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uan wrote:
近日南部幾乎天天下雨...(恕刪)
這個因該是漏水呢,因我的廁所浴室天花板裝潢就是用矽酸鈣板裝的但我每天洗澡就連天花板也少有水氣除了牆壁上面有,像大大這樣的還真的算嚴重。(ps我的矽酸鈣板的油漆是有塗層防水漆呢)
01已變成只會口舌之爭無優質呈現的戰場,唯有低調潛水才能自保~XD
其實矽酸鈣板是不是最好的隔間材,很抱歉,它不是。但是它卻是目前價格特性比最好的選擇之一。我想所有的東西都一樣,用在他適合的地方是最重要的,如果要把矽酸鈣板貼磁磚,或用在浴室甚至於戶外,不好意思,真的不適合。
以目前的狀況而言,當然有幾種方法處理,再補一層的話,用矽酸鈣板我是不建議,因為角材的強度絕對沒辦法處在一個非常安全的狀態下。如果板友真的不想大費周章的話,應該考慮一些比較質輕的材料,4mm的合板和塑膠板都可以,但是真的是治標而已,而且也不見得好看。刮乾淨再來油漆也是浪費錢而已。所以我跟板友kmg意見一樣,建議用合板處理,只要刮乾淨, 合板再做兩面的防水處理,應該可以撐幾年。但是這種方法費用大概是做新的一半,如要省錢當然請原來的施工單位來做,但馬馬虎虎處理的可能性很大。但如果是我家的話,我會很考慮的...
至於矽酸鈣板接縫龜列的問題我跟大家提一下,特別是跟RC(水泥)相接的地方,其實很簡單,地震時矽酸鈣板牆跳五下,水泥壁跳一下而已。或者是冷漲熱縮水泥縮3mm, 矽酸鈣板縮1mm而已。哈,這時候可能有人就會說,騙人,矽酸鈣板的伸縮率哪會比水泥小?很簡單,建築時的水泥沒經過一道高溫高壓養生的程序,而矽酸鈣板有。就像高鐵軌道下的水泥柱,沒經過高溫高壓養生哪敢拿出來用。所以說,外力所造成的龜裂不容易避免,而且坦白說,這樣比較安全。
其實歸列原因大概有幾個,固定板子的結構不穩固,板子的伸縮,批土的材質選擇不佳,還有外力。外力如地震颱風我們就不講,但是結構不穩的狀況還真的多,例如有位板友提到輕鋼架系統會比較好,我很同意,但是兩個問題,輕鋼架系統本來就設計成稍有彈性而非完全不會移動的系統(安全第一),另一個就是台灣哪裡能買到品質佳(份量足而不會生鏽)的的輕鋼架?所以,矽酸鈣板接縫龜裂的的狀況似乎不可解?
把雞蛋往下丟三層樓為什麼不會破?其實就是緩衝,只要處理接縫的材質硬化後仍保有彈性當然就不會龜裂了,可是這類材質施工不易,因為比較Q,所以師父都還是愛用石膏批土,可是他乾了,板子伸縮了,裂縫當然就出現了。
那為什麼我們公司不做沒伸縮率的板子,不好意思,技術不夠,也包括地表上的所有廠商也沒有辦法在這種價位下生產出來一種沒伸縮,使用年限長,抗水,防火又平整的隔間產品。因為師父拿一片賣你可能說三百,但是廠交價低到大家無法想像,因為一塊板子去到各位家的路途中,有太多太多的運輸倉儲搬運還有人工費用了。跟大家報告一下,國家標準裡,矽酸鈣板是容許一定比例的伸縮的,百分之零點一五。以我們了解,日本,台灣及大陸的產品能做到平均零點一二就算技術很好了。
所以,如果大家在裝潢的時候,能跟師父要求用彈性批土及貼纖維網帶(天花板可能不容易貼,牆就要了)的話, 跟RC交接的地方補上矽力康,龜裂我想是可以避免的。而且適材適用,地下室或山上海邊水氣高的的地方用纖維水泥板會比較好,當然了,一個程度的防水處理也是必要的。
至於已經施工的天花板如何分別材質,有點難,因為都補土油漆了,上面的幾位熱心的大大說得都是對的,氧化鎂板比較粉末,表面也光滑,裡面有一層或兩層的玻璃纖維網,也比較脆,如果能折一下就好分別了。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