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

機器人取代工廠,人類逐漸免去工作?

yuanfung0718 wrote:
Sony玩多久才有現在人形機器人
憑鴻海?
...(恕刪)

不是只有人形機器人才叫機器人
生產線上就算只有一支機械手臂,來回一直做同樣的事
廣域來說,這種機器也是可定義成機器人
生產線的自動化機器主要以"穩定快速的生產"為主,不需要刻意做成人形

如果你以為要有人形才叫機器人
這種自動削麵機器再套個人形外表,是否也可叫機器人??
可是它的精密度及複雜度不及機械手臂的千分之一
機器人取代工廠,人類逐漸免去工作......

如果真的那樣會 大部分的人會非常慘的

以目前而言
機械手臂價格不斷下降中
在效益評估上機械手 取代人力的效益快要出現
若一台手臂 60萬台幣 3年攤還
在效益上它可以比一個年薪20萬元的人類好用

機械手臂 機械人的好處
1.只需更換簡易的治具即可從事各種複雜度較低的公作
2.替換機種能力強大

另外工廠自動化現在很普遍 但目前以專用機的自動化為主
產生的效益: 可以比人更精準 更快
(但是部分 較複雜的工作 例如 軟性電路板插線等工作還是沒辦法作
手機的部分)
也比機械手精準 快速
價格與效益遠比機械手高 但一旦跟換生產機種便無法使用 投資的成本也高

比較起來機械手又產生效益 因為可換機種
但是壞處是 替換機種需要有人會寫程式 現在會的人比較少

若未來機械手的價格不斷下滑 更快速 更精準
手臂大量取代 專用型自動機的可能性又更高

重點來了
當老板們看見這樣的趨勢後
原本擔心換機種後導致自動機閒置產生損失而不敢投資專用機 迫不得已使用人力的工作會消失
這些工作會轉而投資比人更便宜 又好教的自動化機械手臂時
工廠內再也沒有簡易的工作 剩下很困難需要手藝的部分才需要人工 (依經驗 薪水一樣不高)
原本的大量的人力將縮減到 剩下少數專業化很高的工程師 (依經驗 薪水一樣不高)

假設請一個工程師 年薪60萬 請一個作業員年薪40萬 2班要80萬
一個工程師管50支手(手可以24小時不休息)
一支手年薪20萬(開頭說說明) 人換成手每年節省80-20=60萬
一年直接省3000萬 減去 工程師的薪水 還是趨近3000萬的效益 一支手 一天吃500元的電
還是有2000萬的效益 所以 就有100人失業

很慘的
工作變少 而且更專業

這樣會很好嗎???




不是免去,是失去,標題陷阱嗎1111
一開始就說了,都會有短暫性的過渡期。
每個世代在替換時,也都會有過渡時期,
這期間有可能爆動、焦慮、革命、...等。

機器人取代人力,才會是第三波工業革命,而不是立體列印這題材。
2百年前的工業革命想要讓工廠自動化,但還沒辨完全實現,
因為這些機械還得需要人操控,完全沒有"智慧"。

一旦擁有智慧型的機器人上場,可以取代至少90%以上的人力。
將來你可能會看到你叫披薩,外送的居然是機器人。
這種在這1、2百年的"機械"是無法做的。
你也有可能養老時沒有年輕人或下一代,而是機器人幫你養老。

在從人力轉變到機器人這期間,當然一定會震痛期。
失業人數增加、爆動等。
但想想,哪個時代轉換過程,不也都這樣過?
(歐洲的勞工現在過的這麼有人權,不也是革命、抗爭過?)

有錢人、政府最怕的是人民爆動。
這時候機器人大量取代人力,那麼人民失業、無業,就沒有收入。

沒有收人,哪來的錢買貨物來養老闆、養公務人員、養有錢人?
到時候會漸漸妥協下來,不再把金錢拿來操控人生。
因為這時已有機器人免費生產人們所需的東西。
既然免費,就不需要資金流動,那麼就不需要銀行的存在,人人均等。

關於資源的事,其實上世紀早已有開發取之不盡的能源。(尼古拉特斯拉是其中一個例子)
只是被一些財團控制例如石油、煤炭等等,
藉這些有限的資源賺取暴利來操控人們。
這得要這些財團賺夠了(應該說沒有賺夠的一天),有限的資源用完,
才會去想到開發取之不盡的能源,這些無限的能源上世紀就已發現過了。

KJI01 wrote:
我從未說那是必然的, 很早我就說過了, 社會問題沒有同一個輸入會產生同一個結果的, 我用的詞也只是 "尚有疑慮". 但你說 "風馬牛不相及" 那就太直線思考了, 因為社會問題是環環相扣的.

