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

台灣高鐵自動售票機可進步的空間

simon0013 wrote:
這種官商勾結出來的產...(恕刪)


說話要有憑有據
不然只會淪為口水沒什麼義意
Tony Young wrote:
版眾們也不要太羨慕日本人
據經驗如果是他們賣給台灣
也絕不是日本國內使用的最新機種


台灣高鐵用的700T系倒是當時最新的喔~(現在多了N700系)
還在日本有得到Good Design Award呢..
只是光有好車也是不夠的...

阿奇 wrote:
每次都是用售票機買的…但是…我從來沒有坐過靠窗的位置


我在人工售票處買了九車次的票

7 次 是 A

C . E 各一次
Tony Young wrote:
不過這好像是台灣人的宿命


做個自動售票機有這麼難嗎 ?

自動售票機的軟硬體這麼難做嗎 ?

那為何賭博性電玩的軟硬體都做的出來 ?

是不是要請那些做賭博性電玩的業者來指導一下 ?

對 高 鐵 這 個 案 子 , 無 黨 籍 立 委 陳 文 茜 , 揭 露 了 最 多 弊 端 , 也 追 蹤 最 久 , 幾 乎 所 有 關 鍵 要 害 , 她 都 已 經 點 破 過 了 。
高 鐵 案 最 特 異 的 地 方 , 不 在 身 為 臺 灣 第 一 宗 B O T , 也 不 在 金 額 大 到 四 千 億 以 上 , 不 在 創 始 股 東 都 是 當 局 的 金 主 , 也 不 在 歐 洲 和 日 本 高 鐵 的 不 同 系 統 規 格 。

高 鐵 的 怪 異 之 處 , 是 在 這 個 案 子 裡 面 , 權 利 和 義 務 的 完 全 不 對 等 , 以 及 行 為 與 後 果 的 完 全 不 相 干 。

這 樣 的 情 狀 , 和 任 何 上 軌 道 的 現 代 國 家 裡 , 任 何 商 業 行 為 的 特 性 , 完 全 不 同 。
不 管 是 不 是 B O T , 在 正 常 國 家 的 正 常 商 業 行 為 裡 , 高 風 險 常 代 表 高 獲 利 ;
投 資 失 利 , 得 自 己 負 責 失 敗 的 後 果 ;
出 資 多 的 , 掌 控 權 大 。 但 臺 灣 高 鐵 , 卻 完 全 相 反 。

享 盡 特 權 和 暴 利 , 完 全 沒 有 風 險 , 左 手 發 包 給 右 手 的 , 是 出 資 極 少 的 創 始 股 東 財 團 。 被 逼 著 出 資 更 多 的 政 府 , 不 但 沒 有 經 營 權 , 沒 有 發 言 權 , 沒 有 權 力 發 包 工 程 , 更 沒 有 權 力 承 包 工 程 。 還 要 擔 保 二 八 ○ ○ 億 的 貸 款 。
政 府 還 得 隨 時 收 拾 高 鐵 爛 攤 子
更 要 保 證 , 一 旦 原 始 股 東 不 想 玩 了 , 政 府 得 隨 時 買 回 高 鐵 , 不 管 到 時 是 怎 樣 的 爛 攤 子 。

臺 灣 高 鐵 , 對 原 始 五 大 財 團 股 東 來 說 , 像 許 多 老 鼠 會 宣 傳 的 一 樣 , 是 一 生 僅 此 一 次 的 暴 利 , 零 風 險 投 機 事 業 。 全 世 界 所 有 的 投 資 和 創 業 者 , 踏 遍 地 球 , 整 個 銀 河 系 , 也 找 不 到 如 此 讓 人 垂 涎 欲 滴 , 絕 無 可 能 虧 錢 的 機 會 。

從 得 標 時 , 號 稱 政 府 「 零 出 資 」 , 到 一 步 步 設 下 陷 阱 , 逼 著 政 府 , 要 保 證 貸 款 、 要 直 接 投 資 、 要 間 接 投 資 。 你 看 到 , 驀 然 回 首 , 政 府 不 但 投 資 , 而 且 金 額 竟 然 占 了 百 分 之 二 十 二 , 比 高 鐵 原 始 股 東 更 多 。 獎 參 條 例 , 規 定 了 政 府 直 接 加 上 間 接 投 資 , 不 可 以 超 過 百 分 之 二 十 的 上 限 。

現 在 已 經 超 過 了 , 已 經 違 法 了 , 怎 麼 辦 ?
..........

