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家說隔行如隔山
教育制度也是差很大
光美國50州就州州不同
我們這州有360個 town/city
所以光是公立高中至少有360所
這還不包括私立高中
美國大學還有diversity
搞到入學不是以成績為主的入學考核
同樣分數
女生優先
原住民>黑人>白人>華人
這樣一來入學標準就變成
華人 高於 白人 高於 黑人 高於 原住民
不過公立加州大學好像取消這一項
我覺得板主寫的太誇張
我的女兒只是average根本沒有多利害
美國高中生有很多競賽可以參加
從區域性比賽開始
再到到全州
最後到全國
過關斬將
如果從全國競賽得獎
對申請大學就有很大的加分
排名沒什麼
只是作為參考也沒有什麼好臭屁
高中一樣有好有壞
只要有考試一定會有排名一定有好壞
好笑的是我是到我兒子高中畢業才知道美國高中有排名
(根本不像臺灣報紙說沒分班...國中就開始分班...講的是我們這州)
他也告訴我他自己9年級時沒告訴我自己換到比較低Level的課害自己GPA比較低(雖然一樣是A但是分數只有Level 1的B)
基本上在前10%的學生都可以申請到自己州的州立大學
114270還是14270當頭相的那一位(不要偷換)
(你那個該不會是山寨版)
人家吃麵你在喊燒
就算是你出過國念書
除非你有小孩在當地念書
不然是不會知道這種細節
除非你要當嘴炮王那就沒話說

我個人是覺得版主講得太誇張
小朋友在學校跟同學混
回家看電視看兒書
除非版主所說的英文好是指前3名
不然任何一個帶小朋友(average)來美國住或是英國住的家長都不會相信
還有板主
一方面說自己女兒不聰明
又一方面讓她跳級念高年級的書
搞不懂你的心態
低年級小朋友本來就要快快樂樂過童年
不要揠苗助長
為什麼不去探討為什麼花那麼久英文才能跟上?
(我實在很懷疑?)
小魚111 wrote:
早出國晚出國各有利弊...(恕刪)
有同感!我是當完兵、工作存錢後才出國念書,並沒有不好!的確,發音不是很唯妙唯肖,但我又不當英語老師,語言對我來說,能溝通無礙就夠了。而且後來又考歌德檢定(德語的托福),所以在台、國、英、德四語中切換,當然台語和國語最好,英、德只是夠用。
重點是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天分、特長、興趣、環境,而且心態和個性也很重要,等抓到人生的節奏後,自然就順暢。小小年紀出國,因為面對同樣小年紀的對手,當然較輕鬆;國中時才出國,初期衝擊的確會較大!我的建議:要嘛早點出國(但在家中和他說中文,免得忘了中文很可惜);要嘛20來歲再出國,屆時心態較成熟,也比較耐操。避免在青春期時放牛吃草,那是一段彆扭的歲月!
TCBB wrote:
版主不要私訊給我人家...(恕刪)
被你打敗了
在英國小女唸幼稚園兩年
又沒有排名
難不成你小孩唸Pre k 學校有測試學生
就是因為小女的基礎很好
所以今年小一秋季班可以拿拼字亞軍
老師又准許她唸三四年級的課文
我認為她由三歲不懂英文 唱歌是最快的方法
四歲學校用一整年教自然拼音法是重點
英國小孩可是要花一整年學自然發音法
難不成美國人比較厲害
給你放鞭炮
我是謙虛說小女程度普通
你還當真
newshunshan wrote:
為何小孩可以讓他們不在乎學習,但最後還要怪考試制度,好像也有點矛盾
我也不知道,他大兒子當完兵,美國可能就唸野雞大學,不然可以先念社區學院,拿到好成績後再轉好的大學,說到底,還不是在比分數
版主 關於這段可能有些誤會
了解台灣考試文化的都知道,出國的優點是不用常時間"只待在教室"學習、長期面對考試
真正聰明的人且會玩的人、才是班上最活耀的、他們能放掉大考前的小考試。
真正決定以後學校的大考試時,開始認真投入在學校書籍上面,然後入取資源好的學校
台灣考試制度的缺點就是,長時間面對考試的壓力,甚至有時候除了考試,其他健康的休閒活動都得放棄,
這才是最可惜的 (國外有補習街這種東西?)
出社會確實就是看一下文憑、如果真的只是擅長背書、寫考卷、拿高分 到社會上絕對

人際關係、調適能力、人品、還有很多也很重要的東西 千萬不能沒有
PS:出國讀書優勢就是、你可以用另外種方式取得更好的學習環境、生活環境,
但是不努力、不能適應還是