以下是道格拉斯o麥克阿瑟在1951年5月3日美上院的軍事外交聯合委員會的聽證會上的發言:

日本的勞動者,是我迄今所見到的工作效率最高,工作質量最好的工人。可是,他們卻經常面對生產資料短缺而無法開工生產的困境。日本可以供應的,除了蠶以外,沒有其他任何東西。日本人害怕因為原材料的供給被切斷(被經濟封鎖),一千萬一千二百萬的產業工人就會面臨失業。日本參與第二次世界大戰主要目的,是為了保障自身的安全。

這就是生產效率高造成資源短缺(市場, 生產材料), 最終形成戰爭的一個曲線結果.


首先我也沒說過你指出這種結果的必然性。此外,我說風馬牛不相及也不是你所謂的直線思考
而是你的論點缺乏證據。所以這種程度的言論對我而言只是"大紀元"等級的報導,憑藉著眼前
有限的訊息然後做出一系列武斷的推論。而你引用的那些也只會變成斷章取義...

麥克阿瑟還讓小夥子們要在聖誕節前回家呢,即使日本是因為經濟封鎖或是因為原物料及市場
而侵略,那都不是必然。你能說發動戰爭是日本在1931-1945唯一的選擇?


KJI01 wrote:
卡斯珀·溫伯格, <第二次太平洋戰爭> 書中也提到:

--
世紀之交,日本經濟經歷了大約半個世紀的快速增長後,突然陷入困境,股市崩潰,大量企業倒閉,每天有成千上萬的人加入失業者的大軍,失業中達到了創紀錄的18%。世界經濟普遍不景氣,日本與美國爆發了一場大規模的貿易戰,美國築起了高高的貿易壁壘。以出口為導向的許多日本企業不得不為生存而苦苦掙扎。


你提的這些事結果,而這些結果都不與高度生產效率這件事充分且必要,是不是提高生產效率就會
大量企業倒閉?糧食生產到滿出來,失業者有必要因此摻與戰爭?歐美這麼多靠失業救濟過活,怎麼
不打算發動戰爭解決問題?美國可是有1/6人口領食物券過活。 而現在的美國戰爭根本是為了企業
為了金融與貨幣體系。生產效率的改善根本不是原因

KJI01 wrote:
國與國本來就不信任, 但一般不會發生嚴重問題, 只有利益矛盾才會真正起衝突, 原來沒事的時候, 那個歐洲人不以歐盟自豪. 如果歐盟個個像德國一樣, 只是有新的問題發生而已, 因為面對更多的競爭, 肯定德國不會像今天那麼好過, 就算歐盟好過, 我們這些原本佔生產優勢的東亞國家也不一定會好過, 我們會像二戰前的日本一樣, 原來因為生產技術進步造成的經濟成長, 一夕之間突然開始後退. 因為我們可能會歷經馬克思說的資本主義崩潰歷程(生產效率高者淘汰生效率低者, 造成大量失業, 以致於買不起商品, 形成經濟危機), 為了保護本國人民的生計, 維持就業, 先由貿易戰開始, 讓經濟危機擴大, 接著就是熱戰.

戰爭不只殺人降低失業, 還會創造就業, 我想你也該聽很多人說過: 不是羅斯福的新政救了大蕭條, 而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救了它. 在上述的同一本書中也說了日本的情況:

--
為了使這一目標變為現實,甲良石川開始大規模擴軍備戰。軍費開支大大突破了過去占國民生產總值1%的限額,巨額軍事訂單刺激了經濟,許多企業開始恢復工作,大量失業者走進軍工廠,社會逐步趨於穩定,全民為石川叫好,其景象就如同20世紀30年代末期希特勒上臺後的德國。
--

為免有人糾纏不清, 我還是要強調一句: "社會發展不是定理與公式, 但也請別說沒關係." 我要表達只有這樣而已.


這就有趣了,你自己都點明是利益衝突了,這跟高度的生產效率何關,而且不是羅斯福救了大蕭條,
是馬歇爾計畫救了大蕭條。就好像引發二次世界大戰的不是那些發西斯獨裁者,而是巴黎和會。
而且你上面所述根本就還達不到所謂的先進生產效率,明明就是靠大量人力,原物料堆疊的生產
所以很容易引發戰爭。現在在比較進入先進生產效率,所以政府已很低廉代價就可以養活現在龐大
的地球人口,要放在以前早打起來了。還輪得到中國跟日本借美國2兆??

