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

鞋子--自創品牌的疑問 (歡迎大家給點建議)

我覺得本身有製造的能力很重要 但是重點是要會行銷還有通路

自創品牌的鞋子 對消費者吸引力在哪裡 你要針對什麼族群 價格

基本上我認為鞋子不好搞 還要看老闆的品味和資金......尤其是花錢廣告 就像肉包子打狗
短時間無法得到收穫 .......

很難很難.....不過有很多錢....就不難...

VISVIM 就是個可以參考的對象啊.....基本上看台灣目前自創的牌子沒有這一類的趨勢


我對店員的選擇可以提供點意見



我不小心 wrote:
在試鞋子的時候

漂漂亮亮的門市小姐穿襯衫窄裙黑絲 最上面二顆沒扣 蹲著並彎腰幫我弄鞋子

她問:「請問這樣滿意嗎?」

我說:「很好!!很好!!」下次我還要再去
..(恕刪)


開發..第一款.....現在要有第二款

嗯~~最真的建議給你吧....

放棄它吧~~~~~~~~你還是乖乖的在工廠不要進市場



我在20多年前接過一雙新款的鞋子.....10多年前才忽然發現它出現長訂單了...你能撐5年還是10年才等到它發光發熱?????

我剛進去時的一款鞋子....到我10多年前離開鞋業...它每年都有訂單 ..而且是一條線一年幾乎10個月都在做..量大還須開兩條線更有開24小時趕工班的時候.


做的再好..再漂亮...沒有市場..沒訂單~~~死

就像某藥業講的...先講求不傷身在講效果......
自創品牌~~~~~~~~~~先講求活的下去..在談鞋款..鞋型..設計..走向..........沒訂單~~一切都是空


製鞋業的人經常講一句話~~~唉~~~我挑不到鞋子可以穿...這雙針車車太爛..這雙皮料用不好..這雙貼歪..這雙沒黏好........因為是自己的專業..所以怕穿出去被人家笑....
但是~~~~
一雙沒訂單的鞋~~~再怎麼完美..還是好好的躺在樣品間就好...

......看路上看到那麼多女( 男 )人穿的鞋..都有些許問題..(包括名牌進口鞋)
曾經有個夢想~我來開一間店..經過我的品管挑選後才能進我的店面...但是~~我不打折..甚至要賣更貴一點..但是~~保證是雙品質優等的鞋....


後來發現~~~真的會穿鞋..懂的鞋子好壞的人..會注重它的人~~~~~~~~~幾乎沒有....
鞋子就是要牌子..要流行...要..............

真正一雙鞋要帶給人的用途~~~~~~~~不是重點...因為~~沒幾個人看的懂


去過很多鞋店....賣鞋的人對鞋子的了解.專業知識.....都跟大多數人差不多..連皮料名稱都記錯..唉.
但是~~你是要賣出鞋子..不是展出鞋子.....講再多專業...賣不出去都是一個屁...

設計~~~先放一邊吧....

去看看那些鞋子是常青款...先要有再說
去看看那些鞋子是流行款...先要有再說
去看看那些鞋子是銷量款...先要有再說...( 這種是無利潤純賣量的..有銷量其他款老闆才會再進..不然~~老闆捧場一次兩次...以後也不會有了..業務再強也沒用.. )

很多人再說的""甜不辣""......

其實~~我之前的工廠做很多同鞋型但不同牌的...若真的要拼這塊~~~我倒是建議~~~去代理台灣還沒引進的廠牌..但是~~是近似款的就好...

我相信~~~一定會賣不好...因為~~大家是要那個"""牌""""不是要那雙鞋...



我是先在零售店面才進工廠的....觀點跟一般先在工廠再進市場的應該有些不同...


