雞腸小鳥肚 wrote:
常常在台北看到高雄...(恕刪)
黑輪在左營。
4O年前左營的同學講的。
吃過一次,好不好吃,已經忘了。
靈魂守衛 wrote:
台灣俗諺裡有句'回...(恕刪)

simonsu8879576 wrote:
餛飩,印象中大陸各地沒有刻意區分大/小的。滬杭一代,若是菜肉餛飩--桃源街找得到,通常個頭較大,除了入湯,亦有涼食;若是鮮肉餛飩,則小巧玲瓏。四川抄手,福建沙縣扁食和鮮肉餛飩一般無二,但抄手多乾食(紅油),而扁食和鮮肉餛飩都入湯。廣東雲吞外形和“溫州大餛飩”神似,但內餡通常會摻入鮮蝦,湯乾兩吃。還有炸餛飩,算是旁支。
大陸的牛肉麵,大多以清燉(清真口味)和紅燒(醬油,不辣)為主。剛從成都回來,確實有些麻辣口味的牛肉麵,但大多冠以XX風味,感覺是地域性或少數民族的料理。比較特殊的是在春熙路捷運站附近三聖街上,有家小小的“三聖麵”。那裡的牛肉麵口味和台灣的四川牛肉麵最接近,但是還加入筍絲,蠻奇特的。
蘇州鴨蛋應該源自台灣俗語:某人去蘇州賣鴨蛋了(一去不回/去世)。並非真有此物。

Lisa_Hsu wrote:
帶來中亞常見的貼鍋烤餅烘焙法
Lisa_Hsu wrote:
因福建沿海自唐朝以來開放海口與當時的大食(阿拉伯)通商,伊斯蘭教也在福建沿海散布開來



simonsu8879576 wrote:
尚請先進賜教胡椒餅的來歷:是傳承自某地?抑或本地獨創?謝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