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我看來
樓主意思是照護產業化
不是家庭化
現在的看護工外勞,就是家庭化
照護產業化
就像護士照顧病人
讓老人家去照護中心的概念
當然很多人會牽扯到老人家不肯去照護中心
這樣也簡單,照護中心派看護輪三班去你家照顧
也比一個外勞被綁在你家好多了
而政府也可以補助費用
費用也不一定會比請一個外勞還貴
一切只是運作思維不同而已
簡單來說就像托兒所啦
善變沒天良 wrote:
發文的重點是從「機會成本」去考慮未來的看護業(利用規模經濟壓低成本)
因為愈是高齡化及少子化的社會,看護的需求必定愈高
規模經濟並不是夢想
只是時間上當然不會一蹴可及
文中早就有寫了"過了一段時間(這段期間有看護需求的家庭會很痛苦)"
不過大家似乎都著眼於目前
小弟想像中,經由市場競爭達成俗又大碗,比現在外勞看護還要好的醫療照顧
應該是不會在台灣出現了
是很底端...(恕刪)
看護行業是辛苦錢啊!目前要怎麼俗又大碗,是一件大家都在思考的問題
你一開始提的長庚老人村,那個地方身體不健康的還不能去勒
一個看護必需要拿多少錢,真的要端看工作的量多寡
現在要做看護的,台灣人不願意
台灣的居家看護要找到不超過60歲的,我想是一件很難的事情
(除非是政府的社福機構人員)
大部份都是外配(陸籍、印尼籍或越籍)的在從事看護工作
你先研究一下為何台灣人不想做看護,在來評論這個市場
一個晚上會爬起來6次的老人家,你也要跟他一樣爬起來6次
失智症的老人發作起來,對你拳打腳踢的時候該怎麼辦,用約束帶把他綁住嗎
90多公斤中風全癱的病人,你有辦法每天幫他翻身洗澡嗎
住在舊公寓4樓,每週都還要從4F背到1F去透析中心三次,你能搬幾次
每天認真的照顧生病的老人,但是她每天的情況卻越來越糟糕,你的心情會是如何
你已經照顧過5個case的老人,每次都付出的感情認真照顧,可是都往生了
照顧這種東西是一分錢一分貨
你現在只要跟看護中心說,被照顧人全癱80kg,要抱4F到1F
你看會有人願意做嗎?你出到6萬,還不一定會有人想做
銀髮族的市場你要從預防->照護(輕度)->看護(重度)來看不同的市場
如果全部都拿來一起談的話,台灣的照護產業是無法前進的
要先將老人需要的照顧做評分,再依評分的結果,給與不同的照顧服務
現在大家都著眼在最後看護的階段,我是認為應該加強的是預防跟輕度照護
另外外籍看護的部份還是必需存在的,這種東西不是靠規模經濟就能讓價格下降的
要不然加拿大怎麼會開放看護的技術移民、德國開放看護產業引進外籍勞工
日本為了避免未來中國對於看護的需要,導至無人力供給而放寬外籍看護的引進
內文搜尋

X