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3

M型社會真的存在

pcs0315 wrote:
護士不知道119的救...(恕刪)


記得沒錯的話
當發生急難時119是不用錢的
但是轉診等動用救護車是要收費的
小弟同學之前在墾丁發生車禍
叫119送往附近的醫院是不用錢
但是由南部的醫院轉診到北部的醫院
是要收錢的
記得當時好像收1500吧

lengda wrote:
哎呀~ 炒什麼炒?

台中市繞一圈,就知道什麼叫做M型化了啦~


不用繞啦 自己到賣場看一看價格就知道了啦 哪樣沒漲 ?
有啦薪水沒漲 汽車沒漲 其它 青菜 奶粉 泡麵 衛生紙 麵包...民生物資都漲了

BeGood wrote:
"M型社會,指的是中產階級減少而貧富兩端階級增加。但真正的統計上是,中產減少了5%,因為他們變成富裕了。貧窮所占的比率,完全沒有增加。" ...(恕刪)


怪哉! 竟然只看統計數據就相信它
卻感覺不出來最近幾年來整個台灣相對世界就是變窮了這個事實
(日本也是跟台灣一樣的狀況)
把這個事實的數據放到你看到的所謂的"貧窮沒有增加而富人增加5%"這個結論
你覺得有沒有必要修正呢?

事情做不好, 是要去面對去解決, 不要把頭埋在土裡.
M這個字不去正視它, 絕對會吃到它的苦果.
我從網路中找了一下M型社會這本書的的介紹, 有一些書評.
"書中提到三個自我檢視的問題:一、房貸造成你很大的壓力嗎?二、你不想結婚更不想養兒育女?三、你為小孩未來的教育經費憂心?日本趨勢大師大前研一說,如果其中有一個以上的答案是肯定的,代表你已經在這波浪潮中,被淘汰到中低階層而不自知!"

我想, 按這個標準, 大多數人, 包括那些在百貨公司花了數萬數十萬的人都到中下階層去了. 但是這和沒有兩百元坐車, 沒錢交健保的人還差得很遠. 後者只能把心思花在明天的飯錢在那裏.
我還沒看過M 型社會這本書, 不過從書評中來看,
大前研一提出的M 型社會, 講的是經濟問題吧? 他講的是怎麼樣讓有點錢也還能賺錢的個人或企業更有錢. 這的確和有錢有能力上網的大家有切身關係, 值得大家好好重視, 好好討論.
至於大家愛講的的M 型社會,看起來是社會問題, 講的是貧無立錐之地的人的問題, 我倒不覺得這和有錢有能力上網的大家有什麼切身關係,不過提供大家發揮愛心和打嘴炮用倒是個不錯的素材.

out wrote:
我那時就給他一千塊,讓他去買吃的,叫他別撈了..(恕刪)


為您的義行感到欽佩!!
大家都能盡一點自己的力幫助別人
雖然只是小事
但是聚沙成塔的力量是不容忽視的!
打119要收費耶...
之前我朋友突然暈倒...在外雙溪...高血壓突然暈過去..
叫了救護車把他送內湖國泰醫院...
急診....

以下是抱怨文
半夜兩點多..急診護士要我們出是健保卡...
我朋友跟我一樣是澎湖人..當時澎湖率先實行IC健保卡...
於是我就從我朋友的皮夾拿出來他的IC卡...
國泰醫院的護士一看...問我..這是啥..沒健保卡要付2000多塊喔...
我說這是健保卡呀....那護士就跟我說...你這是哪一國的健保卡...澎湖的..回澎湖去看~~
那時候我驚訝了..原來澎湖的健保卡在台北市不能用的...
ok..凌晨三點多..還好我還有一群晚上不睡覺的同學...東湊西湊付了掛號費等等...總算解決讓我同學熬到天亮...
血壓降下來以後...要辦出院...
啥..救護車也要收13XX....
醫藥費等等.....Total花了我們8000多元...
當時..我很想把健保卡就塞在那個護士的XX..

有錢人...健保卡是廢物...
偏遠地區的人..健保卡原來也是廢物....
強制每年繳一堆錢...該給保障的時候...卻原來在澎湖繳的錢在台北不能看病><~~
假如真的變成M型
那應該算的上是百業蕭條了
奇怪
那各大百貨公司的週年慶怎還是一堆人提的大包小包的阿?
新光新天地到處都是人
台中的一中街跟中友也都一堆人
這些都是有錢人???
沒進去的就是窮人???
可是
我怎麼看都覺得跟往年是一樣的哩....
至於有人提的花東地區
那裡不治已經很久了
這問題是第一天存在的嗎?
民生物資的漲跌
跟能源牽扯很大
石油漲有啥東西會不漲的?
除非你的原物料都能自給自足
不需靠外來吧...


假如中產階級都消失了
那各業者還需要產品分級嗎???
只要賣D300跟1DMKIII兩種產品就好了阿
幹麻搞中間價位的產品??????
風雅之狂 wrote:
假如中產階級都消失了
那各業者還需要產品分級嗎???
只要賣D300跟1DMKIII兩種產品就好了阿
幹麻搞中間價位的產品??????

等M型社會來了
就會分了啦
大大不用急
??
其實M型社會是一種感受, 最大的問題來自於可支配所得
以及可支配所得的實質購買力

大前研一的書不知道有多少人真的讀完了?
小弟是其中一人(反正書也是訂雜誌送的, 加減讀一下吧)
書中定義在日本中間偏低的收入是指家戶年收入在600萬日元以下
而讀完最大的感嘆是...富士電視台的員工平均收入是1300萬
(有點模糊了, 幾個月前讀的)

書中有很多地方不見得能套用到台灣
例如, 日本人原本都有年功序列制, 用年資和職級來決定收入
作者叫日本人從今以後最好打消這種念頭
那又有多少人知道, 作者對日本廠商過度吹毛求疵
導致生產成本高得驚人, 其實是抱著不以為然的態度
因為能降低生產成本和售價, 人民的實質購買力才會上升
以全世界來看, 日本人的問題不是收入不夠, 而是節節上升的物價
書中最大的重點之一, 就是提倡各種可以提升可支配所得實質購買力的對策

同樣的道理還是可以套用在台灣
有人說台灣富裕的人口多了5%,
不知道"富裕"在目前經濟全球化的狀況下該怎麼定義呢?
只和台灣自己人比就可以了嗎?

舉例來說, 有些原本還算富裕的家庭, 已經只能過著崇尚"新奢華"的生活
果真如此, 那這些人就符合書中定義的中下階級, 已經從富裕被降級到中產階級了
也就是屬於可支配所得年年下降, 實質購買力也節節敗退的人
原因? 這些人應該是屬於原本收入還不錯的一般勞工或公務員
這幾年真的什麼都漲, 薪資所得也真的幾乎一直都沒漲

如果月收入10萬的雙薪家庭, 有兩個未成年的子女
也許每個月原本可支配所得是三萬(就是閒錢就對了)
經過這幾年之後, 開車上下班的油錢原本5000, 現在要一萬
生活各項基本開銷也多一倍, 那還會有多少閒錢可以支配呢?
這樣子就會感覺自己....被M到了
風雅之狂 wrote:
那各業者還需要產品分級嗎???
只要賣D300跟1DMKIII兩種產品就好了阿


對呀~

以後可能只剩 最便宜最低成本的產品 和 最高用料最豪華的東西

想買中間的東西可能變成一件難事囉~

你今天M了嗎?
太好了,改在01教召30天......
  • 13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3)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