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

菁英?


ocheo wrote:
....想一下是菁英...(恕刪)


按這邏輯來說

理論上來說這接所謂的菁英

以後都管理 平凡人的

如果都這麼容易被影響

就更證明 所謂菁英
只是做出來的而已
那又有什麼意義呢
總又一天要入染缸吧

保護久了的人

一旦入凡塵 更容易被污染吧


櫻樹抽芽時想你 wrote:
....

公立學校是公共財 每個人都有入學的權利

至少 大學前應該是這樣的
...(恕刪)


我想樓主有個很大的誤區, '公立學校是公共財 每個人都有入學的權利', 所以在制度上應該保障每一位就學學生的機會均等, 但並不表示每一個都可以在那個學校讀書. 即使開明如美國, 他們也免不了會有明星高中, 為什麼?

因為高中的教育目標之一, 是培養學生接受高等教育的基礎, 對有職業傾向的小朋友在高中階段是分流到職業學校, 這種普通高中與技職教育分流的情形在歐洲更明顯.

在教育政策中不敢明顯標出的是, 與高中教育息息相關的高等教育牽涉到重大的國家利益, 查查看美國歐巴馬這一兩年對美國教育的一些談話.

大學中的儀器設備(如電子顯微鏡等貴重實驗設備), 名師的教學容量(capacity)都是有選擇性.

櫻樹抽芽時想你 wrote:
....

我的疑問是

菁英沒放在一起

就不是菁英了嗎

菁因是因為唸了建中北一女才變菁英嗎?

...(恕刪)



是否需要把資質與才賦相近的人聚集在一起學習? 這些小朋友的資質不會因為沒和其他資質相近的小朋友而改變, 但在生活習性上就不一定. 把他們聚在一起是因為同儕間的討論與競爭互動基本上就是學習的一環, 由於彼此志向與態度接近, 學習效果自然較好. 有人開玩笑說建中, 北一女, 附中等校隨便的老師去教都可以, 因為這些小朋友會自我管理.

日本, 韓國, 香港, 新加坡, 加拿大, 澳洲, 德國, 法國, 英國等這些國家的國立大學都收的是該國的頂尖高中生. 美國除一些私立名校外, 好的公立大學(公立大學體系中也分好壞)收的學生也是成績不錯的高中生, 不是來者不拒.

歐幾里德曾講過一句話, "There is no royal road to geometry!" 學習沒有輕鬆的路, 在社會上打拼也會隨時被人秤斤論兩, 不必去計較外在的虛名, 多充實自我會比較快樂.



'精英'是不是管理者, 我不知道, 倒是郭台銘, 王永慶, 周董, 還有很多上市公司董事長, 各行各業有傑出表現的人, 都不是你所定義的'精英'.
樓主 精英被放到後段班的結果 你知道嗎?

1. 被霸凌或是考試冒著被記過的危險傳紙條幫大家作弊
2. 沒有同學上課跟你討論功課 都是看漫畫打牌討論卡通或A片
3. 下課沒人陪你去圖書館 同學都出去外面混啦
4. 老師不只不認真教書 還會好心告訴你 讀書不是唯一的出路 每天消磨你的鬥志
5. 認真的老師 發考卷成績的時候 知道全班只有兩三個人在讀書 很快的也會心寒 後面就隨便教了
6. 上到導師的課 他先花20分鐘罵那些新被記過的學生 然後說一些人生的道理後 黑板寫10分鐘就下課了
7. 老師專挑簡單的教一教就算了 跟前段班的教法和給的功課 完全不是一個等級 讓你少學很多
8. 不想理老師亂上課 低頭自己讀書 老師還會叫你不能看書 聽他講的人生道理才有用 間接減少你讀書時間
9. 同學的違禁品 通通在我的書包內 因為教官不會查好學生的書包 (A片,A書,香菸,摺疊刀,....)
10. 上課經過前段班 看到他們的老師認真教書 會非常羨慕
11. 終於在畢業前 學會翻牆,打架,和上警局....
列出100項沒問題 不過我沒時間

全部只因為得罪家長會會長的小孩
讓我被弄到後段班去
也讓我失去更上一層樓的機會
我贊成以聯考成績決定讀好高中
給沒背景的精英一個機會吧


後段班第一名的血淚告誡
Nothing worth having comes easy

gtsai1 wrote:
樓主 精英被放到後段...(恕刪)


您提的這些事 我相信一定有

但這不是混和編班的結果

而是老師的問題

為什麼好學生的書包就不搜 這不是明顯的差別待遇嗎

造成大家去罷凌你所謂後段班第一名的原因

不是因為老師偏見把你變成靶子嗎

如果他平等對待 因材施教 還會這樣嗎

我並不是說大話 自己好班壞班都待過

什麼朋友都有

目前孩子也在國中正常編班

我很慶幸他們老師肯用心 公平對待孩子

許多偏差的孩子在他帶領下都服服貼貼

讓功課好的當小老師去帶落後的孩子

功課好的有榮譽感

不好的不會感覺自己被放棄

彼此相互瞭解 就能減少很多誤會

我真的不認為 將人區分是一件好事

讀書只是技能之一

卻因為很多大人扭曲的思想 而變成全部

誠如上面有網友提到郭台銘等人

這不也代表 要出頭 不一定要名校

你有本事 在哪誰都影響不了

區隔保護的結果

最後就變成

彼此有更多的偏見 老師也是 孩子也是

你小時候一定也聽過父母叫你不要跟誰玩

或者自己就是那樣的角色

只是不會讀書 就一定會欺負別人嗎?