政 府 甚 至 還 讓 高 鐵 原 始 股 東 的 集 團 , 因 為 投 資 高 鐵 , 而 享 受 各 式 免 稅 待 遇 , 甚 至 包 括 關 稅 , 地 價 稅 和 房 屋 稅 。 逃 不 掉 的 印 花 稅 , 殷 琪 就 跑 到 國 外 簽 約 。



您認為高鐵沒有官商勾結?!
tpetyo wrote:
做個自動售票機有這麼...(恕刪)


舉例來說
最重要的紙鈔辨識模組
是由國外進口
高鐵用的好像是mars的吧?
這東西真的還蠻難做的
需要大量的tuning
才能達到滿意的結果

售票機或許部份的軟硬體
台灣可以自己做
可是做出來誰會買?
外商已經在市場上站一席之地
台灣要出來競爭
如果本錢不夠雄厚
一下就倒了

其實很多東西
問題不在於能不能做
而是有沒有利潤
做生意就是為了賺錢
總不能做完了就欠一屁股債
人家也是有老婆小孩要養的

也站在別人的立場想想吧
Tony Young wrote:
其實很多東西
問題不在於能不能做
而是有沒有利潤
做生意就是為了賺錢
總不能做完了就欠一屁股債
人家也是有老婆小孩要養的...(恕刪)


說的太好了,以後合約第一條就將這點納入,包商就不會倒了
https://www.flickr.com/photos/aquamojo/sets/
小弟 早上也發了一篇有關高鐵的文章
http://www.mobile01.com/topicdetail.php?f=37&t=367046&last=3229710
為了一張票 打了所謂的定位專線也是沒人接
不然就是等各2-30分鐘 也還是那句話 我們馬上會有專人會你處理
忙線也要有各限度 扯到連客服專員都在忙線 這就有點扯了吧
剛剛還是不死心的打了個電話 等了快25分鐘
還是沒半個人來接聽 有網友跟我說要有耐心
我不知道要等多久才是有耐心?
還是說訂各票都要靠運氣 既然人手不足是事實為何不補人呢?
讓消費者等上10-20分鐘甚至更久 這叫便民嗎?
尤其是在看到高鐵 回覆的制式說法 更讓人覺得
這個原本便民的措施 在高鐵明知人手不足的狀況下
還是讓它依舊存在 更覺得高鐵的經營團隊 漠視消費者的感覺
我看明天還是得去火車站一趟

至於大家所探討的找零一事
我也覺得很糟糕 既然能收紙鈔 為何不能吐鈔呢
去購票時總是看到一堆人擠在購票窗口
旁邊明明有自動購票系統 為什麼利用的人數不多
是不是因為自動購票機有什麼不清楚的地方
不知道高鐵的的經營團隊有沒有想過?
今天如果找零事件是各案 或許另當別論
但是今天發生的事情是大家有目共賭的
我想這就有必要改進
有時候講到這種事 從不想提國外如何
因為知道國內無法跟上 也害怕一提到國外 就會引起一堆不必要筆戰
我想今天大家寧可多花1-2倍的錢去坐高鐵
不外乎是想利用它的便利性
但是營運至今看到的是一堆等待改善的服務態度
及一些明知有錯卻不想改善的經營團隊
那種一付 要改不改 是我高鐵的事
反正你要搭高鐵 你還是會來買的態度
這種心態才是令人心寒的






  • 5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