學習絕對不是只有學校內 但是必須一天1/3時間都待學校 那學校得學習環境就很重要了(硬體設施之類的)
newshunshan wrote:
侯文詠的小孩考試考差,但都決定以後出國唸書,所以若沒有個有錢老爸老媽,請不要學,因為很貴,他小兒子若用中文都沒有辦法達到標準,到國外用英文唸高中,只會更痛苦.
我認為痛苦只有適應期,理想一點,過了適應期,下午4點下課,想練球的練球,想參加課外活動的一定有更多時間,整天坐在教室,跟當兵集合不知道有什麼差別(可能有點誇飾了)
newshunshan wrote:
我預估小孩一人出國每年花費要100萬,所以他要準備1000萬給兩個小孩,為何沒人提到這點
其實很多人都知道出國要錢、誰想提呢?侯文詠寫危險心靈就是給大家了解教育的狀況,不過大家都忙著拼經濟、賺錢養小孩、又有多少人可以投入這項教育改革的事呢?
PS:我感覺樓主是個好家長,有空請多分享些英國的生活情況,讓大家多瞭解國外的狀況,至於其他人怎麼看你對小孩的教育觀點,我想如果自己心中有一把尺,倒不必太在意別人的看法

ak7422 wrote:
台灣主流民意根本沒人想否定智育教育的菁英教育。...(恕刪)
的確台灣家長和學校普遍不注重藝術教育,這是我過去深刻的體驗,就連在職場上也時常遇到同樣的問題。
舉我的例子,我當初是高中時出國留學的,出國前是被台灣老師當成問題學生,在國外反而被外國老師喜愛,而畢業作品也得過世界各地的不少獎項。
而出了社會後,有幸做過一些國際知名的影片。
有陣子有待在台灣做廣告,
發現在台灣很多對美術沒一定水平的人很愛發表意見,而不願相信專業。
明明不懂的人卻硬要影響美術製作,挑東挑西提出些盡是沒營養的建議,最終是越改越糟。
一個原本做得像國外水平的作品往往被改得很LOW....
這是台灣普遍對美術的認知錯誤造成的結果。
我在國二國三時是美術班,
但台灣很多美術班在當時後其實說穿了只是變相的資優班(現在好像也比較好一點而已),
像我這種花時間在美術上的學生功課在班上一直排名後座,
老師卻因此覺得我是問題學生(但其實在學校排名也有前四分之一)。
甚至導師在某次跟我媽聊到我回家會花時間在畫漫畫後,
在班上大罵你以後是想當沒"錢途"的漫畫家嗎?
如此心態的美術班導師,如何教育小孩有正確的美術觀念?
而班上教美術的術科老師也很有問題,
他時常覺得我不會畫水墨和水彩,
其實他自己的作品真的才不怎樣...
我一直很好奇這種水準怎能教學生繪畫,
要不是我下課常跑去校外的畫室學習,
我還真學不到甚麼東西...
學校偶爾來代課的實習老師比他好太多了。
這老師老嫌我水彩和水墨畫的不好,最後聯考術科我跌破他眼鏡,水墨只差2-3分就滿分。
後來,高中到了國外才發現外國在美術上的教育比我們自由多了。
像我喜歡美術的人,可以選課盡可能的選有興趣的術科,油畫,雕塑,版畫。
而老師的教育更不是塗鴉式教學,
而是要你去思考並享受創作的"過程",
沒錯,
他們重視"過程"甚過"結果"。
在台灣你畫的一張很真實的畫在台灣可能會大受老師的讚賞,在國外並不然!
他們會認為學生沒在思考何謂創作,創作並不是一味的追求美或真實。
而是教導學生去思考當你想要達到一個目標時,
你要如何去運用一些方法,一步一步去嘗試,去實踐。
從實驗中抽絲剝繭獲得一些元素、風格、媒材等等來達到目的,即使最終的結果一點也不美也無所謂。
這才是在國外術科聯考會達到高分的作品。
出了社會我有些國外的工作。
父母總是嫌我英文不夠好,
我英文其實也真的不怎樣,很多字彙不一定懂。但至少在日常上和我所屬領域都能溝通良好。
以前國外高中時的英文老師就時常跟我們強調,
英文那麼多字彙,你們不需要全懂,人的大腦塞不下那麼多東西,
挑你需要的那些記才是最快的學習方法。
其實語言可以把他當成是一種工具,不一定要要求到語言專家的程度樣樣精通,雖然是懂越多越好。
不過有時台灣的父母總是過度擔心小孩懂不過多會吃虧,
而總是要強迫孩子學這學那,
要像他們既定形象中的乖小孩才是好孩子。
這樣其實不一定是對的,
或許在你忽視了的另一個領域,那裏有你孩子的另一片天。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