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5

台灣編劇為什麼說自己投胎也寫不出甄嬛傳.

我覺得最厲害的原著還是一些古典小說與史書,
小時候看的紅樓夢、三國等成為多少小說家的基礎,
甄嬛傳原著也不例外受紅樓夢影響很大,然後又受到早期港劇宮鬥戲影響,整合起來就變成這部小說原著。
不過還是不得不說,人口多容易出傑出的天才。
現在的國小學生有多少比例可以看完古典小說並領略其中的美?
這是是世界趨勢,但萬中之一就可能出現名作家名編劇了。

大陸一年需要拍攝的影片數量很多,未必所有影片都會創佳績,有的也是很會拖戲,
像去年今年收視高的甄嬛傳、三國,其實原著、編劇與導演、製作演員都很不錯,才會拿到台灣來播放。
大多數的大陸古裝戲我還是看不下去,之前看步步驚心已經有點扯了,看完甄嬛傳後,
後續的都看不下去,可見傑作也不是容易出現的。

不過台灣戲劇各方面都真的要加油啦,台灣還是有許多好的編劇與導演的,只是主題都太受限地方了。
反過來說,細緻的小品也有他的美,做不出大氣勢,就做出小而美的即可。

就像日劇來說,多數都是十一十二集結束,一年也只製作一部大場面且長篇的大河劇(午間劇場就算了)。
如果都是短戲劇類,多多練習,就容易磨練出編劇的能力。

天生不乖 wrote:
寫出來也沒錢拍最後還...(恕刪)


現在很多主導權都在對岸手上了
台灣被牽著鼻子走
沒人敢燒錢也是問題之一~

aaaa1826 wrote:



2012年作家富豪榜...(恕刪)


不知大家有沒有注意到, 中國的一胎化世代(1979年後出生)在很多成就方面都是超越

前輩的 ??

一胎化雖然造就出很多被溺愛過頭的小霸王小公主, 但有更多的人則是因享受到更集

中父母關心及教育資源, 使得有才華的人更得以冒出頭...


事實上不只富豪榜這些作家年輕, 中國神舟太空船 殲20隱形戰機等新一代重大科研項目

的研發團隊平均年齡也差不多只有30歲哩 !!!
不用說得太遠
大家的文化當然有差
但, 也不一定關係到人民的平均文化水平


因為能賺錢的, 才能有發展

-----------------------------------------

記得之前看過一個節目, 是說藝術品的
有人提議在香港建立國際藝術品拍賣交易中心
(雖然, 香港已有很多拍賣行有拍賣藝術品, 但不是專門市場)

有反對者說, 藝術就是藝術, 而拍賣是商業行為
不應該將藝術和商業行為拉上關係


但節目也訪問了中國的藝術界
事實上, 中國有很多個人藝術家
而他們所賺的錢.. 全部是由拍賣藝術品而來
新進的藝術家未出名, 可能生活得很苦.
但如果作品得到買家看中
就可以賺大錢了, 而他們也能更專注在藝術創作中.

反觀香港
在香港的藝術家, 大部份都不是正職.
他們白天有普通職業, 晚上有時間才玩藝術
原因就是, 他們就算有好的作品, 也沒有市場可賣
所以, 他們也就無法靠藝術賺錢
很多人最後還是放棄藝術, 出來工作.
而其他人看到藝術無法生活, 那當然也不會選擇藝術吧

--------------------------------------------


中國文學市場才是一樣
因為市場很大, 看書的人也很多
所以, 出名的作家能賺很多很多的錢
能賺錢的, 自然有人想要入行

當然, 一千人裡也未必有一個人能出名賺錢
但只要有人能成功, 自然有人想要去做
有人想做, 文學才能發展進步
不覺得是一胎化的關係,
應該是這個年齡層的剛好是人類智力最高峰的時間點,
又剛好碰到網路工具興起,
創作可以自由發表交流造成的。
剛好經濟起飛讓他們成就動機強烈也是原因。

sam pan wrote:
我個人是覺得台灣教育不甚重視文化這一塊


同意,還有不重視創意、創新、邏輯、因果關係。

我常常看到一堆人寫的東西,因果根本不符,邏輯也不通,整個架構不知在寫啥,比較像在寫詩。
kanting wrote:
台灣40歲以上的人中...(恕刪)

民視跟三立的劇情爛到無可救藥,收視率一樣好到嚇嚇叫
為什麼還要花大錢請編劇來寫甄嬛傳?
不用想太多,因為能做的很有限。
我覺得李安厲害..
拍的片子,中國導演要下輩子才拍得出來..

