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

大陸人好奇一問,關於一個字的讀音

tyyan2 wrote:
台灣人講“和”這個字...(恕刪)


我「和」他並不是有固定的唸法,看習慣、心情,幹嘛一副台灣人都是這樣唸的態度,來糾正?

若換成我們質疑你們讀音,你又會怎樣想?

讀音方式本來就有所不同,光是台語在台灣不同處,念法就不一樣,像食糜(稀飯)台語念法、口音會隨著縣市或沿海出現微妙的不同,難不成我們就要質疑中部人、北部人、東部人或南部人的讀音錯誤嗎?




tyyan2 wrote:
台灣人講“和”這個字...(恕刪)


開板的射後不理,自己人卻在那吵來吵去!!哪招啊!!
IdleBee wrote:
超出認知範圍那是你們...(恕刪)

OK,之前的討論有太多糾纏我是否有資格解釋樓主本意上了,這樣好了,我乾脆提出和原po相同的問題,其實有問題最好另開新帖,不過m01有過合併類似討論串的做法,我就在本討論串再次提問好了

台灣人講「和」這個字,音同「汗」,譬如我和他,這個和另外一個等等
大陸人講「和」這個字,音同「合」,漢語拼音是he
那「以和為貴」大陸人是讀「以和(he)為貴」
同樣「和氣生財」大陸人還是讀「和(he)氣生財」

那台灣人是不是讀以和(汗)為貴?和(汗)氣生財????
請大家幫忙解答

↑↑↑↑↑以上我本人的問題哦


下面繼續討論文字發音的本身
IdleBee wrote:
超出認知範圍那是你們大陸資訊封閉少見多怪自我認知有問題,一點都不正常
我前面就說過為什麼大陸人會質疑台灣人和的發音,而台灣人不會質疑大陸人大的發音?
你為什麼不回答?? 這不是你們大陸人自己太過敏感是什麼?

我前面也說過這問到爛的問題在網路上最少有十年的歷史啦...為什麼自己不去找答案
都好奇超過十年以上了還好奇呀? 大陸人自我尋求解答的能力那麼差嗎? 還會來這問?
誰說大陸人認為自己唸法正確???自己去看看吧...就是有大陸人認為自己標準才會發文問這鳥問題
http://bbs.city.tianya.cn/tianyacity/Content/333/1/71613.shtml
http://wenwen.soso.com/z/q146875007.htm
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201224369.html(恕刪)

OK,是我少見多怪,資訊閉塞,有認知問題,所以才會想瞭解兩岸“和”字發聲區別
既然你也搜索出了3個提問,而不是只有1個,就說明同樣的問題不可避免的會被反復提出求解,所以,我只是在m01再問一次罷了

我前面承認自己無資格替樓主解釋問題的本意,so,你又有什麼資格用搜索到的幾個討論串來腦補“就是有大陸人認為自己標準才會發文問這鳥問題"?
IdleBee wrote:
這不就對了嗎...你們的和字一樣有很多唸法呀
所以我說若你們的"暖和"與"攪和"不會唸成"暖河"與"攪河"
為什麼樓主要問台灣人是不是念以和(汗)為貴?和(汗)氣生財這麼幼稚可笑的問題?

大陸的“和”字有很多念法,不代表念法和台灣一樣,問題也正是因為兩岸發音有區別才好奇而提出,這有何幼稚可笑?
IdleBee wrote:
你自己在搞笑吧,我何時說"刪光光"啦,不要亂改文亂栽贓, 我只說過"刪刪減減"和"減化捨去"
什麼叫古語,古代有人使用一直沿用的現代的說法都算是古語
你們自己要制訂大陸自己的"標準"那是你們家的事,那是你們的標準和台灣無關
事實上你們大陸自己就是簡化許多傳統中國文化,這本來是事實,你有什麼好辯解的??