實際上正是這效率解決了問題。根本不需要打,也打不起來....
你首先要搞清楚的是造成你說的這些原因可能出自貪婪,自私,缺乏互信等
但沒有一個是因為"先進生產效率",你提的那些只是牽強的蝴蝶效應,但你只看到那隻蝴蝶
但沒考慮到途中說不定有個人咳嗽就破壞了那蝴蝶搧的風,小小的力量就阻止了一場暴風。
而把暴風原因原歸給蝴蝶?純粹是搞笑...

大砲台 wrote:
資本主義力量是主要平均供需是次要
糧食生產本來就是越有力量的國家拿越多,基本上沒有放給它爛這麼離譜,應該說是浪費程度以及肥胖指數
還有如果扯到基本主食又會有期貨市場的問題,這又更複雜了

那不只是表象
國家越窮越沒能力你資源就越少,及使你國內有資源,如果沒有強大的抵抗力很容易就會被外來者拿走,這只是很簡單的邏輯問題,沒有什麼表象不表象挖鼻孔


很可惜,你看的時間軸也短且浮於表象,糧食生產越有力量拿越多又如何?如果有先進的生產效率
他跟你拿幹嘛?他自己做一堆iphone跑來跟你搶3310?你提到這問題複雜恰恰說明這些根本不能
歸咎於先進生產效率,因為其他複雜因素也影響了。


大砲台 wrote:
我故意的不行嗎?^++^

在資本架構下人只會失業說滅絕太誇張,還有這世界是以"利益"為最終導向,在這遊戲裡只有上升曲線,如果是下降那就是走人,即使是誇張聚寶盆也一樣,只有上升沒有下降,窮的只會越窮富的只會越富,如果架構不變只是拉大這兩邊的差距罷了
還有資源是有限的,你生產都必須要有原料,無限類比不三不四,在資本世界之下,強者拿最多資源很簡單的道理


你搞錯了吧!
生產效率跟失業與否是兩回事
"就業失業"是資本主義創造出來並在架構中運作的,只是配合上生產效率一起運行
架構是架構,產生是生產,一個無形一個有形

我可沒否認生產效率的好處,我質疑的是資本架構,請看清楚我的文~感謝!


1.講得誇張只是讓你們去反思自己前文論述的合理性,往前推一個極端例子就知道你之前說的不合理
這就像解微分方程帶入邊界條件一樣,我帶入一個條件,與你論述不合,所以你解錯了。高生產效率與
貧富差距也沒又絕對關係,而目前各國遇到的負負差距造成的結構性通膨也不是必然的,就以台灣房市
為例,版上討論這麼多,n多人提出絕對可以打房的方式,所以貧富差距實際上只是個表面理由。

如果你有有一般生活水準,衣食無缺也有自己的房,你有啥理由一定要把住帝寶開名車吃高級料理的人
拖出來殺?所以別把社會上不公不義的事情講得彷彿是高生產效率造成的。

此外,我沒搞錯,我從頭到尾都在否認生產效率與失業的絕對關係。我也沒指出你你否定生產效率好處
你應該比較需要看清楚我的文,甚至於是要去理解背後的涵義,而不是單就一處無限上綱的自行加油添醋。
所以我才在文中反諷以低生產效率來增加工作人數。你說你故意的,可是你又在"你搞錯了吧!
生產效率跟失業與否是兩回事"把我的反諷當真=.=

怎麼跟妳們講點東西這麼費勁阿?


一個跟這個主題有關的笑話.
有一天,福特汽車的老闆 Henry Ford 陪同美國汽車工會的會長 Walter Reuther,
一起參觀一家機械自動化的工廠,一個資方代表跟一個勞方代表,當然會立場不同.
Henry Ford 就先開口調侃一下 Walter Reuther 說:Walter Reuther 你能讓機器人加入你的工會和繳會費嗎? Walter Reuther馬上反擊說:你應該先擔心怎麼叫這些機器人來購你所生產的汽車.
我已閱讀過並同意管管任意隨心情爽快擅自修改討論區規則或任意引用規則
我有時候在想 科技發展到最後 人類的工作都可以由機器人完成,社會從人剝削人變成人剝削機器人。
如果真到了那一天,不就是共產主義了?
大紅荳 wrote:
很可惜,你看的時間軸也短且浮於表象,糧食生產越有力量拿越多又如何?如果有先進的生產效率
他跟你拿幹嘛?他自己做一堆iphone跑來跟你搶3310?你提到這問題複雜恰恰說明這些根本不能
歸咎於先進生產效率,因為其他複雜因素也影響了。


資源是由強國掌握,這主要是資本架構問題,本來就不是生產效率的問題,你哪裡看到我歸咎於此? 不需要幫我補充吧!