話說~~~我也離開大陸的皮鞋工廠10多年了.....
喇叭宏 wrote:
臺灣自創品牌裡面

唯獨沒有像Timberland這種風格的鞋款

以Timberland在臺灣的高定價加上costco一上貨及搶購

證明在臺灣的確有市場,是不容忽視


製鞋與其它產品差異很大
須要有長年的"鞋版"累積

藍大要走Timberland這種風格的鞋款...很難
因為Timberland主要是縫線鞋
縫線鞋"鞋面"多是真皮皮料
需要有長年的版型開發才可以有完整的產品線
另外還要開發"大底"
這一個也是要有長年的累積版樣.並且不可碰觸到人家註冊的大底專利.....

縫線鞋國內品牌最出名的就是A-SO以及La New
但也只有La New有自己的鞋廠與完整產品線
A-SO多為發包台灣製鞋廠

La New有嘗試過Timberland樣式的鞋款
但賣的普普....所以又轉回休閒類的

縫線鞋可以稱是全手工
由面皮裁緞及縫製鞋面至鞋底縫線都需要人工
而這些工作一般人是不會想做的
尤其鞋底縫線...手腳俐落有經驗的人..縫雙排線加壓條..一雙要約20-30分
而縫這樣一雙的工錢約50-60塊....再來人不是機器..不可能一直保持20-30分一雙
所以人工難找......連原本最大宗的越南新娘大多都不肯做了
也因如此La New才會轉移到越南


傳產類的會跑到國外不是沒原因
之前鬧很大的Lativ就是一例
東西就是賣這價....既不能比進口高..又不能因人工薪資問題而喊漲
而工資漲又會影響成本及公司運作
既然都是要花錢.....許多老闆就是決定....不如花一次性錢的轉到他處生產
省得年年因工資問題搞得很煩
而且轉到國外後可省更多生產時間.......時間=金錢..........




喇叭宏 wrote:
價格方面相對於Timberland的高定價

勢必要親民一點

講簡單點:Timberland的品質,costco的價格

會不賣嗎?應該很難吧


若是在台灣生產....Timberland的品質,costco的價格....滿難的....
我們自己的鞋廠就有出過....真的難...因為品質再怎樣好....你也不是Timberland......
Timberland不是在於品質....出過比他品質還好的鞋款..台灣鞋廠很多
Timberland是在於品牌......


如同柱子兄所說的....

柱子 wrote:
一雙沒訂單的鞋~~~再怎麼完美..還是好好的躺在樣品間就好...

......看路上看到那麼多女( 男 )人穿的鞋..都有些許問題..(包括名牌進口鞋)
曾經有個夢想~我來開一間店..經過我的品管挑選後才能進我的店面...但是~~我不打折..甚至要賣更貴一點..但是~~保證是雙品質優等的鞋....


後來發現~~~真的會穿鞋..懂的鞋子好壞的人..會注重它的人~~~~~~~~~幾乎沒有....
鞋子就是要牌子..要流行...要..............

真正一雙鞋要帶給人的用途~~~~~~~~不是重點...因為~~沒幾個人看的懂



鞋的品質真的不重要.....重要的是有單...有品牌...這樣鞋子才有他的生命存在...
老藍哥好
我也是做鞋子的,而在年清的時候也有行銷、管理的學術背景
針對鞋品的行銷
在剛入行時我也認真正經的想過(也有些點子)
有機會也可以聊聊吧


招牌作起來,當然普通品質,基本款都可以吃到飽

但招牌作起來,品質,設計還是品牌最重要的

nike當年沒創新,能成為今天的nike嗎?


品牌有分幾個levels

新東西敢燒錢的,就吃大餅

其它copy的就吃渣渣

copy短期看得見成效,但久了品牌一樣走到瓶頸

遇過百貨某專櫃女鞋主管和內地品牌主管,說每次都copy,結果自已的鞋子沒特色,所以也想搞設計

標準的鬼打牆,

代工久了要搞品牌

品牌搞一搞又太燒錢,設計品質沒用,還是copy好,變搞"假品牌"

