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l5988 wrote:所以網友的話聽聽就好 本日最中肯“無殼蝸牛” 這個詞什麼時候出來的? 每個年代都有好與不好的人。舶來名貴的東西看起來一下子變多,與匯率也有關係。1980年代中期後,由於國外的壓力,臺幣短短幾年內升了10多元,曾經還有人期待(擔心)升破20元。中國大陸近十年來,有點像臺灣錢淹腳目的年代。那天要是一些管制放開了,會如何演變???
那是一個肯做、肯努力就有錢賺的年代,賺不到錢代表你不夠認真、努力....。當時....我家在彰化市擺地攤賣豆花、綠豆、薏仁、花生、粉圓湯,平均日營業額20餘K,淨收益約15K,養一家六口。老父第一次石油危機時生意失敗1500W欠債+300多W的房貸在民國70年~80年問還清。如果是發生在現在....我不敢想像 五年八班的無良中年人
那時後念國小,很多同學被問到家長職業會想了一下然後說:我爸是炒股票的"那時後很多阿北戴勞力士滿天星,當然,真的假的是一半一半。那時後老闆給的薪水跟物價比起來算不錯,但是不大會幫你保勞保,更不會幫你存勞退基金,所以前面有人說那時的老闆比較有良心個人是覺得...那時後小康之家都會在客廳訂個酒櫃裝洋酒然後捨不得喝,喝了知後瓶子捨不得丟,有個給小學生寫的八股作文題目就叫什麼"培育書香社會,書櫃取代酒櫃"之類的,看看現在重慶南路書街的慘狀才驚覺嘴砲無敵而且歷史悠久啊那時後沒人要當公務員,因為賺的少,前面又有人砲18趴,18趴是給退休的公務員領的,現在領18趴的人那時後是領死薪水的窮人好嗎?!而那時已經退休領18趴的人工作的時後薪水更少,連能存下來多少放18趴都有問題那時後有人過的好,當然也有人過的差,只是那時的台灣跟現在的大陸一樣講就河蟹,所以很少人注意到,有一些歌曲有反映出這個社會問題,像是趙傳的"我是一隻小小鳥"跟交工樂隊的"風神125"
窮苦人 wrote:已經爬過文了我也知道我有家人拿錢去丟媽媽桑 他是包工程做油漆的...聽親戚說 假如把錢存下來 可以在當時把一整巷子內的公寓買下來不過我還是沒辦法完全去想像出來那種榮景假如拿現在的人力銀行來說我投50封履歷出去會有多少家公司請我去面試呢?小弟大學畢業 不過現在大學比不上以前所以就以 國高中來看好了 我朋友說那時候當酒店少爺 每天的小費幾千以上
Sable好懷念的車小六時老爸買了一輛俗稱大黑貂我十五歲就偷開了很奇妙又讓人懷念的時代總是覺得以前的人很愛瞎搞酒色財氣什麼都來老婆都要跟在後面罵後來老公還是沒改小孩卻旁聽都變乖了但是心地都不錯嘴巴很壞做人做事卻很有分寸花錢真的是比豪氣但是沒剩下的比較多只賺一輩子飄撇(台語)有人說是吹噓但是見識過就知道以前不見得比較有錢但是鄉下人花錢付帳不是那種小鼻子小眼睛掏皮夾點鈔票的那種都是整本掏出來算他們算錢比行員還快而且不論付多少錢不點第二次不是錢多是怕溼氣(台語)應該就是像現在的對岸吧我沒出國經驗不是很了解
cbl220.tw wrote:老父第一次石油危機時生意失敗1500W欠債+300多W的房貸 第一次石油危機時是1970年代初期,在目標百萬富翁的年代,這個數字就像現在一般平民看帝寶的天文數字一樣。1970年時的東線光華號小姐的待遇,每月薪水約有540元新台幣,外加乘務旅費約600元,這種收入在那個年代可說高收得,當時中華航空公司花蓮營業所的櫃台小姐一個月才600元。(國家文化資料庫)
窮苦人 wrote:已經爬過文了我也知道...(恕刪) 跟開計程車的阿伯聊過80,90那個年代開計程車月入20多萬還有一堆用賓士當計程車的酒店出來的客人很多都是上車到目的地後車資還不到100都是一張1000免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