生產效率本來就是種趨勢,人的本性都是傾向便利、效率、快速,資本架構的好處就是可以加速此發產,只是兩者搭配運做,效率拉越高資本架構不變,失業是必然的
你先搞清楚我在講啥吧!


大紅荳 wrote:
1.講得誇張只是讓你們去反思自己前文論述的合理性,往前推一個極端例子就知道你之前說的不合理
這就像解微分方程帶入邊界條件一樣,我帶入一個條件,與你論述不合,所以你解錯了。高生產效率與
貧富差距也沒又絕對關係,而目前各國遇到的負負差距造成的結構性通膨也不是必然的,就以台灣房市
為例,版上討論這麼多,n多人提出絕對可以打房的方式,所以貧富差距實際上只是個表面理由。

如果你有有一般生活水準,衣食無缺也有自己的房,你有啥理由一定要把住帝寶開名車吃高級料理的人
拖出來殺?所以別把社會上不公不義的事情講得彷彿是高生產效率造成的。


生產效率提高本來就會造成失業,資本架構不變失業只是一直擴大而已,這本來就是極端例子! 因為架構不可能不變,人類沒有笨到一直撞牆還不轉彎的,所以我才說它會有變化

生產效率跟失業與否是兩回事
"就業失業"是資本主義創造出來並在架構中運作的,只是配合上生產效率一起運行
架構是架構,產生是生產,一個無形一個有形


紅字部分你要不要在看一次,你都引言了! 你真的有看懂我在說什麼嗎?! 不公不義是生產效率問題? 不需要這樣憑空幫我補充吧!

大紅荳 wrote:
此外,我沒搞錯,我從頭到尾都在否認生產效率與失業的絕對關係。我也沒指出你你否定生產效率好處
你應該比較需要看清楚我的文,甚至於是要去理解背後的涵義,而不是單就一處無限上綱的自行加油添醋。
所以我才在文中反諷以低生產效率來增加工作人數。你說你故意的,可是你又在"你搞錯了吧!
生產效率跟失業與否是兩回事"把我的反諷當真=.=

生產效率與失業有關係,但不是絕對關係,是前者搭配資本架構一起運作,你先搞清楚這兩者的關係吧!

還有你是沒有直接指出我否定生產效率好處
但~
大紅荳 wrote:此外,你既然知道高速生產效率帶來的好處,你怎麼不考慮務農的人當初可能面臨失業
怎麼不考慮拉車的會失業?活在那個時代的人是不是也要說這樣會造成大量失業,所以
我們要質疑自動化生產?

你這樣說~我那樣回阿~
機器人產業興起,會造成機器人週邊產業跟著掘起

機器人的維護與故障排除,夾治具的設計
等等 ...還是須要人

生產排程,換線,設定還是須要人 .....
血色的浪漫 wrote:
我有時候在想 科技發...(恕刪)


到時候機器人會暴動
只是時間早晚問題

也許是距離機器人發明後100年,也許是機器人發明後一兆年
總之,一定會發生

而等到機器人暴動完後
人類只好退回半機器時代,又得開始工作
到時候好的民族如類芬蘭人,繼續過上共產主義生活
爛的民族如類西歐北美人,繼續過上守法有工會的社會主義生活
劣等民族如類華人,繼續過上壓榨別人,爆肝工作的鬼島生活

當然,像華人這種愛耍小聰明的民族,鐵定繼續偷偷違法使用機器人
(反正華人虛偽作假,把法律當屁,看看我們環保法令的遵守程度就知)
然後華人國家就繼續在機器人暴動跟鎮壓暴動中過活
到最後機器國家看不下去,派大軍滅掉華人國家
然後華人就置於機器人統治下過活
但以華人虛偽作假,毫無廉恥,把法律當屁的差不多個性
只要能活,有奶就是娘的個性,就青菜活下去

詳情請見滿洲人如何統治漢人300年
英國人如何統治香港100年
日本人如何統治台灣人50年

到最後就出現
人類國度(西歐種族)
機器人國度(機器人和被機器人管的華人)

至於黑人、中東人、馬來人等
基本上主體國家連星際都沖不出去,應該是地球文化保育區的酷炫種族
而精英則是融入西歐國家,成為類西歐種族,像歐巴馬、google總裁之類的

很多這討論串的台灣人
用華人思維去揣摩西方人如何過度機器人社會實在搞笑
芬蘭人沒進入機器人時代就已經是共產社會
西歐國家群如英法德等和紐加澳早就是社會主義社會
美國雖然最爛,至少也是守法有工會的資本主義社會
拿東亞國家這些低劣的狗屁只想當奴隸主的奴隸社會去揣摩西方人
可笑
  • 8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8)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