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待~興奮~參與~旁觀~等待~無聊~去睡覺!
祖師廟不是沒有錢但主事者沒隋著新住民的移入淡水而調整.
1.遊行陣頭的廁所問題,整個巷弄都是小便味,
店家不借廁所是有苦難言!希望祖師廟可租借移動式廁所解決
2.鞭炮問題現在神橋都沒再吃炮了,希望不要再放炮了跟日本學學用表演來取代放炮助威.
3.外來陣頭(黑演)影響陣頭流動問題~頭陣陣頭兩小時可走完全路線,
但請了外來陣頭耒(黑演)兩小時演完然後這些人要去哪,
所以造成頭陣不願結束,後面陣頭迎不完.
最後真想學祖師廟掛風雨免朝牌,我們店家掛檳榔汁借廁所免朝牌.
今天店門口真的一片血水這些陣頭真是辛苦你們了,
時代再變祖師廟的主事人員腦袋也要跟上時代,
不然淡水人參與感會越耒越少.回頭看自己三個小孩盡然對五月初六沒興趣.
五月初六或許不會消失但熱情會減,
座在門口看今年陣頭沒看到一個朋友是人面不廣嗎?
因為職業陣頭佔了大部份!唉~去睡覺吧.
小弟本身家裡有供奉神明,但對這種街頭民俗真的也是無敵反感,再加上昨天塞在車陣中,不免跟女友抱怨了一下,但女友反跟我說了一句,"要不然這些陣頭的人,有可能是來至建中或北一女嗎~還是台清交的會來扛嗎?",當下是沒有回話,只是心中還是覺得可以不用這麼誇張吧,幫神明底下做事的~一定都是這樣的嗎?搞的那麼盛大~神明真的有開心嗎?

我目前想得到的疑點有以下:
一,在日本佔領時期,宗教有被管制,以佛教為主
所以在台灣,很多道教的神祇和佛教的神祇一起供奉,是以佛教的神祇做掩護,恭奉人神,(如果沒有供奉佛教的神,廟會被拆的)在宗教被管制的情況下有可能會讓道家的神祇出來遊街示眾嗎? 就連大甲媽祖在那個時期,也是沒有辦法"出巡繞境"的。所以會從那時候開始遶境嗎?
二,日據及國民政府遷台時期,政治不安的情況下,有可能會讓"一群人"拿著刀阿狼牙棒啊在街上走來走去嗎??那個時期是戒嚴、甚至白色恐怖時代,多講兩句話就要被抓去殺,會從那時候"開始"遊行嗎??
但我認為淡水拜拜要走向實際文化面
比如推出清水祖師的相關商品,在街上或媒體介紹清水祖師,平面廣告,或是一個(週)月的清水祖師祭典,巡禮路線規劃,夜間參拜,祈福等等....不是藉機做出半夜打炮打到白天的事,炮打完了留下的是垃圾燥音和滿滿的抱怨
不是走到每年一次的型式面
只知道有拜拜,很熱鬧,觀光客十個有八個不知道是要誰在繞境,就是看熱鬧新奇
這樣看的人已經沒有虔誠心,是嗎?
(OH 我這篇好認真哦!))
snowslover wrote:
有人說傳聞大拜拜遊街...(恕刪)
(日據):大安港廢港,日本人禁止兩岸通航往來,湄州進香因而停止。但同時由於北港(朝天宮)與大甲的牛墟貿易,商人奉請媽祖隨行保佑(祈神、還願),因而開啟了另外一種形式的進香活動
大甲媽往北港進香不就日據時期開始的...

而且那時候只是單純進香沒有繞境行為
話說北港朝天宮在日據時期也有繞境活動
從文獻記載可知,日據時代鎮外遶境始於明治三十年(1897)十二月,嘉義東門、西南門奉迎北港媽祖;明治四十年(1907)四月十日,台南首次奉迎北港媽祖;明治四十一年(1908),朝天宮為了籌募修廟經費,首度舉辦大型的北台灣遶境活動
淡水大拜拜的部分
相傳日據時期海港淡水為海運口關係,商船進入港口傳進鼠疫疾病盛行,不幸淡水因此多人染病,為平息瘟疫,祖師爺在淡水一帶履顯神跡,由於當時溫疫橫行離端午甚近經地方士紳請示祖師爺與眾神明後,選訂五月初五初六兩日為「明查(5月6日)暗訪(5月5日)」繞境除疫,相信神威平息瘟疫後會還給滬尾建康環境,這習慣流傳至今日,俗稱淡水大拜拜
迎熱鬧不一定會拿法器出來
如果有禁止收起來就好了...
我一直找不到淡水瘟疫的確切年份時間。
都是找到"相傳日治時代淡水發生瘟疫" 都是在"相傳" 然後沒有時間。
所以真的是有發生瘟疫嗎? 還是只是在"相傳" 我的疑點仍在。
日本政府(中央)的確是有禁止台灣在地的宗教活動,
但是地方政府上的確可以因為瘟疫或是病亂等原因私自讓民眾舉行這種遶境活動
這是合理及有例子的。
所以"祖師"繞境祈福的行為,從日治時代才開始,是有可能的。
但是在有記錄的年代,一切都是以"相傳"做為說明、其說服力頗低
PS.媽祖遶境在日治時代中,也是有中斷的。例:太平媽。
我沒問題了~~謝謝諸多大師解答!!
其實我內心很期待淡水大拜拜改成:""身材容貌姣好的女性半裸最好全裸比基尼嘉年華型式的遊行!""這樣子就算是從關渡開始拜我也甘願.....(以上純是幻想)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