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lo1011 wrote:
1970年代距離現在約35-45年前,當時的台灣一般民眾可以勉強溫飽,
但是難有儲蓄,入不敷出的家庭大有人在,物價卻是十分不友善,
那十年薪資雖有成長,但物價的漲幅更是驚人,城鄉差距更是大得不得了,
像是都會區經濟能力較好的家庭多有彩色電視,冰箱,洗衣機,更好者甚至有冷氣,
小孩子則較能補習與升學,以及享受零用錢與額外的娛樂活動,
反觀非都會區或是經濟能力平平者有台黑白電視已屬不錯,洗衣機很多家庭還沒有,
冷氣更不用提,小孩常常必須幫忙家事農事,零用錢與娛樂嗎? 想都別想.
麥當勞,肯德基,摩斯,小七便利超商連八字都沒一撇,因為根本沒那市場,
你就可以想像那個時候民生經濟情況是如何了..
現在呢? 一般民眾要被22K,低薪,無薪假威脅,物房價等民生支出反倒大漲,
只有更大的貧富差距,不少以一般客群為目標的店倒掉,或是退出經營,
實質薪資猛退就算了,入不敷出的家庭呢? 更是快速增加,溫飽,必要開銷鐏節後,
還是存不了錢甚至負儲蓄,只能說,現在的台灣一般民眾的生活水平
已經倒退到1970年代的水準,主事者真的必須好好省思多去聽聽基層民眾的感受,
以及想想為什麼會這樣.
所有人都講以前.沒人講以後?我們是否可以看看70年代政府做了什麼...來期望下一任政府能做什麼帶領台灣走出通縮旋渦?
GDP=C+I+G+(X-M)
有人說.不要買iphone.有人說不要怪政府...還有人拍手...嗯...好吧..C(iphone)跟G(政府支出)都掛了...還剩什麼? I ? 房地產存貨不夠多? 房價不夠貴? I還能跌嗎?
期待出口(X-M)? 全世界最有錢的世代都退休不花錢了..出口給誰買?
要再做一次新十大建設? 時間空間都不一樣了.這是一個前所未見的通縮旋渦. 全世界的資本都在去槓桿.
好像是葛洛斯說過: 21世紀第一次大蕭條. 最有可能的黑天鵝是:沒見過: 某家銀行的交易員沒看過!!!所以發生金融連鎖風暴
是的,就是沒看過. 上一次大蕭條是1929年開始.1932年再崩一次. 連現在當家的全世界資本家都沒幾個人見過.
現在全世界最大的問題不是退回1970年...是退回180萬年前.
內文搜尋
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