就一定會拉下別人嗎?

真的嗎?真的嗎?真的嗎?

成長的路上 大家都有經驗

真的要菁英集中

分班分科教學就行了

分校一點也沒必要

我沒有批判的意思 只是提出自己的一點想法而已
為什麼大學前應該這樣?大學後就不是公共財了?
我還是覺得 精英有存在的必要性.....
教改改到現在 真的比較好嗎?
整路的學士 碩士 這些人的水準真的都足夠?
反而希望回到三十年前
學校比現在少一半以上
有本事的就去念 沒本事的高中結束就投入職場
很多教育資源都在浪費......



為了讓這群優秀人種持續進步
我覺得應該要考慮畢業後不要進入社會跟地球人一起生活
應該一起在月球開設特種人研發中心
把這群所謂的菁英放在一起再求進步

不然念了那麼多書又放入社會跟地球人混在一起做撒尿牛丸
不用多久這群菁英也會被影響

你要老師平等對待 又要因材施教...

樓主太理想主義了。

要會讀書的學生帶會不會讀書的學生,難!

每個人的天資本來就不一樣,

不及人者,可有人一能知幾百知,的求學精神?

多半沒有,不會念書的更多都是不願意再求學這件事上努力的。



一堂課才幾十分鐘,一個班級牛驥同皁。

你要老師為他們什麼飼料,給他們什麼程度的知識?

老師為了配合資質比較差的,降低教學難度,資質好的學生只能去補習。

老師教的比較難,資質比較差的學生跟不上,更不想學習。

這怎因材施教?



就算分班也不能完全解決問題。

有一種東西叫做"校風"。

國中能力分班,想念書所謂的資優班,自然會有讀書風氣。

高中依考試成績入學,整個學校都是聚集相當水準的學生,

自然競爭更會往上,更把讀書這樣的風氣推向整個學校。

很多班級到了高三,都自動的班級內下課10分鐘也在念書,

要聊天的人自動出去外面。

在求學上,甚至不只是班級內的競爭,還有班級間的競爭。

這個免試入學能做到嘛?



不會念書不是壞事。正所謂一日之所需,百工司為備。

高中是不歸路,因為上高中就必然要進大學,不然很難有所作為。

與其讓不適合念書的人白白浪費高中三年,

又進入三流大學科系拿張沒用的文憑,白白蹉跎四年,甚至沒有專長。

還不如讓他們在國中透過升學考試了解到自己不適合念書,進入技職體系。

讓他們及早發展長才,進入職場,這才是為國所用!




個人以為,在把教改腦筋動到國中升學高中這件事,還不如先強化技職體系,

廣設公立高職。







原來 要老師因材施教 公平對待是理想化

如果老師的心態是這樣 ....

那什麼都不用說了

我也贊成強化技職教育

但 當大家都還是把技職當成沒辦法的選擇時

誰會用心去學呢?

可以上建中 你會讓孩子唸高工嗎?

很會唸書的孩子 就不能喜歡修車做木工嗎?

打破這個藩籬 真有那麼恐怖嗎

怕的人到底是誰呢

校長怕的到底又是什麼呢?




櫻樹抽芽時想你 wrote:
原來 要老師因材施教...(恕刪)


這不是老師心態的問題,這是可行性的問題,

不見得是老師不願意去做,而是沒能力去做,

有能力做到的老師,是少數中的少數,而且帶有運氣成分。

你要把這種極端值,當成標準那就沒什麼好說了,

政策這種東西,是要回歸現實層面的。


再者

與其說老師,不如說是多數家長心態的問題。

當大家都把念技職當沒辦法的選擇,這心態上家長的問題肯定大於老師。

就因為這樣而把高中門戶大開不設限這根本本末倒置。


要打破這藩籬,不恐怖,恐怖的是,實機不對,政策施行順序不對。

本國無用文憑氾濫,已經不需要太多讀書人,更不需要不會讀書的讀書人。

政策上,優先施行的應該是提高技職的水準,

而不是技職體系達不到水準,就把大家丟到高中,

不但降低高中水準,技職體系又更加衰弱了。


我才想問讀高職真的那麼恐怖嘛?

家長怕的是什麼?

  • 7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7)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