OK,你原文是刪刪減減,我是過度引申栽贓你了,sorry
文字一直是在發展,孔乙己會四種“茴香豆”‘茴’字的寫法,請問台灣保留了幾種,老師教了幾種?
古代一直沿用到現代的說法,東北話、粵語、吳語、閩南語,請問台灣保留了多少古代一直沿用下來的古語?
而且大陸的“標準”本來就和台灣沒關係,本人前面也說了
所以才想知道台灣電視劇裏面的發音,是不是和台灣自己的“標準”發音一樣
大陸簡化許多傳統文化這沒什麼好否認的,我個人還支持廢除方言哩,最好全球語言文字都一樣,就像人類建造巴別塔之前一樣,沒有語言隔閡

中間幾段在糾纏我是否有資格代解釋樓主提問的,不重複討論了,本篇前面已經承認了,我沒資格,所以我提出相同的問題。

IdleBee wrote:
你怎麼又自行幫別定義人家的說法啦
所謂的"保留中國古代的文字和發音"就要溯巷及到整個中國的所有歷史嗎?
我所謂的完整保留是指承襲中國古代的傳統文化,在台並未大幅修改更動
所以台灣使用的文字和發音是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前就使用了,是和古代一脈傳承下來的
台灣的國語文字和發音的標準就是大陸以前國民政府的標準
是中華人民共和國自己捨棄一堆傳統文化另訂標準簡化文字,又搞文革才會造成許多差異
台灣的說法很多都是以前大陸在用的,從頭到尾都是現在的大陸人自己忘本,少見多怪
這就來龍去脈,你這個只會非跳針式的正面理解的普通網友還想要曲解和辯解什麼呀?

中國古代官話通常就是都城以及周邊區域的方言,比較長久的王朝都城就有西安、洛陽、南京、北京、開封、杭州、安陽、鄭州8個,算上分裂時期的,就更多,所以官話也一直在變,所以我好奇,台灣是如何傳承了如此多的官話發音?
大陸簡體字哪裡來的?古人寫的草書啊,只不過中國政府挑選後賦予了法律地位而已,何來“捨棄一堆傳統文化另訂標準簡化文字”的說法?又何來忘本一說?
http://baike.baidu.com/view/16311.htm
1956年以來正式推行的簡體字大多數古已有之,有顏元孫的《干祿字書》、劉復和李家瑞的《宋元以來俗字譜》(1930年)、錢玄同的《簡體字譜》(1935年)等為證。《簡化字總表》第一表350個字、第二表132個字,共482個字。有人考察其中388個字的來源,發現漢代和以前出現的有111個字(佔28.61%),三國到唐代出現的有55個字(佔14.17%),唐代和以前的合計有166個字(佔42.78%),宋代到清代出現的有175個字(佔45.1%),清代和以前的合計有341個字(佔87.88%),民國時期出現的有46個字(佔11.86%),民國和以前的合計有387個字(佔99.74%),1949年以後出現的僅有1個字(佔0.26%)

瞎扯了這麼多,又回到我要請教的問題:

台灣的“和”字,老師在教的時候,“我和你”的發音是he,還是han?字典上的“和”字在“我和你”這裡使用的時候,發的是什麼音?

還有就是“頭髮”的“髮”和“法國”的“法”字,字典上面的寫法是什麼?老師在學校的教法是什麼?

大陸有“普通話水平測試”來評定發音標準與否,請問台灣有沒有“國語發音考試”之類的考試?
沒有核彈、航母,你是破壞地區平衡的邪惡勢力;有了10個航母群、萬顆核彈,你就是維護世界和平的重要力量

在古代
后這個字是比後字早出現的

皇帝之妻為何叫皇后?

因為一直站在皇帝之(后)後

所以~后字才是祖先

後 後生晚輩啦!
我的文章--http://www.mobile01.com/topicdetail.php?f=37&t=242196&last=2302341
現在年輕人自創的新詞.....
因該<->應該
以解決<->已解決
真的蠻天才的
還12年國教勒
越教越爛............
東方不敗的師父 - 西方失敗 wrote:
OK,之前的討論有太...(恕刪)



http://dict.revised.moe.edu.tw/

去這個網站就有詳細的介紹,都說了大家都隨意亂說,並不代表正確讀音就是那樣!因注音無法貼,就刪除掉。

1. 法國(France)

漢語拼音 f   u 注音二式 f  gu
國名。位於歐洲西部的共和國。見「法蘭西共和國」條。

1. 頭髮
漢語拼音 t u f 注音二式 t u f
頭上的毛髮。紅樓夢˙第四十二回:「過來,我替你把頭髮攏一攏。」文明小史˙第三十九回:「他的頭髮,雖然已剪去十分中八分,卻有一條假辮子可以罩上,叫人家看不出來的。」或稱為「頭毛」。