copy馬上看到回收,但久又發現自已跟LBT一模一樣,品牌有了瓶頸,


品牌不用幻想nike那種創新

品牌只要能設計出那1%的不同,成為品牌本身的味道特色

那1%要被市場認同,就要燒多少錢,熬多少年


品牌一開始太難熬了,台灣老闆吃不了那種苦,看不見回收

因為代工是一開始就有甜頭,但越作越苦


台灣的品牌路最終只是一場夢,成功的只有鳥鳥無幾

因為台灣沒市場,所以台灣不是manufacturer,台灣是contractor

國際品牌都是manufacturer起家,最後才outsourcing

所以老外都是一開始都是品牌及製造開始搞起,台灣多是半路出家

台灣的教育和產業政策不鼓勵創新,和歐洲小國搞品牌也嚇嚇叫不同

所以在這種環境,台灣是"死腦筋代工",連製造業都稱不上,







Mess with the best, die like the rest, fuckers.

柱子 wrote:
開發..第一款......(恕刪)


大家好 !

謝謝大家的熱烈指教..

這幾天有點感冒

等好一點再一一回覆各位大大

麻煩一下各位 , 跑題 文不對題 或是哭哭啼啼.. 都還有個限度不是? 明明打的是麻將在那同花鐵支的喊什麼
這讓我想到台北市常常有一些名不見經傳的品牌,賣一些簡單的手機護套及3C保護套
標榜XX國家的OO風格之類的
事實上那些品牌是不是真的從外國回來我們也不知道
就從一個店面開始
也不太需要拓點
就這樣賣
感覺應該不錯
我想鞋子是不是也可以這樣操作?
只是不同形體要不同號碼
倉庫應該不能太小吧
訂單量也要讓工廠看得上眼才行
要討論.....
剛剛查一下版主說的兩款鞋.....?????

我進鞋業一段時間後..才開始有射出大底的工廠...我所接觸的工廠用射出大底的大多是接""甜不辣""的單
( 跟我工廠做的鞋路線是一樣的...粗線條 ) 只是~~我們因為老闆不看好射出大底的未來性.所以~~還是一直用之前製鞋的方式在接單...當然~~當它成為走向後~~我司的單就越來越少直到沒了 ( 這邊說的射出大底==底部直接在鞋面上將大底射出成型..不是在大底模上射出在貼合~~這種很早就有了 )


剛開使""甜不辣""都是工作鞋做法..貼中底.車沿條..黏大底..磨邊........直到後來的射出大底互相抗衡到幾乎全部用射出大底....

可是~~""甜不辣""當初是用工作鞋製法的鞋型打下它的天下....才有後續的休閒鞋型...跟版主說的那兩種鞋的製鞋法............根本是八竿子打不著阿...怎麼會扯在一起???????

還是~~只要休閒鞋~~什麼材料.用途.製程...通通不管..一律以""甜不辣""當做指標????

而且~~""甜不辣""跟辣妞的鞋...也不一樣的製程阿...一個是機器車沿條線.一個是手工縫線...

.............以上應該要有在鞋業做過的才知道我講的差異吧.........


版主說的鞋......應該是全部直接射出成型的吧.....嗯~~大賣利潤很高...不過~~開模費用~~很爽...
一整個size run 開下來...很好玩...呵呵


我離開鞋業前兩三年有個日本女歌星穿一雙大底很高很高的鞋子造成轟動...呵呵...或許~~也是另一個方向的思考喔...不過~~要往另一方向想..不是做高的大底..市面上太多了...這樣講~~知道我在講什麼嘛??

airpeter wrote:
哇,又有一間有跳火坑...(恕刪)


很多人都這樣說 .. 跳火坑 ..

只是我用另一個角度思考

先從產品面及品質面著手

一開始的成本會是第一/二批量產貨款

模具開模費用, 再加上一開始的一些基本CIS設計

我算過了500萬不到

第一批貨的收入,可以再拿來COVER第3批的貨款

如果第一二批賣得不錯, 有多少利潤

再來計畫支出多少行銷廣告的費用

這樣說吧..

我的起步在於"鞋子批發零售"

如果賣得不錯.. 才會有品牌價值出來 ..
麻煩一下各位 , 跑題 文不對題 或是哭哭啼啼.. 都還有個限度不是? 明明打的是麻將在那同花鐵支的喊什麼
  • 7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7)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