從臥虎藏龍,掀起中國導演跟拍武俠片..

後面的:
斷背山 (同性戀)
色戒 (政治+裸露)
PI少年 (宗教)

這些都是中國導演無法碰觸的題材..
CADER 論壇 http://cader.tw
kateshy wrote:
我覺得最厲害的原著還...

甄嬛傳原著也不例外受紅樓夢影響很大,然後又受到早期港劇宮鬥戲影響,整合起來就變成這部小說原著。
不過還是不得不說,人口多容易出傑出的天才。

(恕刪)
這句就是重點,
十幾億人口經過多少年,才出現這麼部能被討論的書,
整個中國就這麼一個作家?

過去寫宮廷最多的是高陽,後來的瓊瑤,不過她是以愛情為主軸.
喜歡做比較的請把高陽先生的大作好好看看.
主要著作列表

[編輯] 小說
《猛虎與薔薇》
《霏霏》
《落花生》
《紅葉之戀》
《凌霄曲》
《花落花開》
《避情港》
《紅塵》
《桐花鳳》
《驚蟄》
《李娃》
《愛巢》
《風塵三俠》
《少年遊》
《金色的夢》
《淡江紅》
《荊軻》
《紅燭》
《緹縈》
《清官冊》
《百花洲》
《慈禧全傳》(《慈禧前傳》、《玉座珠簾》、《清宮外史》、《母子君臣》、《胭脂井》、《瀛臺落日》《紫玉釵》)
《百花洲》
《胡雪巖》(《胡雪巖》、*《紅頂商人》、《燈火樓臺》)
《鴛鴦譜》
《狀元娘子》
《金縷鞋》
《鐵面御史》
《小白菜》
《小鳳仙》
《乾隆韻事》
《烏龍院》
《翠屏山》
《正德外記》
《花魁》
《印心石》
《劉三秀》
《徐老虎與白寡婦》
《大將曹彬》
《楊門忠烈傳》
《金色曇花》
《粉墨春秋》
《陳光甫外傳》
《草莽英雄》(又名《琵琶怨》)
《石破天驚》
《血紅頂》
《紅樓夢斷》(《秣陵春》、《茂陵秋》、《五陵遊》、《延陵劍》)
《曹雪芹別傳》
《三春爭及初春景》
《大野龍蛇》
《野豬林》
《林沖夜奔》
《魚的喜劇》
《燈火樓臺》
《林覺民》
《丁香花》
《李鴻章》
《恩怨江湖》
《假官真做》
《再生香》
《王昭君》(原名《漢宮春曉》)
《八大胡同》
《鳳尾香羅》
《玉壘浮雲》
《醉蓬萊》
《安樂堂》
《水龍吟》
《蘇州格格》

[編輯] 其他
《文史覓趣》
《明末四公子》
《清末四公子》
《同光大老》
《柏臺故事》
《清朝的皇帝》
《明朝的皇帝》
《紅樓一家言》
《高陽說曹雪芹》
《高陽說紅樓夢》
《高陽說詩》(獲1984年台灣中山文藝獎之文藝論著獎)
《大故事》
《高陽雜文》
《翁同龢傳》
《古今味》
《古今食事》
《梅丘生死摩耶夢》
《宮闈蒐秘》
《清幫》
《高陽出擊》

[編輯] 與他人合著
《筆與槍》
《獵及其他》


有人在Y新聞有看過這篇報導嗎

裡面有一段文字:
台灣的偶像劇模式不是高富帥配上白知痴女,就是長達1-200集的鄉土劇

說的真好,但卻又無法改變
  • 15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5)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