多。
  • 6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