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也爬了一點文做了一點功課
從早期的清代 >日治時期 >台灣光復
光是這三個時期的建築型態就夠讓人眼花撩亂
時代背景 歷史 政治因素 材質 技術 等等 都深深影響著建築的形態
不論是清代 或是日人後期受歐洲建築師影響下所蓋出來的建築
甚至於是台灣本土匠師自己蓋的建築 就算有些不甚美觀
也能略為感受到裡面蘊藏的文化
1978年回到台灣設立建築事務所的李祖原作品很多 到現在三十幾年 可想而知
或許是小妹審美觀異於常人 但我真的覺得很多作品奇醜無比............

比1970年被稱為啞巴盒子的建築型態還醜
甚至還連帶影響到現今的建築型態
或許對這位名設計師而言
空間的本質 只是一座形式的軀殼 並不是是蘊涵文化的有機體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