法和髮讀音是一樣,台灣一向都隨意將法念重音。

1. 八千里路雲和月

漢語拼音 b  qi n l  l  y n h  yu 注音二式 b  chi n l  l  y n h  yu
比喻征戰的長途奔馳。語出宋˙岳飛˙滿江紅˙怒髮衝冠詞:「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里路雲和月。」亦借喻路程之遙遠。如:「這幾年在外到處奔波,用『八千里路雲和月』來形容也不為過。」

44. 跑了和尚跑不了廟
漢語拼音 p o le h  sh n  p o b  li o mi o 注音二式 p u le h  sh ng p u b  li u mi u
(諺語)比喻無論如何逃避某件事物,終究還是逃脫不了。見「躲得和尚躲不得寺」條。如:「他雖然潛逃出國,但是跑了和尚跑不了廟,我們只要盯住他家,總有一天會逮到他。」



本來就隨文字意思念法不同,我和他有時說「合」,有時說「汗」,一向隨意,聽懂不就好了。


讀音這種東西本來各地就不同,有時還會因為人們的慣用而改變,沒什麼好追究的,很無聊。




東方不敗的師父 - 西方失敗 wrote:
OK,之前的討論有太...(恕刪)
東方不敗的師父 - 西方失敗 wrote:
OK,之前的討論有太多糾纏我是否有資格解釋樓主本意上了,這樣好了,我乾脆提出和原po相同的問題,其實有問題最好另開新帖,不過m01有過合併類似討論串的做法,我就在本討論串再次提問好了

台灣人講「和」這個字,音同「汗」,譬如我和他,這個和另外一個等等
大陸人講「和」這個字,音同「合」,漢語拼音是he
那「以和為貴」大陸人是讀「以和(he)為貴」
同樣「和氣生財」大陸人還是讀「和(he)氣生財」

那台灣人是不是讀以和(汗)為貴?和(汗)氣生財????
請大家幫忙解答
↑↑↑↑↑以上我本人的問題哦

大陸的“和”字有很多念法,不代表念法和台灣一樣,問題也正是因為兩岸發音有區別才好奇而提出,這有何幼稚可笑?

你有認真在看我的回文嗎?
和這個字我在17樓就有說了,在台灣當連結詞的時候唸河或汗都通
在台灣說"你河我"或"你汗我"都對,所以台灣人聽大陸人說你河我,根本不會覺得奇怪
這個小學都有教,這在台灣叫破音字,就是一個字有很多唸法
除了當連接詞和可以唸汗外,其他和大陸發音大致都相同的
所以台灣當然是唸以河為貴與河氣生財,暖和(活,輕聲),攪和(或)
所以我前面就說了你們大陸都有多種唸法
為什麼還會覺得台灣的和只有han一種唸法
還會覺得台灣有可能會唸以汗為貴,汗氣生財..這還不幼稚可笑嗎?

東方不敗的師父 - 西方失敗 wrote:
OK,是我少見多怪,資訊閉塞,有認知問題,所以才會想瞭解兩岸“和”字發聲區別
既然你也搜索出了3個提問,而不是只有1個,就說明同樣的問題不可避免的會被反復提出求解,所以,我只是在m01再問一次罷了

我前面承認自己無資格替樓主解釋問題的本意,so,你又有什麼資格用搜索到的幾個討論串來腦補“就是有大陸人認為自己標準才會發文問這鳥問題"?

我提這3個只是大陸人"主題"說台灣人發音不標準而己
真的要搜和為什唸han的討論串, google隨便搜都可以找到好幾百個甚至破千上萬
不相信自己去google搜搜"和唸han","和唸汗",""你汗他""...等相關的關鍵字,問了十幾年還在問
在這些發音討論串中或多或少都會有大陸人自以為是的覺得自己是對的
你沒看到我列三個之一的討論串,你們大陸人最後一個回什麼嗎??
http://bbs.city.tianya.cn/tianyacity/Content/333/1/71613.shtml

你們大陸人自己都看不下去啦...這問題還不夠鳥嗎?

