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wasafool wrote:
哀哀哀
不要把話題轉到和主題沒關的方面
樓主我看了不爽也不能霸文不回你知道嗎
我曾經因為不回文
被依照違反版規
抱歉
歪了你的樓
回歸到主題
其實日本殖民時代就是最符合事實的說法
要說日本時代也可以
只是這樣對某些人而言就婊不到阿藍了
想一想真可悲
台灣的命運奇特無比
很多在其它國家不會產生的皮毛問題
到台灣都變成意識型態大問題了
iwasafool wrote:
諸位好
小弟虛度30餘年光陰
沒有強烈政治立場
但是這個問題在我的心頭已經小疑惑了幾年
我阿公是澎湖人
不過十幾歲就到高雄工作
阿罵在我出生前就往生了
我外公是河南人
年紀比我阿公還大得多
國民黨來台時我外公已經不小了
坦白說從小和外公比較親
所以我不太會說閩南語
再說阿公阿罵沒有很早生下爸爸
所以我和阿公年齡差距大, 和外公更大
印象中都沒甚麼聽老一輩講古的記憶
我只記得我阿公說的比較中性
我阿公都用閩南語講"日本時代"
我外公當然是講日據時代
但是日據時代我外公當然根本不在台灣
所以外公幾乎不會提到日據時代
從小家裡不管哪邊父執姑姨要馬說日據時代
不然就是閩南語"日本時代"
沒有人在講日治時代的
我也不曉得哪時候開始大家都講日治時代的
說真的以我對歷史小粗淺的認知
在甲午戰爭後
清朝將台灣割讓給日本
看到這裡
日本並非用武力攻陷台灣
但是割讓給日本之後
台灣不論哪個族群都有人不服要給日本統治
每個族群都有起義反日
那麼講日治時代
這個用語 到底那些早期反日的古人
是用甚麼眼光去看待呢?
講中性一點的日本時代會不會比較沒爭議呢?
順便說一下外公
外公遠在日本侵略之後就離開老家沒回去過
直到開放兩岸探親為止
有讀過高中
後來在南京應徵軍中文職
故事就只有這一點點
遷台後在軍中服務, 肝病提早退休
ps我外公早早肝病還活過80歲...也蠻厲害的
但是具體的年份和詳細的故事
我們從來不知道
連我媽都不是很清楚
這一件事,的確有點難
我不知道哪個時期,反正這個島 聽說 本來 被 稱作 夷
然後又聽說,本來是 福建 沿海 有些 漁民 想 跟 島上住民 交易 物資
反正 載回去 也 賺點錢

然後 ... 乾脆索性在島上 成立 據點,住下來了

歷史家怎麼看我不知道,反正 ( 清 ) 是 派官員來了
當時 夷 變 什麼名字 我也弄不清,反正就這樣了
後來反正就 戰敗、割讓 ... 大概覺得 本是 蠻夷之地 沒啥關係
可是島上已經存在士紳、甚至還有 在( 清 ) 朝廷做官 在此留守的
如果是我,我大概也會 痛哭、不滿,( 清 ) 朝廷實在太顢頇
乾脆 自立自強,打算 撕毀 ( 清 ) 朝廷 與 日本 簽的那份 文件
無奈那是個以武力決定一切的時代,士紳哪來的力量對抗 空中戰機

歷史文字打了一長串,我們回到 當時 ( 清 )士紳 的角度
他們會用哪個詞呢?
肯定不會用 中性詞彙 
然而現在的我們知道,詞彙力量異常強大
如果 不用 中性詞彙,用了 怪怪的詞
影響甚巨

日本時代,我覺得,可能會是最後最好的選詞
而那不見得不是一個美麗的時代,因它一樣發生於這塊美麗的土地
戰爭是多麼的醜惡,我們已經知道
內戰戰敗的痛苦,我們已經嘗了,將近 70 年至今
我們或可盡一切選詞力量,避免再度戰爭

PS︰
我們今天,如果能有一點點 來訪的觀光客 所稱的 文化
得力於 打字之中 所有人
包括 我打的字 依序是
( 清 ) 漁民、( 清 ) 島上住民、( 清 ) 官員、士紳、日本
當然包括 不知道 有沒有 選對的 那些人,包括所謂的獨裁者,與他的兒子
這些,是我所知,臺灣的全部,是臺灣全部的記憶

行至水窮處,與人云亦云。〔薪水是零元,還活得下去〕。
內文搜尋
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