東方不敗的師父 - 西方失敗 wrote:
OK,你原文是刪刪減減,我是過度引申栽贓你了,sorry
文字一直是在發展,孔乙己會四種“茴香豆”‘茴’字的寫法,請問台灣保留了幾種,老師教了幾種?
古代一直沿用到現代的說法,東北話、粵語、吳語、閩南語,請問台灣保留了多少古代一直沿用下來的古語?
而且大陸的“標準”本來就和台灣沒關係,本人前面也說了
所以才想知道台灣電視劇裏面的發音,是不是和台灣自己的“標準”發音一樣

茴字在一般實用字典裡和電腦上能打出來的就這四種"回茴囘囬"
台灣保留多少古代一直沿用下來的古語,這裡應該沒人能給正確答案,除非去中國學大師或中文系教授
台灣偶像劇中演員的發音很多都充滿個人風格習慣和特色,能達到真正所謂完全字正腔圓標準的不多

東方不敗的師父 - 西方失敗 wrote:
大陸簡體字哪裡來的?古人寫的草書啊,只不過中國政府挑選後賦予了法律地位而已,何來“捨棄一堆傳統文化另訂標準簡化文字”的說法?又何來忘本一說?

古代有人這樣寫,現在人拿來用就能叫沒有捨棄傳統文化,沒有忘本嗎?
如果那些古代的簡化寫法真能用為什麼演進過程中沒列入正統的文字?
如果以後有人把現代人鬼畫符的速記符號變成正式的中國文字,那您說這也叫文化的傳承嗎?
把象形.指事.形聲.會意.轉注.假借這些漢字的構造方法都破壞掉了還有何中國文化可言??

東方不敗的師父 - 西方失敗 wrote:
還有就是“頭髮”的“髮”和“法國”的“法”字,字典上面的寫法是什麼?老師在學校的教法是什麼?

"頭髮"和"法國"字典的寫法就和電腦上看到的一樣
髮只有三聲的唸法
法則一到四聲唸法都有,法律的法是三聲,法國的法是發四聲沒錯

烈燄赤子 wrote:
在古代后這個字是比後...(恕刪)


好奇你說的話
所以隨便孤狗了一下
后字的來歷
這兩個字從古代便並存
並且含意不相同

就是因為兩個字的含意不相同
簡體將兩個意思不相同的字變成只有一個字
所以才造成我認為會產生混淆的地方
記住,語言是活的,是要拿來用的,你要怎麼用都行,但是別人要聽得懂

我們有破音字,一個字可以有很多種讀音,再來就是習慣問題了
樂 ids93216 wrote:
記住,語言是活的,是要拿來用的,你要怎麼用都行,但是別人要聽得懂
我們有破音字,一個字可以有很多種讀音,再來就是習慣問題了恕刪)


『和』注音(讀音) 1.ˊ 2.ˋ 3.ˋ 4.ˋ 5.ˊ 6.

ˊ.1(1) 意思同『調諧』。如:「和諧」、「政通人和」、「和好如初」。
 (2) 意思同『停戰、平息爭端的』。如:「和平」、「議和」、「和約」、「講和」、「割地求和」。
 (3) 意思同『溫順的、安詳的』。如:「隨和」、「和藹可親」、「心平氣和」、「和顏悅色」。
 (4) 意思同『溫暖的』。如:「和風煦日」、「風和日麗」。
 (5) 意思同『連同』。如:「和衣而眠」。
 (6) 意思同『各數相加的總數』。如:「總和」、「二加三的和是五。」
 (7) 意思同『不分勝負』。如:「和棋」、「和局」、「這場球賽雙方打和了。」
 (8) 意思同『日本的別稱』。如:「和服」、「大和民族」。

ˋ2.意思同『與、跟』。如:「我和你」、「八千里路雲和月」。
ˋ3.意思為『聲音相應』。如:「唱和」、「和聲」、「附和」。
ˋ4.意思同『混合、攪拌』。如:「攪和」、「和麵」、「和稀泥」。
ˊ5.意思同『打牌時牌張湊齊成對而獲勝,稱為「和」』。如:「和牌」、「吃酒碰和」。
6.意思同『暖和、溫暖』。如:「今天的天氣好暖和。」

我們同樣的一個字可以有很多種讀音,根據不同的讀音、不同的場地,在使用時也會變成不同的語意。
 這東西在台灣是個很基礎基本的東西,但就因為太基本了所以提出來常會被笑笨,連這小學生都該知道的也不曉得,所以很多人都在一知半解之下長大,導致很多意思跟解釋與用法就漸漸變調了。 例如台灣之前很紅的三隻小豬的成語。
  • 8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8)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